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29基因(RPs29 gene)表达产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etive hybridization,SSH)方法筛选并克隆鼠胚皮肤特异表达的RPs29基因cDNA片段。应用PCR技术扩增RPs29基因ORF全长,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RPs29,体外转染成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分析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Ps29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细胞增生能力降低,凋亡加剧。结论:核糖体蛋白s29基因表达产物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为无瘢痕愈合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愈合伤口产生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基质酶的基质成分.然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伤口基质重塑过程失调,会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殖.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5例进行瘢痕修复手术患者身上同时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采用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改变.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两种细胞的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减慢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合成(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和合成均无影响.然而可上调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P<0.05).此外,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去极化趋势,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5.
杨宏珍  杨西川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02-2403,T002
目的 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氯氖激光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632.8nm波长、100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照射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1次/d,30min/次,连续照射3d,然后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Fas,ICE蛋白的细胞分布与表达。结果 在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分布,氯氖激光照射后,Fas,ICE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结论 氦氖激光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Fas,bcl—2,ICE表达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釉基质蛋白作用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的变化,分析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选取11~14岁儿童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无牙周病及龋病的健康新鲜前磨牙,锐利刀片刮除牙根颈部1/3牙龈及牙周膜,采用全牙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为外胚间充质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为含10mL/L新生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实验组为100mg/L釉基质蛋白,用含10ml/L新生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配制。将第3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制备成密度为1&;#215;10^4/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人预先放置有细胞爬片的6孔板中,24h后按实验分组更换诱导液。逐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第3,7天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两种细胞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牙骨质附着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加入诱导因子初期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随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突起逐渐变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对照组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呈弱阳性到阳性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均呈现不同程度胞浆着色加深,与作用时间成正比。对照组细胞骨粘连蛋白基本为阴性表达,而实验组细胞第3天时即检测到了骨粘连蛋白的表达,且随时间的延长染色加深。未经釉基质蛋白处理的牙骨质附着蛋白抗体为阴性表达,经过釉基质蛋白作用第3,7天均检测到牙骨质附着蛋白抗体的弱阳性表达,胞浆着色呈淡棕黄色。设立的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均未见着色。③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合成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3,7天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均明显上调(184.31&;#177;5.67,168.20&;#177;6.93;181.42&;#177;4.99,163.91&;#177;5.86;213.02&;#177;5.40.194.8l&;#177;5.06;211.12&;#177;5.59,182.06&;#177;6.66;P均〈0.01),骨粘连蛋白对照组未表达,实验组第3天时检测到表达;实验组第7天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上调幅度均明显高于第3天(163.91&;#177;5.86,168.20&;#177;6.93,P〈0.05;182.06&;#177;6.66,194.81&;#177;5.06,P〈0.01;196.73&;#177;5.47,204.67&;#177;5.12,P〈0.01)。结论: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上调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愈明显;并能诱导细胞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釉基质蛋白在一定浓度下可使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向成骨、成牙骨质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辉  张敬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83-85,i0002
目的:增生性瘢痕的成因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观察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各3例,供者均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科门诊患者,均知情同意。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观察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根据成纤维细胞来源不同,分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2组,每组再按添加几丁糖的浓度不同,分为0,0,1,0.2,0.4,0.8,1.6,2.4,4.8r,/L8组。四唑盐比色检测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吸光度值变化率);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影响;^3H-脯氨酸掺人法检测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的影响。 结果:①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几丁糖能减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几丁糖的浓度和吸光度值改变之间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相同条件下增生性瘢痕组的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大于正常皮肤组(P〈0.05);几丁糖对2组吸光度值变化率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②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各组细胞均呈梭型,胞体较大,界限清楚,呈放射状行走。