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5例对药物疗效欠佳的严重HOCM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前降支较粗大的第一或第二间隔支动脉血管进行无水酒精消融。结果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4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心绞痛、黑朦、晕厥现象,6min步行实验提示心功能良好;随访3个月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术前(96.8±30.3)mmHg降至术后(39.8±10.7)mmHg,室间隔厚度从术前(21.3±1.9)mmHg降至(16.7±1.8)mmHg。结论PTSMA为治疗严重HOCM安全,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经皮腔内空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m ablation, PTSMA)是近几年来通过化学消融减轻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mphicobstructive eardiomyopathy,HOCM) 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病人症状的介入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2例HOCM病人实施了PTSMA治疗,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技术评估改良扩大Morrow术患者围术期主动脉根部相关参数,探讨其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并进一步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患者23例(HOCM组)和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三维图像,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分析系统重建主动脉根部三维模型,自动测量相关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结果HOCM组患者术后梗阻部位厚度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所有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量明显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43.5%,10/23)患者术后出现少量中心性主动脉瓣反流,其中4例为新发。HOCM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主动脉根部高度比较[(20.2±3.5)mm vs(23.5±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术后较术前主动脉瓣缘对合高度减低[(11.7±1.3)mm vs(13.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脉根部高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4.8)mm vs(20.2±3.5)mm,P<0.05]。 结论HOCM患者存在主动脉根部结构部分异常,改良扩大Morrow术可以改善主动脉根部形态,eSie Valves三维自动定量技术可通过重建HOCM患者主动脉根部模型为其形态结构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与遗传异常有关。特点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及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生活质量差,治疗困难、预后差、猝死率较高[1]。近年来国内外对HOCM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方法。本文就近年有关HOCM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药物治疗1.1β受体阻滞剂早在上世纪60年代普萘洛尔就曾用于治疗HOCM,其作用机制是β受体阻滞剂减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室间隔突出部收缩期增厚,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弱心肌变时性反应,降低心肌耗氧量,且能减慢心率,使…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对HOCM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对HOCM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正常人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肥厚的部位及其比值和收缩期增厚率;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及压力阶差测定,并观察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SAM征)、EF斜率.ECG按"黄氏"标准判断.结果①HOCM室间隔(IVS)肥厚情况:中段及基底段肥厚34例、全部肥厚12例、单纯基底部肥厚7例;IVS厚度为16~45mm,IVS/LVPW〉1.5(平均2.1).②32例(60.4%)LVOT变窄(〈10mm),CDFI示五彩镶嵌血流通过,可见SAM征及EF斜率明显降低,压力阶差△P〉30 mmHg,△P〉5 mmHg 21例(34%).对照组△P〈5 mmHg.③ECG表现:异常Q波、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43例(81.1%)、心律失常10例(1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ECG检查对HOCM的诊断有特异性,有助于提高HOCM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并对预防、治疗HOCM所致的猝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桡动脉途径实施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 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桡动脉途径接受PTSMA 治疗的32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以及室间隔(IVS)厚度等指标,评估PTSMA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成功完成PTSMA。术后LVOTG由术前(75.17±12.70) mmHg降至(32.42±7.62) mmHg,术后IVS厚度由术前(26.87±4.35) mm降至(17.83±3.27) mm,术后LVOT宽度由术前(6.45±2.34) mm增至(11.23±3.28) mm;术后LVOTG、LVOT宽度以及IVS厚度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1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出现迟发性Ⅲ度AVB的2例患者中,置入双腔起搏器1例。无桡动脉闭塞、心包填塞、出血或急性肺栓塞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PTSMA是治疗HOCM患者的可行方法,能够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并且桡动脉途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病变以心室间隔非对称型肥厚造成动态型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OVT)梗阻得名,可致心室顺应性减弱,发生猝死或致心力衰竭。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由英国Sigwart医生于1995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HOCM的一种新兴技术,其通过引起有限的治疗性的心肌梗死而减少室间隔肌肉的体积,持续扩张LVOT,从而降低LVOT梗阻的程度,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较好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为我院1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PTSMA的HOCM患者报道如下,并对手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例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5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mmHg,其中例1、2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而例1在术前4个月因心跳骤停,进行双腔埋葬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置人术。例3、4、5采取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其中例3行PTSMA2年后再行SM。术前详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方式。结果例1患儿SM术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处理后,室性心动过速无发作,例2、3患儿在SM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中例3术后1个月后变为心室内阻滞,例2的CLBBB持续存在。例4患儿行PTSMA术后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个月后转为心室内阻滞。随诊1~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HOCM儿童,应用SM、PTSMA及ICD置人术治疗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理想。护理上注意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患儿平稳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致心律失常风险。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治疗HOCM患者35例,分别在Liwen术式治疗HOCM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 结果消融前后最大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性早博总数、成对室性早博总、多源室性早博以及Lown′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室上性早博总数、成对室上性早博总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最大QT以及最大QTc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iwen术式治疗HOCM不增加术后短期心律失常风险,其远期风险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15例非梗阻性HCM(HCM)患者、12例梗阻性HCM(HOCM)患者及14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测定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Th)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与正常人相比,HCM和HOCM患者的Inter-△TQ-E、Intra-△TQ-E、Max-△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而HCM和HOCM患者之间Inter-△TQ-E、Intra-△TQ-E、Max-△TQ-E、Ea/Aa'无明显不同。