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狐惑病类证     
<正> 梅某,女,38岁,1985年7月6日初诊。自觉眼、鼻、咽喉干燥发痒不适15年,经眼科、耳鼻喉科检查无明显病变,常服消炎西药和生津润燥类中药未效。一月前右耳根处长一结节,扪之较硬,轻微压痛,数日溃破后,创面溃疡久不愈,曾在口腔科检查:腮腺无肿大,腮腺导管口未见充血,按压颊粘膜腮腺导管口内未见脓性分泌物。随后出现手掌鱼际处发水疱,搔破后流黄色汁液,外阴部瘙痒,查外阴未见丘疹及溃疡。眼、鼻、咽喉干燥发痒加重。口苦、发热、不欲饮水,小便黄赤,大便初硬后溏,无皮肤、毛发干燥,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略滑数。状似狐惑病,辨为阴精不足,湿热毒蕴,以仲景甘草泻  相似文献   

2.
狐惑病主为湿热内蕴、化火成毒,上熏下注,且湿热之邪侵袭范围较广,加之湿邪重着粘滞、易留难去、淤阻经络、气机受阻,据此特点除内服药物外,还需综合治疗,方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医三焦辨证探讨狐惑病的机理。方法:从狐惑病的发病部位、经络循行,涉及的脏腑心、肝、脾、肺、肾和胃、胆等进行理论探讨,并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与结论:运用三焦辨证理论,辨析狐惑病,治疗上焦肺胃病多采用轻清疏散之法,如菊花、桑叶、蝉蜕、鱼腥草等;中焦脾胃病变多采用清热除湿之法,如厚朴、滑石、车前子、白豆蔻、藿香等,湿热并重则二者兼用;下焦肝胆病变多采用清泻火热、清热利湿之法,如栀子、柴胡、龙胆草、车前子、猪苓等;后期肝肾阴虚火旺者多采用滋阴降火,益精补肾之法,如当归、生地黄、麦冬、玄参、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4.
狐惑     
狐惑病,类似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本病是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所致。因其病程迁延,故治亦较难.兹介绍一例,供参考。洪××,女,42岁,干部.1980年1月12日住入本院,住院号40791。患者原有肝炎病史,口腔溃烂反复发作已7~8年,1976年曾发生过右侧外阴搔痒、  相似文献   

5.
狐惑     
<正> 刘××,男,25岁,战士。1980年1月21日初诊。患者自1979年10月初开始眼睑微肿,继而阴茎瘙痒,10月中旬舌面出现白色溃疡,服牛黄上清丸后稍减.今年1月份舌面  相似文献   

6.
狐惑病     
王某某,女,33岁。1984年7月16日初诊。患者口腔及外阴溃疡1年,在某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病”,曾用抗菌素、激素、清热解毒、清胃凉血等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证见口腔、外阴溃疡处色暗红,呈平塌状,伴有卧起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舌淡红、有齿痕、苔薄黄腻,脉细滑数。  相似文献   

7.
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因仲景所言,语约方简,使历代医哲对其争议不休。争议焦点之要有二、一是狐惑所指何病?有去结核,溃疡,白塞氏病、性病、甚至爱滋病、莫衷一是;二是关于病名的,即狐惑、狐惑的辩定。本文仅就病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狐惑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三方面入手对狐惑的源流进行考证,探讨历代医家有关狐惑病名的争议,总结对狐惑病因病机的认识,剖析狐惑的临床治法,以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狐惑病探微     
陶晓萍 《河南中医》2004,24(10):3-4
“狐惑”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10.
狐惑病四则     
<正> 例一种某,女,31岁。1976年8月14日初诊。因情志刺激,口舌反复糜烂,继而两眼角湿烂而痒,阴部痒痛二年余。妇科查:阴道口及阴道壁粘膜溃疡。伴有上半身充血性斑丘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郁闷不乐;全身酸楚,时寒热;经期不定,经量时多时少,色紫而稠,行经时阴部热痛而痒甚,平时白带多而色黄带血。经青岛某医院诊为白塞氏综合症,予以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来我处求治。四诊合参,证属肝郁风热外侵所致狐惑病。治则:清肝解郁、疏风解毒方药:内服四物消风散加减黄连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当归15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生地黄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焦白术15克,茯苓15克,薄荷6克(后入),蝉蜕15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一剂。另用加味苦参洗剂(苦参30克,秦艽20克,蛇床子3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水煎外洗,每日  相似文献   