两组无明显细胞形态区别。透射电镜下,随几丁糖浓度增加,细胞内胶原,核糖体,高尔基体等减少,线粒体脊低、少。细胞功能明显受抑制,凋亡细胞增加,两组细胞形态上差异不明显。③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的影响:随几丁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各组^3H-脯氨酸掺人量均逐渐减少;几丁糖相同浓度下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增生性瘢痕组的减少率与正常皮肤组的减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几丁糖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功能,有望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增生性瘢痕的成因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观察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各3例,供者均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科门诊患者,均知情同意。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观察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根据成纤维细胞来源不同,分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2组,每组再按添加几丁糖的浓度不同,分为0,0.1,0.2,0.4,0.8,1.6,2.4,4.8g/L8组。四唑盐比色检测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吸光度值变化率);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几丁糖能减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几丁糖的浓度和吸光度值改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相同条件下增生性瘢痕组的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大于正常皮肤组(P<0.05);几丁糖对2组吸光度值变化率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②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各组细胞均呈梭型,胞体较大,界限清楚,呈放射状行走。两组无明显细胞形态区别。透射电镜下,随几丁糖浓度增加,细胞内胶原、核糖体、高尔基体等减少,线粒体脊低、少。细胞功能明显受抑制,凋亡细胞增加,两组细胞形态上差异不明显。③几丁糖对两组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的影响:随几丁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各组3H-脯氨酸掺入量均逐渐减少;几丁糖相同浓度下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增生性瘢痕组的减少率与正常皮肤组的减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几丁糖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功能,有望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DC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探讨DCN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和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完成。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5μg/LTGF—β1或同时与2mg/L重组DCN加入培养液中;培养12,24,48h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放射免疫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Ⅰ,PCⅢ)含量。结果:TGF-β1促进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S期百分比、高PCⅠ,PCⅢ蛋白含量及两者比例(P&;lt;0.05或P&;lt;0.01);同时加入TGF-β1和重组DCN,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S期百分比,PCⅠ,PCⅢ蛋白含量及两者比例均低于TGF-β1组(P&;lt;0.05或P&;lt;0.01),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DCN具有抑制TGF-β1刺激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瘢痕增生和促进癜痕成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中药丹参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缺血组织的作用,观察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长的影响,为其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例身体状况良好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将手术切下的增生6性瘢痕组织用于培养,用FBDMEM及含丹参0.1,0.25,0.5,1.0,2.5,5.0g/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培养基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测()定和原位标记法染色检测丹参对FB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普通培养液DMEM比较,丹参个剂量组对6FB增殖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0.5g/L以上剂量组对FB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显著(t=2.987~3.945,P<0.01),2.5g/L以上剂量组FB活性还同时显著降低(t=3.157~3.945,P<0.01),且细胞凋亡率t=3.145~(3.578,P<0.01)及培养基上清液LDH活性(t=3.457~3.789,P<0.01)显著上升。结论:丹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FB的增殖能力,2.5g以上剂量组同/L时还降低FB细胞活性,LD活性上升及细胞凋亡发生是HFB活性降低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Sustained gene expression in transplanted skin fibroblasts in ra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tr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adult skin fibroblasts has provided measurable amounts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in animal models. However, the major problem emerging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as a limited time of vector encoded gene expression once transduced cells were engrafted. We hypothesized that sustained transduced gene expression in quiescent fibroblasts in vivo might be obtained by using a fibronectin (Fn) promoter. Fibronectin plays a key role in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and is up-regulated in quiescent fibroblasts. Retroviral vectors containing human adenosine deaminase (ADA) cDNA linked to rat fibronectin promoter (LNFnA) or viral LTR promoter (LASN)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ADA from transduced primary rat skin fibroblasts in vivo. Skin grafts formed from fibroblasts transduced with LNFnA showed strong human ADA enzyme activity from 1 week to 3 months. In contrast, skin grafts containing LASN-transduced fibroblasts tested positive for human ADA for weeks 1 and 2, were faintly positive at week 3 and showed no human ADA expression at 1, 2 and 3 months. Thus, a fibronectin promoter provided sustained transduced gene expression at high levels for at least 3 months in transplanted rat skin fibroblasts, perhaps permitting the targeting of this tissue for human gene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敲除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p38+/+和p38-/-的表达;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绘制p38+/+和p38-/-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所占百分比.