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Stretta微量射频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呼吸道症状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1例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所致弥漫性肺大疱并发双侧重症气胸的临床资料,总结纠误挽治体会。结果患者因中上腹胀37年,憋气、胸闷7年,加重1年就诊。因呼吸困难严重经各项检查考虑为重症气胸,行2次胸腔闭式引流,病情无缓解,认为病因为胃食管反流,遂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行Stretta射频治疗,病情缓解。结论 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对其所致的弥漫性肺大疱可产生气道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EG-ERD)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Stretta射频治疗)疗效.方法 对难治性或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37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经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后,行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射频治疗后316例(85.4%)24h内即见症状明显缓解,尤其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者.随访12个月,症状评分由3.73分降至1.66分(P<0.01).125例(33.8%)2~6个月逐渐停药,238例(64.3%)药物维持,但药量减少,症状明显减轻,7例(1.9%)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难治陛或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GERD难以用药物控制症状,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在许多病例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作用,并维持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操作简捷、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长期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消化道外症状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食管反流病纠误经过.结果:患者因咯痰、喘憋30年,加重伴不能平卧、声音嘶哑、胸骨后疼痛、反酸、尿失禁10年来诊,病程中长期误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我院后经血气分析、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测定、胃镜检查等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行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后,前述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临床上大量严重"哮喘"、重症咳嗽、久治无效的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可能是GERD所致.  相似文献   

4.
汪忠镐院士在中国康网视频出诊答疑精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各位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国康网专家答疑室.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汪忠镐院士作客中国康网.汪院士近年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所领导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先进的微量射频技术和手术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挽救了一大批长期误诊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致咳嗽-晕厥综合征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食管反流病致咳嗽-晕厥综合征误诊病例的l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咳嗽、喘憋6年,伴发作性晕厥2年人院。多次在外院就诊,先后诊断为慢性咽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给予相应治疗无效。后经胃镜、24h食管pH及肺功能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致咳嗽-晕厥综合征,予食管微量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出院。随访1年,未再出现晕厥,夜间睡眠好。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晕厥综合征,以往未见相关报道。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外并发症的认识,可防止该病误诊。  相似文献   

6.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ophago arygotrachealsyndrome,GELTS)的临床表现及经内镜食管Stretta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例GELTS行24h胃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结果本组5例均以咽部异物感、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就诊,经内镜食管Stretta射频治疗后立即复查胃镜,4例见贲门口紧密包绕内镜,合并食管裂孔疝的1例贲门口包绕内镜较紧密。5例术后咽部异物感、咳嗽均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喘息、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结论Stretta射频治疗GELTS起效迅速,可立即缓解症状,且方法相对简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6—10-31收治以胸闷,气喘为主要症状的男性患者1例.人科后经我科行电子胃镜,食管压力测定,24h pH值监测后,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于2006-11-08行Stretta微赞电流射频治疗术,治疗后胸闷,气喘症状缓解,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误诊为哮喘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清华  王丙信  汪忠镐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40-641,F0002
目的探讨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误诊为哮喘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间断上腹不适、咳喘12年余,加重1年,病程中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多年未愈,入我院后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遂在胃镜下行食管胃交界处Stretta微量射频抗反流治疗,前述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特别要重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LTS,进一步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哮喘"的真实病因。  相似文献   