11.
狐惑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惑一证,出于《金匮要略》,类似于西医的Bechcet’s disease,该病邪势鸱张,病情纠缠,治疗棘手,眼部以炎症开始,常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而致盲。  相似文献   

12.
狐惑病新解     
狐惑病始见于仲景《金匮要略》,按其症状分析,与现代医学中的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近似.历代医家对狐惑病的解释,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证系胶元性疾病,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真正的病因还没有弄清楚,但对它的综合症候类型,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现将《金匮》对本证主要症状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作  相似文献   

13.
狐惑与性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惑之病,始载于东汉《金匮要略》,后世研究逐渐深入,论述颇多,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口、眼、外阴出现溃蚀兼见神志恍惚等表现,我们认为该病与某些性传播疾病(STD)有着密切相关性,以下从该病的病名释义、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运用诸方面加以阐述,本研究选用古代...  相似文献   

14.
狐惑病是以外阴及眼鼻口舌生疮、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郁化火,脾胃积热,蕴结成毒,或正气虚弱,阴虚火旺所致。火热炎上,则发生口舌、眼鼻溃烂;热或挟湿下行,则发外阴溃烂。常伴有发热、口苦、咽干、便秘或大便不爽,甚者肢体多处出现血肿、包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实等症。 治疗:可内服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外敷解毒生肌的溃疡散,同服维生素并肌注抗免疫药物,再配合特殊护理,可较好控制病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 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全身多处有溃疡和糜烂,…  相似文献   

15.
狐惑病治验     
陈××,男,33岁,农民,1984年11月10日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口腔内粘膜以及阴部溃疡,未及时治疗,以后时有低热,关节痛,在某医院诊断白塞氏病(不完全型),给予抗菌素、维生素,激素,外用消炎药物治疗三月,其效不显,溃疡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又加服中药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散,疗效仍然不明显,余询察其证,口苦心烦,溲赤便结,咽部灼热痛。口腔内颊粘膜,舌中两边等处散在性溃疡,呈椭  相似文献   

16.
狐惑病治验     
狐惑病治验魏金堂,王梅花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内科45500今撷集二则典型案例整理于后,以求正于同道。例一:李某某,男,38岁,已婚,汉族,系安阳市无线电一厂工人。患者自述口唇、生殖器溃疡,面目红赤羞明两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于一九八丸年八月十二日转入我...  相似文献   

17.
狐惑病治验     
胡某某,女,49岁,某设计院工程师。于1984年5月15日初珍。月余前,因口腔溃烂、外阴疮痒疼痛而就诊于省某医院,经检查诊为“白塞氏病”,用西药治疗罔效,倍感痛苦,经人介绍来我所服中药治疗。证见烦躁,卧起不安,口腔多处溃疡,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外阴疮痒疼痛,行走困难,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微结,小便色黄。察其舌质淡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数。脉证合参,乃为热毒内蕴,虫毒内扰,阴液耗伤之“狐惑病”,治以清热解毒,养阴杀虫,拟《金匮》甘草泻心汤增减内服,药用:甘草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半夏6克大枣7枚生地15克  相似文献   

18.
狐惑病治验     
狐惑病极似现代医学所论之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症。病因尚不清楚。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乃由湿热内蕴、感染虫毒而致。本病与肝经关系密切,虫毒循肝经上扰则引起上部(目、眼)的蚀烂,沿肝经下注则引起前后二阴的蚀烂。《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仲景对此病的描述是十分形象而全面的。笔者据仲师所论,尊仲师之法,始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继以甘草泻心汤健运中焦,清热化湿解毒,治愈狐惑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狐惑病证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狐惑一病,出于《金匮要略》。以发热,默默欲眠,食欲不振,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烂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口咽部溃烂为主者曰“惑”,以二阴溃烂为主者曰“狐”。中国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化为虫毒,虫毒腐蚀而致。对狐惑病的治疗,基本原则为清热燥湿,杀虫解毒。传统的治法是以口腔咽喉溃烂为主者甘草泻心汤主之,前阴溃烂为主者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烂为主者雄黄熏治。数百年来,这些方法曾对狐惑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奎 《天津中医药》1997,14(6):279-279
李某,女,24岁,工人,于1994年11月14日初诊.自述口腔溃烂,声音嘶哑,小便瘙痒疼痛已2月有余,不欲饮食,近3日伴见发热.望之面色赤,精神不振.经服西药维生素及抗生素均未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