IVSTh、LVOTPG在正常人、HCM和HOCM患者中依次递增。HCM和HOCM患者中,Max-△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H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未见明显相关,而HO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呈中度负相关。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同一节段、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舒张运动,并且其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而IVSTh、LVOTPG则不是导致H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HCM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舒张运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11.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术中监测及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化学消融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又一种方法。临床上对于症状明显的HOCM病人,药物治疗无效或副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可用化学消融治疗。它是将无水乙醇注入前降支的分支(间隔支),使间隔支发生坏死变薄,解除流出道梗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术中监护及护理配合尤为重要。我院对31例病人进行了化学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术中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一般呈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可造成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压力阶差。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和猝死。传统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疗效有限,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前途新技术。1994年英国医生Sigwart首次将PTSMA应用于临床,其机制是经皮使用化学方法减轻室间隔肥厚程度,使左室流出道增宽,达到降低收缩期压力阶差,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心肌病,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未经治疗或仅经药物治疗,年死亡率达1.7%~4%,约50%的HOCM患可能发生猝死。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及植入DDD起搏器创伤大,费用高,患不易接受。经皮穿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系经冠状动脉室间隔支注入无水乙醇,导致与左室流出道梗阻相关的室间隔肥厚部分局限性心肌梗死,削减室间隔心肌质量,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HOCM的非手术性疗法。自2002年开始我们为6例HOCM患进行PTSMA治疗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咏梅 《天津护理》2009,17(5):296-297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得名。目前有应用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双腔起搏器治疗以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等方法。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是近年我院开展的一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新方法。通过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15.
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疗效,分析疗效与消融血管的选择、无水乙醇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例HOCM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进行PTSMA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 gradients,LVOTG)。结果:15例手术成功,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压LVOTG分别为73.7±32.2mmHg和32.0±26.1mmHg(P〈0.01)。单支血管消融术和多支血管消融术疗效相当.但多支血管消融使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一步升高(P=0.02和P=0.03)。以无水乙醇用量为横坐标,LVOTG下降为纵坐标做图,当用量在1.5~2.5mL及4mL左右时,LVOTG下降达高峰。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TnT峰值(y)与无水乙醇用量(x)相关(r=0.526,P〈0.05)。结论:PTSMA治疗HOCM患者的疗效满意.确定靶血管是关键,建议消融单支靶血管的无水乙醇用量以1.5~2.5mL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方法 对65例HCM患者,包括非梗阻型(HNCM组)35例、梗阻型(HOCM组)30例,以及4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并存储全容积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运用3D-STE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心房心肌分为16节段,比较各组间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峰值面积应变(PA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PS)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HNCM组、HOCM组左心房各节段PAS、GAPS均显著减低(P均<0.05)。②与HNCM组比较,HOCM组左心房大部分节段PAS增高(P均<0.05);HOCM组GAPS略高于HNC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E技术可反映HCM患者左心房心肌面积应变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超声心动图诊断HOCM20例患者行PTSMA,并在消融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术前平均LVOTPG为(75.48)mmHg,术中球囊加压后平均压力阶差为(27.64)mmHg,IVS消融术后为(28.54)mmHg,较术前下降50%~75%,与消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融术前IVS厚度(21.9±3.2)min,术后两周(18.58±5.1)mm,消融术前平均LVOT宽度(5.7±2.3)mm,术后2周(10.7±3.3)mm。术中发现9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5例(25%),Ⅱ度AVB3例(15%),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右束支阻滞2例(10%),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4例(70%),一过性交界性心律5例(25%),室性过早搏动7例(35%),室性心动过速3例(1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降低左室与流出道压力阶差(LVDTG)。无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证明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TASH)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临床问题,先后引入多项超声新技术,合理选择适应证、减少并发症、减少介入创伤。方法安贞医院拟实施TASH的HOCM住院患者84例,分为单纯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MCE结合冠脉血流显像(CDCFI)、MCE结合CDCFI和MCE—CPS技术3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单纯应用MCE组有1例严重并发症,3例术中发现无合适血管以供消融,5例于术中更改间隔支消融,术后随访发现消融不充分2例。MCE结合CDCFI一组,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中发现无合适血管以供消融而放弃治疗病例。无术中更改间隔支治疗病例,术后发现消融不充分2例,再次消融成功。MCE结合CDCFI和MCE—CPS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中发现没有合适间隔支以供消融病例,无术中更改间隔支治疗病例,术中发现消融不充分2例,补充消融成功,术后随访无消融不充分病例。结论超声新技术的引进可以在术前为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明显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减少了术后复发病例,减少介入创伤。  相似文献   

19.
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术的护理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2000年10月。2003年5月,我院采用该方法对8例HOCM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满意。PTSMA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可发生某些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现将8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由21—80mmHg降至0-26mmHg,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流出道增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应了解PTSMA的治疗方法,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强调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尤其是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监测,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