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10,20,40,80,160 mg·L-1的EG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培养24h或48 h,然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EGB对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3.65 mg· L-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EGB能使MCF-7细胞G0-G1期逐渐增加,G2-M期和S期逐渐减少,并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EGB能增强MCF-7细胞Caspases-3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EGB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Caspases-3蛋白表达,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研究旋覆归连方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a9706,MTT法检测旋覆归连方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观察其时效和量效;1×105/孔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入15,25,60 mg·L-1的药物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旋覆归连方具有很强的抑制Eca9706增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C50 58.11mg·L-1;质量浓度15,25,60 mg·L-1在96 h内抑制率依时增加;早、晚期凋亡率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细胞G1/G0期比率也明显增加(P<0.05),60 mg·L-组出现了明显的凋亡峰.结论:旋覆归连方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可能与其阻滞了细胞G1/G0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自尧  杨芳  赵崇妍  杨鹏硕  连增林  史新元 《中草药》2019,50(12):2922-2927
目的研究异乌药内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异乌药内酯处理组。采用MTT实验检测异乌药内酯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法检测异乌药内酯对MCF-7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异乌药内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能够将MCF-7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结论异乌药内酯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三金胶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PLK1的表达。结果: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值为390.38μg·ml-1;复方三金胶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明显,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复方三金胶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浓度时为S期阻滞,高浓度时为G0/G1期阻滞;复方三金胶囊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结论:复方三金胶囊体外实验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其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抑制PLK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生理剂量雌二醇环境下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细胞对照组,他莫昔芬对照组和生理剂量雌二醇环境下5个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PI染色检测凋亡率,DAN ladder观察凋亡条带.结果:各剂量组黄芪注射液均无促MCF-7细胞增殖效应,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均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质量浓度为2×10-1~2×10-4 g/mL时,各剂量黄芪注射液作用24 h均可使MCF-7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或S期(P<0.05).高剂量(2×10-1g/mL)黄芪注射液作用72 h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黄芪注射液可抑制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于G0/G1或S期.  相似文献   

6.
周瑞芳  刘鹏熙  刘晓雁 《中药材》2012,(8):1304-1307
目的:黄芪注射液与TAM合用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AM对照组和与TAM合用5个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组。MTT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PI染色检测凋亡率,DAN ladder观察凋亡。结果:与TAM合用,各剂量黄芪注射液均呈现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效应(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72 h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黄芪注射液作用72 h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TAM合用24 h,2×10-1g/mL剂量组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P0.05),2×10-2g/mL剂量组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结论:与TAM合用,黄芪可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增殖,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于S或G2/M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贝母素甲作用于MCF-7/TAM细胞后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变化。结果:贝母素甲对MCF-7/TA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减弱(P0.01)。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康莱特不同浓度组(10、20、40μL/mL)。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后药物处理,采用MTT法检测康莱特注射液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Hoche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变化,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康莱特注射液作用12、24、48 h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作用48 h后G1/G0、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P0.01),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0.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Bax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告达庭-3-O-β-D-加拿大麻糖苷(Ca-G)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研究Ca-G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Ca-G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研究Ca-G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a-G能够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G1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G1期关键蛋白cyclin D1发挥作用; Ca-G能通过caspase3/7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细胞凋亡。结论:Ca-G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CF-7的增殖。这为告达庭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也为综合开发C21甾体苷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分别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同培养24,72 h后,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测定吸光度(A),评定熊果酸对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肝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熊果酸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24,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59,8.32 mg·L-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熊果酸12.5 mg·L-1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14.07%,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SMMC-7721细胞阻滞S期,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熊果酸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和聚异戊烯醇是银杏叶发挥独特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该文综述了银杏叶中已经发现的化学成分,详细介绍了银杏黄酮、萜内酯、酚酸、聚异戊烯醇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银杏叶中提取聚戊烯醇同系物。