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引起肿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引起肿胀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均为手背静脉输液引起液体外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对照组常规用温热水湿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水肿消退的显效时间、痊愈时间及敷料更换的次数。结果实验组在显效及痊愈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敷料更换次数上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引起的肿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等发生皮下血肿伴疼痛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两对照组分别用50%硫酸镁湿敷和喜疗妥乳膏外擦,对比观察3组间皮下血肿伴疼痛的治疗效果,并对6月后内瘘血管狭窄、栓塞等并发症及血流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硫酸镁组和喜疗妥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两对照组血肿消退快,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个月发生内瘘血管狭窄及内瘘血流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6个月内瘘血管栓塞发生率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伴疼痛,减少内瘘血管狭窄,提高内瘘的通畅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擦。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马铃薯与喜疗妥联合远红外线理疗治疗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内瘘皮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1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对照组2采用喜辽妥配合湿热敷,观察组采用外敷马铃薯与喜辽妥联合远红外线理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论 马铃薯外敷与喜辽妥外涂联合远红外线理疗科可有效治愈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血肿,应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马铃薯切片外敷联合温和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马铃薯切片外敷联合温和灸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瘘口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率、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瘘口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瘘口内径(4.97±0.92)mm、内瘘血流量(772.19±57.83)mL/min、透析中血流量(279.82±22.34)mL/min,均大于对照组的瘘口内径(4.53±0.89)mm、内瘘血流量(698.28±56.94)mL/min、透析中血流量(263.89±20.18)mL/min,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36%,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8.18...  相似文献   

5.
刘洋 《当代护士》2007,(10):85-86
目的 观察生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穿刺处肿胀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1年至2006年对120例静脉穿刺处肿胀分组应用生马铃薯片与热毛巾外敷,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采用生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穿刺处肿胀疗效明显优于采用热毛巾的对照组(p<0.01).结论 生马铃薯片具有散瘀止痛、消炎解毒、促进炎症吸收的功效.用于外敷静脉穿刺处治疗肿胀,其疗效优于常用热毛巾外敷.  相似文献   

6.
巧用马铃薯保护动静脉内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必需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院白2000年以来借鉴民间偏方,在透析间期嘱患者每日用新鲜的马铃薯切片外敷穿刺部位,经过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深受患者欢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91-2992
选取我院行肢体骨折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外敷治疗骨折后患肢肿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体动静脉内瘘(AV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足够的AV内瘘血流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的根本保证[1].在临床,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患者在未达到足够的血流量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待出现内瘘失功时才开始进行干预,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2012年9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透析中心对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血流量(Qa)及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狭窄[3],并对其中内瘘早期狭窄的透析患者38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扶他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黄散外敷治疗外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伤后2~6h入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四黄散外敷1次/d,对照组伤后24h内给予冰块冷敷。观察并记录两组肿胀消长程度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及疼痛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黄散外敷治疗外伤后肿胀,消肿迅速,止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冯艳华  姚银莲 《护理研究》2008,22(26):2409-2409
乳的应用使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由于早产儿血管壁脆性大,皮下脂肪薄,脂肪乳输注时间长,容易发生渗漏,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临床上治疗液体外渗常使用50%硫酸镁湿敷.也有报道使用马铃薯外敷<'[1,2]>,但用于治疗早产儿脂肪乳外渗未见报道.为了观察疗效和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我科使用以上2种方法治疗早产儿脂肪乳外渗性损伤,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Fogarty导管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条件不良时的通畅率。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血管纤细、狭窄,经Fogarty导管扩张后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10例血管通路通畅,无血栓形成;2例3 d后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再次行取栓扩张重新吻合后血管通路通畅。结论慢性肾病患者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完成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在血管条件不理想,纤细、狭窄时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仔细修剪吻合口,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止血压脉带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止血压脉带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透析后,A组3163例次采用纱布块止血压脉带止血,B组3972例次采用纱布滚指套止血压脉带止血。比较应用两种止血压脉带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纱布滚指套止血压脉带比纱布块止血压脉带引起的内瘘并发症为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纱布滚指套止血压脉带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脉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按单双日透析顺序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患者行新式穿刺技术,左手拇指反方向拉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针头和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稍倾斜约20°,快速进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力度适中,见回血后,再平行顺血管进针少许,然后迅速旋转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最后固定穿刺针在穿刺时的角度或与穿刺时接近的角度。拔针时用左手将无菌小纱布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切忌压迫,右手拔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类似,先缓慢退出血管,再迅速拔出皮肤,同时速用左手食指、中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0.5~1.Ocm处5~10min;双日患者行传统穿刺技术。结果新式穿刺技术其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新式穿刺技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王雪梅  张元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36-1137,1140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强度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10次、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且每次均采用口述性疼痛测定方法和简化版马克盖尔疼痛问卷(SF-MPQ)进行疼痛强度评分。比较两种穿刺方式时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穿刺成功率,并同时使用血液透析机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功能检测并记录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性和穿刺成功率方面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在保证透析充分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监测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AVF )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流透析用AVF 在临床上出现上肢肿胀、局部肿胀、透析时流量不足、震颤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或体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查,了解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结果 53例AVF 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超声检查发现狭窄13例,流量减低22例,血栓形成10例,头静脉瘤样扩张10例,斑块形成4例,周围血肿压迫2例.结论 超声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AVF 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延长AVF 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CSDAVF患者15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1例行颈动脉压迫,14例行血管内栓塞,其中9例经静脉途径,3例经动脉途径,2例经动脉和静脉途径联合栓塞.结果:3例单纯颈外动脉供血患者经动脉途径栓塞术后复查2例治愈,1例部分栓塞,眼部症状明显改善;经静脉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