9.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返食等,甚至出现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哮喘、慢性咳嗽、胸闷、不典型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1]。GERD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抗胃酸分泌药,如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或促胃肠动力药,及外科手术治疗~[2]。射频技术是近几年内镜下治疗GERD的新方法,其原理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射频组和套扎组,每组各50例患者。射频组患者行内镜下射频技术治疗,套扎组患者采用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食管测压和反流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套扎组患者治疗效果(98.00%)明显优于射频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套扎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24 h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和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套扎组低于射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套扎组术后6和12个月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明显高于术前,且套扎组高于射频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套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也明显低于射频组(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可以缩短胃反流时间、减少反流次数、缓解症状、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和食管残余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表现,即胃食管气道反流(gastroesophago-airway reflux,GEAR)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情况,总结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2006年10月至2009年11月诊治的1014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对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766例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呼吸道症状依次为喘息、憋气、咳嗽、咽异物感、咳痰、喉部发紧等。741例(96.7%)在外院误诊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其中误诊为呼吸道疾病患者3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41~60岁最多。均在本中心经胃镜检查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试验性药物治疗,确诊为GERD。改良的Stretta射频治疗392例,372例获随访24~44个月,总有效率94.9%。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262例,214例随访4~20个月,总有效率91.1%。112例接受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结论临床应全面认识GERD,尤其注意口鼻、咽喉和气道、肺部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可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反流,我们将其统称为GEAR,而由其引起的这组临床表现则建议称为胃食管气道综合征。误诊的纠正本身就可使病情改善,经过合理的治疗有望得到更好疗效,为患者带来新生。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顽固性哮喘"以致气胸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刊2006年第5期及中国康网相继刊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以自己切身的误诊经历撰写的“胃食管反流病不容忽视”一文及“关注胃食管反流病”专题后,引起众多媒体关注,CCTV“走进科学”和“健康之路”节目、《健康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先后给予报道,众多患者登录中国康网咨询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在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证忠镐院士带领工作人员应用新型的Strettac超声射频治疗,为70余位长期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人解除了痛苦,并有大量病人预约诊治。新近,汪老给本刊投来一份典型的误诊病例报告,病人患“顽固性哮喘”20年,以致引起气胸,汪老根据亲身误诊经历全面分析病情,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立即纠误挽治,收效显著。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知水平,有关汪院士及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的工作动态,本刊将继续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微量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伴随咽喉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07年7月于我中心就诊的行射频治疗的GERD 370例。治疗前后对咽喉部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GRED中有199例(53.8%)伴有咽喉部症状,包括咽喉部异物感、咽喉部发痒、咽喉部发紧、声音嘶哑,咽痛、清嗓及其他症状。治疗后除其他症状外,不同咽部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34例(67.3%)治疗有效,不同咽喉部症状显效率33.3%~49.4%,缓解率13.0%~18.5%,无效率33.1%~52.2%。结论 GERD可以引起咽喉部症状,食管微量射频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和内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2月施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的200例GERD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中49例以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等消化道症状为主;36例仅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憋气等呼吸道症状;98例以消化道表现为主合并呼吸道症状;1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偶有消化道症状;2例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诊为冠心病。治疗后即刻复查胃镜见190例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10例贲门口较前缩紧;4例术中食管、贲门黏膜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治疗2天内198例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1~11个月,5例自觉无明显改善,3例于术后1~7个月后复发(1例接受了重复治疗,“哮喘”再度消失),12例失访;180例(90.0%)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尤其明显。结论:GERD导致的呼吸道和咽喉部表现既常见凶险,又罕为大众所知,为此作者提出了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管为喘息发生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phago-larygotracheal syndrome,GELTS)或两管一腔综合征这一新概念。内镜下Stretta治疗GERD操作较为简捷、安全,具有颇好前景,更适于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和GELTS的病例。复发时尚可重复治疗或改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一直以来以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作为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对其反应不佳或存在长期服药引起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基于恢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抗反流治疗得到了广泛重视和积极尝试,创立了手术、经口咽胃底折叠术(TF)、磁性括约肌扩张(MSA)、Stretta、食管下括约肌(LES)电刺激等一批新的治疗方式,可能成为GERD治疗的新方向,但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尚未形成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反酸、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损害,并常伴有餐中、餐后、睡眠期间出现剧烈咳嗽、咳痰,甚至哮喘发作,长期被误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我科收治1例以右侧自发性气胸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下段射频治疗后症状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人24 h食管监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哮喘病人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护理.[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Barrett's食管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和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与异常胃食管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内镜下抗反流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1)内镜下射频消融术(Stretta手术),通过传输射频能量,造成胃食管结合部的黏膜层灼伤,随后形成瘢痕狭窄;(2)缝合技术,目的是在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水平上制造皱褶,加固胃食管交界处(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的屏障;(3)注射或植入技术,目的是通过将生物聚合物注射入食管黏膜层从而使LES肿胀,控制反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并发"哮喘"的患者在静脉麻醉下经食管射频治疗术和在全麻下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中"哮喘"发作的应对措施。方法:对2008-01/2008-12 2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经食管射频治疗术(100例)和在全麻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100例)中的"哮喘"发作患者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射频治疗术有8例、胃底折叠术有2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哮喘"。处理措施均为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胃底折叠术吸入七氟烷,呼吸机正压通气,以上措施无效者加用肾上腺素。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多有"哮喘"的呼吸道症状,是麻醉的危险因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I0001-I0014
专家论坛临床医师的实践与科研思路汪忠镐(1)001在老年痴呆症中要注意识别老年抑郁症王铭维(2)001从历史角度讨论抑(忧)郁症的诊断刘贻德(4)001重视病理诊断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王晓虹(4)004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ELTS)的发现与命名——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0例汪忠镐,刘建军,陈秀,等(5)001并发严重肺毁损的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一例纠误挽治汪忠镐,吴继敏,刘建军,等(9)001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动物实验初步验证汪忠镐,来运钢,吴继敏,等(12)001论著复方鳖甲软肝方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李俊峡,张莉,布伦,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