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 ,获得的石油醚浸膏中的聚戊烯乙酸酯经水解后转化为聚戊烯醇 ,再经柱色谱分离得到聚戊烯醇同系物。结果 :得到的产物与聚戊烯醇标准品对照 ,为聚戊烯醇 - 16到聚戊烯醇 - 2 0同系物 ,由 HPL C外标法测定其纯度为 76 %。结论 :该提取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MT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核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 caspase-8,pro-caspase-3)和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及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磷酸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后,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核改变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切割增加,cleaved caspase-8表达增加,pro-caspase-3表达减少进一步验证了七叶皂苷钠的凋亡诱导作用;七叶皂苷钠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的磷酸化,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活化亦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SRC的活化,阻断信号向下游信号分子AKT,ERK的传递,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金雀异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系的体外生长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ER+)和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ER-)体外培养、MTT比色法、生长曲线和雌激素受体(ER)免疫组化染色等。结果:genistein能明显地抑制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增殖,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是32.5,46.8μmol·L-1。同时能拮抗外源性雌激素对MCF-7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而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雌激素的存在与否无关。E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经过30μmol·L-1 genistein处理的MCF-7细胞,细胞核内的阳性颗粒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P<0.001)。结论:genistein能明显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genistein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是通过ER途径来介导的,而对MDA-MB-231细胞是通过非ER途径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Dehy)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SK-BR-3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ehy(5、10、20、30、40、50、60、80、100μmol·L-1)作用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SK-BR-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μmol·L-1)和Dehy 10、20、30μmol·L-1浓度组,干预48 h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癌SK-BR-3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Dehy干预SK-BR-3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24.84、19.39、11.45μmol·L-1,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ehy 10、20、30μmol·L-1浓度组的SK-BR-3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结构松散、轮廓消失、变圆,贴壁不良;Dehy 10、20、30μmol·L-1浓度组的G2/M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P<0.01),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Dehy 10、20、30μmol·L-1浓度组的SK-BR-3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浓染、固缩及碎裂等凋亡现象,且细胞核致密浓染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P<0.01);Dehy 10、20、30μmol·L-1浓度组的Bax、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Dehy能够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可能与其调控Bax/Bcl-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肠-肝-乳腺癌多器官芯片并将其用于药物的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研究。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包含4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板和2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盖板的多器官芯片;分别使用Cell Tracker Red/Green和Hoechst对生长21 d的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细胞层和生长3 d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层进行染色,考察细胞间的连接情况,通过测定2 g·L^-1荧光素钠和33.28 mg·L^-1普萘洛尔跨细胞层的透过率来验证所建肠模块的功能;通过比较125μmol·L^-1环磷酰胺经过常规孔板中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和芯片肝模块处理48 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抑制率来考察肝模块的代谢水平;通过检测芯片中Hep G2细胞分泌白蛋白情况验证肝模块的合成功能;将Caco-2细胞层,HUVEC细胞层,Hep G2细胞层,MCF-7细胞层及透析膜组装在芯片上,在芯片上层通道中通入含55 mg·L^-1普萘洛尔的培养液4 h后换成正常培养液,检测72 h内各个时间点下层循环培养液中普萘洛尔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在芯片上层循环液中分别通入含125μmol·L^-1环磷酰胺,5μmol·L^-1紫杉醇,50μmol·L^-1卡培他滨的培养液,研究3种抗肿瘤药物在芯片上对MCF-7细胞层的72 h抑制率,并将该结果与96孔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芯片运行良好,Caco-2和HUVEC细胞层均连接紧密,荧光素钠和普萘洛尔在细胞层间的透过率证明构建的肠模块具有良好的吸收转运功能;125μmol·L^-1环磷酰胺经孔板上的HepG2细胞代谢后对MCF-7的抑制率22.12%,未被代谢的环磷酰胺对MCF-7的抑制率1.84%;而125μmol·L^-1环磷酰胺从芯片肝模块上层注入后对MCF-7的抑制率提升至32.13%,而从芯片肝模块下层注入后对MCF-7的抑制率7.23%;测得普萘洛尔质量浓度在芯片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体内基本一致;125μmol·L^-1环磷酰胺在孔板上对MCF-7的抑制率比芯片上要低,而5μmol·L^-1紫杉醇和50μmol·L^-1卡培他滨在孔板上对MCF-7的抑制率则高于芯片结果。结论:构建的肠-肝-乳腺癌多器官芯片具有肠的吸收转运功能、肝的代谢功能;该芯片能够反映普萘洛尔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同时可用于紫杉醇和卡培他滨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6,47(6):970-973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醇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桦褐孔菌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桦褐孔菌醇作用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8.62%、39.45%、5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1%);经过50μmol/L桦褐孔菌醇分别处理12、24、48 h后,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推测与激活细胞Casepase-3和PARP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Hederacolchiside A1在体外对各种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抑制和细胞毒活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白头翁中提取分离的Hederacolchiside A1的抗肿瘤活性和机制。 方法:用MTT法检测Hederacolchiside A1对A549,SMMC-7721,BEL-7402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经Hederacolchiside A1处理的肿瘤细胞凋亡状况。 结果:根据Western blotting和JC-1染色结果:hederacolchiside A1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此外,hederacolchiside A1可有效地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体内研究表明,在肝癌H22移植瘤模型中,Hederacolchiside A1(3.0,4.5和6.0mg / kg,ip)可显著抑制肿瘤的重量;在人乳腺癌MCF-7移植瘤模型中,用Hederacolchiside A1(3.25,7.5和15.0mg / kg,ig)进行治疗,观察到类似的抑制活性。 结论:这些数据表明,Hederacolchiside A1可通过调节PI3K / Akt / mTOR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