结果 绘制的生长曲线表明,p38-/-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倍增时间延长,培养96 h时,p38-/-细胞数量较p38+/+减少了15.5%,说明p38基因敲除明显抑制了G2/M的进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38+/+细胞中G0/G1期细胞占34.47%,G2/M期占10.81%,S期占54.72%;p38-/-细胞中G0/G1期占48.49%,G2/M期占4.06%,S期占47.44%.与p38+/+细胞相比,G1期的p38-/-细胞增加了40.7%,S期则减少了13.3%,说明p38基因敲除抑制了G1/S的进程.结论 p38基因敲除能够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减慢细胞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肺成纤维细胞不但是肺组织的结构支持细胞,还能够通过增殖、收缩、趋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功能在肺组织的炎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在胰蛋白酶或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增殖特性与骨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人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胰酶处理24h,终浓度分别为0,0.5,1.0,5,10mg/L胰酶;地塞米松处理72h,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进行,浓度范围10^-9-10^-8 mol/L。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细胞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胰蛋白酶在低浓度(0.1-0.5mg/L)时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而较高浓度(1-10mg/L)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地塞米松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胰蛋白酶显著上调肺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但对波形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地塞米松(10^-9-10^-6mol/L)显著抑制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支气管肺慢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胰蛋白酶和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参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骨架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The biomaterial-cells interface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s in tissue regeneration. Despite many years of scientific work, there is no clear answer to what determines the desired adhesion of cells and the synthesis of ECM proteins. Crystallinity 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ucture that influences the surface and bulk properties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used in medicine. The crystallinity of polycaprolactone (PCL) was varied by chang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and the annealing procedure.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free energy showed differences related to substrate crystallinity. Additionally,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was determined to characterise surface wettability which was crucial in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absorp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indicate oxygen bonds amount on the surface. Finally, the impact of the crystallinity, and related properties were demonstrated on dermal fibroblasts'' respons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selected genes: α-SMA, collagen I, TIMP, integrin were analysed.

Low molecular weight PCLs revealed higher crystallinity, higher chain mobility at the surface, lower polarity and related higher hydrophobicity. Crystallinity and related properties decide about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氟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可能在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起重要作用。核心结合因子α1作为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是成骨细胞分化以及成骨的必要条件。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氟化钠干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后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方法:采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7个染氟组(0.0001,0.001,0.01,0.1,1,10,20mg/L),分别在4个染氟时间段(24,48,72,96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核心结合因子α1的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氟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氟能提高成纤维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核心结合因子α1可能在成纤维细胞致氟性骨损伤骨周化骨中起重要作用。氟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呈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短时间-低剂量的氟可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及染氟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发现己酮可可碱有广泛的抗纤维化作用,但己酮可可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却少见报道,且其最大抑制剂量尚无定论.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筛选己酮可可碱的最大抑制浓度.方法:以人瘢痕疙瘩组织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至第5~8代后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质量浓度为0.1,0 25,0.5,1.0,2.0,3.0 g/L的己酮可可碱,利用MTT比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较高(P<0.05),质量浓度在0.1~2.0 g/L范围内呈明显的量效、时效关系,96 h处于较高水平.实验组最大抑制率为53.37%,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2.0 g/L.结果表明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抑制质量浓度为2.0 g/L,发挥抑制作用最强的时间为给药后96 h.