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方法 总结近年来于消化内镜中心经超声内镜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行病理检查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图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2例内镜超声诊断的异位胰腺者中4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78.85%(41/52),其余6例为间质瘤,4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神经鞘瘤.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病变位于胃窦37例,十二指肠2例,胃体1例,胃底1例;表现为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10例,低回声18例,混杂回声12例;累及至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8例,黏膜下层30例,固有肌层1例.对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5例行内镜下切除,2例出血,余无并发症出现.随访半年以上,1例复发,余无复发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方法 总结近年来于消化内镜中心经超声内镜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行病理检查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图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2例内镜超声诊断的异位胰腺者中4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78.85%(41/52),其余6例为间质瘤,4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神经鞘瘤.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病变位于胃窦37例,十二指肠2例,胃体1例,胃底1例;表现为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10例,低回声18例,混杂回声12例;累及至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8例,黏膜下层30例,固有肌层1例.对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5例行内镜下切除,2例出血,余无并发症出现.随访半年以上,1例复发,余无复发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胃镜和超声内镜下的表现及内镜下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经病理结果证实为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内镜和超声内镜下表现以及内镜下治疗结果。结果67例异位胰腺患者中,病灶多见于胃窦部(占92.5%,62/67),其他还可见于胃角、十二指肠等处。胃镜下表现为隆起于胃壁的表面光滑的黏膜下肿物,顶部可有脐样凹陷。有59例患者在内镜治疗前接受了超声内镜检查,病灶在超声内镜下表现为累及管壁第2和第3层为主的回声不均、边界不清的以混合回声为主的病变,部分还可累及第1层和第4层。EMR切除60例,其中25例术后见基底残留,尤以累及第4层的病变为著(占92.0%,23/25);只有1例病变术后第3天出现残基出血,其余病例均无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发生。ESD切除的8例(包括1例曾先行EMR治疗的患者),病变均完整切除,均未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术前超声检查判断病变起源总符合率为91.5%(54/59)。结论胃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上消化道异位胰腺范围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未累及固有肌层时,EMR是最佳选择,特别是透明帽辅助法EMR;累及第4层时,宜采用ESD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胃镜和超声内镜的表现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胃异位胰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17例,总结其临床症状、胃镜和超声内镜下表现,将有临床症状的16例患者行ESD治疗,另1例患者随访观察。结果胃镜下多表现为隆起性病变,顶部可见导管开口呈脐样凹陷;14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病灶以累及黏膜下层为主,可累及固有肌层,多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改变;16例患者接受ESD治疗,术中发现2例患者累及固有肌层,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检提示累及固有肌层3例,随访发现1例患者病灶存在,1例未行手术患者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ESD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胃异位胰腺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症状患者可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62例异位胰腺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诊断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经EUS诊断或术中偶尔发现的异位胰腺资料共62例,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37例经EUS诊断的异位胰腺(〈19mm),均未活检或手术治疗,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B组:8例经EUS诊断为疑似异位胰腺的上皮下病变,因病变相对较大或性质难以确定而建议手术治疗;C组:8例因其他疾病手术,术中意外发现肿块;D组:9例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对其诊断、处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异位胰腺的发生部位以胃窦部最多(35例,56.5%),均为单发,平均大小(9.2±5.4)mm。A组37例均无症状,其中10例经内镜复查,病变大小无改变;B组8例病理证实均为异位胰腺;C组8例经切除和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D组9例为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异位胰腺。结论异位胰腺相对常见,临床只能检出其中一部分。异位胰腺极少恶变,多数异位胰腺无症状,EUS诊断的异位胰腺适合随访观察,不必急于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出的32例胃异位胰腺患者,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对其行内镜下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评价其疗效.结果 胃异位胰腺在EUS下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发生于胃壁超声结构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22例行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无明显并发症,17例内镜复查无复发.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例行黏膜剥离术(ESD),7例未予处理.结论 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内镜下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治疗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内镜超声检查术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 ZD  Cai ZZ  Li ZS  Zou DW  Zhan XB  Chen J  Xu GM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984-987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管内超声检查术(ID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88例胰腺小占位病灶的EUS、IDUS、EUS—FNA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EUS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是95.6%(44/46),优于B超58.6%(27/46)、CT77.4%(24/31)、MRI76.2%(16/21)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85.3%(29/34)。小胰腺癌EUS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多均匀。(2)25例胰腺小占位病灶行IDUS检查,其准确率是100.0%(25/25),明显优于B超32.0%(8/25)、CT52.9%(9/17)及MRI57.9%(11/19)等检查。(3)18例胰腺小占位病灶行EUS—FNA,其准确率是66.7%(12/18)。(4)EUS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的准确率是100.0%(27/27),明显优于13超52.0%(13/25)、CT66、7%(12/18)、MRI82.4%(14/17)及ERCP78.9%(15/19);对胰腺囊性肿瘤分类鉴别诊断总的准确率是57.7%(15/26),优于B超19.2%(5/26)、CT36.4%(8/22)、MRI37.5%(6/16)及ERCP50.0%(7/14)等检查。结论EUS、IDUS及EUS-FNA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价值.