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自护理论 减轻产后乳房胀痛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正常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成两个组,对常规50例,自护组50例.两组实施相同的健康教育,常规组以帮产妇做、随时指导为主;自护组实施自护理论的辅助教育系统,教会产妇预防和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相关措施.观察两组产后乳房硬度及胀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乳房硬度及胀痛经统计学处理(秩和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自护理论指导产妇产后乳房护理,能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减轻剖宫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后乳房硬度、乳房胀痛程度、乳房通畅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第3天、第4天乳房硬度和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第4天乳房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可减轻产妇剖宫产后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天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236-237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日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的出现产后乳房胀痛的1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50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多种产后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乳房按摩,2次/d,分别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乳房的胀痛感以及乳房硬度。结果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3d开始,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明显减缓,且疼痛感逐渐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第2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略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d,观察组产妇乳房的硬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初产妇产后进行乳房胀痛的护理,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的硬度以及胀痛情况,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康抚按摩对剖宫产妇术后泌乳效果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220例单胎妊娠初产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早吸吮、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12h内开始进行乳房康抚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时间、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乳房胀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16.2±3.8)h,对照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28.3±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产后24h、48h、72h及42d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产妇乳房康抚按摩能促进乳腺管通畅和泌乳,减少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9.
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平、凹乳头产妇乳房胀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平、凹乳头产妇乳房胀痛的影响,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方法 将3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产科常规护理外增加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乳房护理方法(热敷、按摩乳房、十字牵拉或使用乳头矫正器纠正乳头),观察和测量两组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平、凹乳头产妇可促进乳腺管的通畅.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产妇200名,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乳房按摩每日1次,对照组给常规哺乳指导。结果在产后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房按摩具有预防和治疗产后乳房胀痛,使泌乳时间提前、增加泌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合手法减轻产后乳房胀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寻求一种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6 0例产妇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 ,手法组对乳房采用抓抖法 ,梳篦法、挤奶法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每日 2次乳房按摩。结果 :产后第 2d ,第 3、5d及第 4d手法组乳房疼痛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分别P <0 .0 0 1,P <0 .0 1,P <0 .0 5 ) ;乳房硬度平均值手法组在产后第2、3、5d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产妇产后乳房局部采用综合手法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 ,乳汁分泌增多 ,促使乳腺管通畅 ,预防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0min。实验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情况。结果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温热水湿热敷,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减轻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门诊常规定期产检26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分娩但未行常规产检的孕妇1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后3d内泌乳通畅情况、胀痛情况、硬结情况以及产后4天泌乳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乳房胀痛、乳房存在硬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泌乳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第4天泌乳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部按摩配合乳房按摩促进产后泌乳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背部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房早期按摩方法,配合背部按摩,每日2次。观察两组产妇3d-7d泌乳状况。[结果]实验组开始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实验组24h后开始泌乳例数、乳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3d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部按摩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乳汁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对其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诊的2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开展产后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产后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1周末的乳房胀痛自我评估方法、乳房充盈程度、乳腺管畅通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的乳房充盈程度优于对照组,乳腺管畅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应用于产妇,能减轻乳房胀痛,且能促进乳汁分泌,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乳房疼痛情况和乳房乳胀硬度分度。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乳胀硬度分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为(2.3±1.5)分,对照组为(4.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发面外敷法在护理产妇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产妇,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23例,实验组使用发面外敷法护理,对照组使用按摩法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减痛效果、护理时间、产妇接受程度、乳房硬度的改善程度和乳腺管通畅程度等指标。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有33.02%感到疼痛明显减轻;27.52%感到疼痛减轻,对照组仅有12.19%感到疼痛减轻,58.54%感到疼痛加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317,P〈0.01)。护理后,实验组有81.65%感到疼痛明显减轻,13.76%感到疼痛减轻;对照组有18.70%感到疼’痛明显减轻,50.41%感到疼痛减轻,16.26%感到疼痛加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56,P〈0.01)。护士操作时间实验组平均需要(28.4±4.1)min,对照组平均需要(98.3±11.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9,P〈0.01);乳房硬度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9.82%乳腺通畅,18.35%较通畅,1.83%不通畅;对照组47.97%通畅,35.77%较通畅,16.26%不通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58,P〈0.01)。结论发面外敷法具有减痛、通乳效果好,护理时间短,产妇乐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护理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实验组采用中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20min.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变化情况.结果 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热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温热水湿热敷,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8月~2008年2月早产产妇37例为对照组,按医院常规护理;将2008年2~8月早产产妇39例为干预组,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1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心理干预。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及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结果:两组产后6周抑郁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周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早产产妇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产后恢复,有效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为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产妇早泌乳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乳房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湿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观察组乳房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3.830,P0.01);产后4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乳房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及硬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