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已证实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免疫凋节、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笔生物学作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作为甲壳质的衍生物。是否能够产生声骨折愈合的影响。目的:在骨折修复过程中介入N-乙酰氨基葡萄糖.观察成骨细胞活剥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遄用健康新西兰兔70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23只,接骨片组23只,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24只。方法:所有动物均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模型建立后生弱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1.00mL/kg,接骨片组给予接骨片1.00mL/kg,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给予N-乙酰氨基葡萄糖0.28g/kg,每天灌胃给药直至取材为止。分别于术后9.17,30,42d进行取材。通过X-线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骨折愈合情况.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术后大体情况。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折叠合X线观察结果。③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缺损断端间骨形态发生蛋亡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④术后不同时间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7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忙时间各组骨折愈合评级X线观察结果:术后9,17,30,42dN-乙酰氨孝葡萄糖组骨折愈合程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接骨片组(P均〈0.05).键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缺损断端间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膳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术后9,17d接骨片组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纣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尤为明蜀(P均〈0.05):而术后30.42d时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降低。③术定不同时间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9d.N-乙酰氡基葡萄糖组墙端间隙变小,有比较均匀的骨小梁形成,成骨细胞排列较整齐:生理型水组断端间隙较大,少有或偶有不均匀的骨小梁形成,成骨细胞无或枉少.术后30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断端之间全部为骨小梁填充,骨蜃腔骨小梁将要穿通,骨小梁周围成骨细胞排列整齐间有破骨细胞;生型盐水组断端之间大部分为骨小梁,但有中间部分未衔接.断端间软骨缉胞极少。术后42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断端处骨板编织骨初始形成骨髓腔贯通。破骨细胞多而活跃,有骨小窝:生理盐水组断端之间充帮骨小梁.但连接线不清,髓腔将要贯通,成骨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有破骨细胞出现。结论:N-乙酰氨基葡萄糖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可能与其促进成骨细Ⅲ活性和早期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RP)基因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对NCBI网站中的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数据库公布的80个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P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结肠癌和胃癌)后,取胃癌、结肠癌标本各30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RP L13(RPL13)、RPL37、RPS2和RPS19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AGE数据库分析表明: RPL13、RPL37、RPS19、RPS2和RPLP2在胃癌中表达比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平均分别高6.25、2.40、3.86、2.22和3.15倍,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比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平均分别高(3.22)、7.10、2.55、5.87和2.84倍;RT-PCR结果 显示胃癌和结肠癌组织中RPL13、RPL37、RPS2和RPS19 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中存在着共同高表达RP基因,这些共同高表达RP基因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证实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等生物学作用,N-乙酰氨基葡萄糖作为甲壳质的衍生物,是否能够产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目的:在骨折修复过程中介入N-乙酰氨基葡萄糖,观察成骨细胞活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新西兰兔70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23只,接骨片组23只,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24只。方法:所有动物均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模型建立后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1.00mL/kg,接骨片组给予接骨片1.00mL/kg,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给予N-乙酰氨基葡萄糖0.28g/kg,每天灌胃给药,直至取材为止。分别于术后9,17,30,42d进行取材。通过X-线片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骨折愈合情况,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术后大体情况。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折愈合X线观察结果。③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缺损断端间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④术后不同时间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7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折愈合评级X线观察结果:术后9,17,30,42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骨折愈合程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接骨片组(P均<0.05)。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骨缺损断端间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术后9,17d接骨片组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尤为明显(P均<0.05);而术后30,42d时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降低。③术后不同时间各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9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断端间隙变小,有比较均匀的骨小梁形成,成骨细胞排列较整齐;生理盐水组断端间隙较大,少有或偶有不均匀的骨小梁形成,成骨细胞无或极少。术后30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断端之间全部为骨小梁填充,骨髓腔骨小梁将要穿通,骨小梁周围成骨细胞排列整齐间有破骨细胞;生理盐水组断端之间大部分为骨小梁,但有中间部分未衔接,断端间软骨细胞极少。术后42d,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断端处骨板编织骨初始形成,骨髓腔贯通,破骨细胞多而活跃,有骨小窝;生理盐水组断端之间充满骨小梁,但连接线不清,髓腔将要贯通,成骨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有破骨细胞出现。结论:N-乙酰氨基葡萄糖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可能与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早期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