方法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10例,进行了超声内镜、血管造影、MRI,CT及超声波检查.结果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率为923%,其中肿瘤直径在2cm以下的诊断率为875%,肿瘤轮廓清晰,边缘整,内部回声呈强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和混合性回声;超声波的诊断率为462%;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率分别为307%和462%;MRI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诊断率为727%;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846%.结论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对胰腺小肿瘤的诊断,更显示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肠3例。内镜诊断:5例诊断为异位胰腺,4例诊断为黏膜隆起性质待定,1例诊断为胃息肉,1例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重复活检,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活检或手术病理均为异位胰腺。结论部分异位胰腺可有典型的内镜下特征,但其余一部分呈多样性,与息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内镜超声显示病灶仅限于黏膜下层未达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隧道技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胃镜疑诊为胃异位胰腺并强烈要求内镜切除的患者40例住院接受ESD或STER,切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胃异位胰腺25例,其中位于胃窦20例,胃底体交界3例,胃体2例;胰腺组织成团块状20例,散在分布状5例;25例中21例施行ESD术,4例行STER术,完整切除率88% (22/25),余3例剥离后有少许组织残留.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4%),予多枚钛铗止血成功无需另加手术,无术中及术后穿孔.术后随访1 ~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能完整大块的切除病变组织,不仅能提供标本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同时起到微创治疗的作用,是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内镜隧道剥离切除术可能为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AIM: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useful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ectopic pancreas.METHODS:A total of eight patients with ectopic pancreas were included.All of them underwent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before endoscopic resection.Endo-scopic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by two methods: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by the injection-and-cut technique o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RESULTS:We planned to perform EMR in all eight cases but EMR was successful in only four cases.In the other four cases,saline spread into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 and the lesions becameattened,which made it impossible to remove them by EMR.Inthose four cases,we performed ESD and removed the lesions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CONCLUSION:If conventional EMR is difficult to remove gastric ectopic pancreas,ESD is a feasible alternative method for successful removal.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内镜超声检查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生长速度.方法采用内镜超声检查对1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每6个月进行跟踪检查一次,测定平滑肌瘤的最长径(A,mm);并计算出每月的生长速度.结果以最大径为10~20mm平滑肌瘤为最多见.肿瘤最大径A≤10mm者生长速度为(0.052±0.034)mm/月,10mm<A≤20nn者为(0.115±0.083)mm/月,20mm<A≤30mm者为(0.247±0.106)mm/月,30mm<A≤40mm者为(0.386±0.135)mm/月.肿瘤最大径于30至40mm之间的生长速度较肿瘤小于10mm者明显加快(P<0.05).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以最大径10~20mm者多见,肿瘤最大径大于30mm者生长速度较快,须密切随访;肿瘤最大径较小(小于10mm)时可延长患者内镜超声检查的复查时间.  相似文献   

14.
内镜超声检查(EUS)指内镜的前端装有高频超声探头,在内镜直视下探头被送入胃肠腔内,直接对胃肠道病变进行超声扫描,或透过胃肠壁对肝胆胰病变进行观察,由于超声探头离病变部位近,无腹壁衰减和消化道气体的影响,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是近年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新技术.由于其对胰腺实质及胰管的良好显示,现在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EUS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EUS-FNA)作为EUS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可以获得病理诊断,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在上消化道壁外占位性病变(胰腺、纵隔、腹膜后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行EUS-FNA检查的33例胰腺占位、25例纵隔占位和13例腹膜后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或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统计EUS-FNA对不同分类上消化道壁外恶性占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EUS-FNA诊断上消化道壁外恶性占位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2.2%(37/45)、100.0%(26/26)、100.0%(37/37)、76.5%(26/34)、88.7%(63/71),且分别诊断胰腺、纵隔、腹膜后恶性占位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较高.病灶直径>3 cm恶性占位EUS-FN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1.0%(17/21)、100.0%(13/13)、100.0%(17/17)、76.5%(13/17)、88.2%(30/34),病灶直径≤3 cm恶性占位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3.3%(20/24)、100.0%(13/13)、100.0% (20/20)、76.5% (13/17)、89.2%(33/37),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1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胰瘘及感染、胸痛、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EUS-FNA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地诊断上消化道壁外占位性病变的方法,且诊断准确率不受病灶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82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大小及性质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皮圈套扎术等。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26例超声判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高频电凝电切术;1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坦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3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和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皮圈套扎术。内镜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1.4%。术后1例出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9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