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导阻滞 (CB)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要的并发症 ,也是影响 AMI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2年 1月~ 1999年 6月 ,我们对收治的 178例 AMI中合并传导阻滞的 5 1例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 AMI并发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 1979年 WHO诊断标准。其中男 10 5例 ,女 73例 ,年龄 48~ 92岁 ,平均 (6 8.2±3.5 )岁。 178例 AMI中合并 CB5 1例。1.2 方法 统计处理采用χ2 检验2 结果2 .1  CB与梗死部位的关系 结果见表 1表 1 CB与梗死部位的关系部 位 前壁梗死(n=72 )下壁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44 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 3 7例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 ,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 8例 ,发生率 17 5 %,死亡 6例 ,死亡率 2 1%;2 84例前壁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9例 ,发生率 3 17%,死亡 8例 ,死亡率 89%(P均 <0 .0 0 5 )。结论 :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好 ,前壁心肌梗死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危重症 ,左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明确 ,右心室心肌梗死 (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 ,RVI)的发病率较低 ,单纯性RVI较为少见。在 70年代以前多为尸解诊断 ,1 974年Cohn以血液动力学检查方法诊断 6例RVI,同年Erhardt指出CR4 RST段抬高 ,在除外前间隔梗死后可诊断为RVI〔1〕。尔后发现右胸导联V3R—V7RST段抬高是诊断RVI的可靠指标 ,RVI的临床诊断始渐增多。近年来 ,随着血流动力学、放射性核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5.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因此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迅速经历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的过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提示大面积梗死,常常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死亡率,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总结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市某院所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RBBB地CK、CK-MB严重心律失常及其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比较经PTCA开通IRA和溶栓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疗效性并与保守治疗作对照 ,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自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AVB住院患者共 6 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6 0~ 75岁 ,平均年龄 (70± 12 )岁。接受PTCA治疗的 16例患者 (A组 ) ,均排除已溶栓疗法治疗患者及TIMI血流>2级者 ,其中 4例胸痛发作在 12h内 ,12例 (A亚组 )胸痛发作在 12~4 8h ;14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B组 ) ;其余 32例…  相似文献   

7.
江岩 《临床误诊误治》2000,13(4):308-309
由于束支传导阻滞使心室起始向量发生改变,当合并心肌梗死(心梗)时,部分病例可掩盖心梗图象,易造成误诊.198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束支传导阻滞并发心梗73例,其中8例漏诊心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AMI合并Ⅲ度AVB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AMI并发Ⅲ度AVB以下壁多见,为85例(85/106),治愈73例(73/85),死亡12例(12/85);前壁及广泛前壁21例,治愈10例(10/21),死亡11例(11/21);两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74例下壁AMI经保守治疗死亡12例(12/74),11例经介入治疗均治愈,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前壁AMI经保守治疗均死亡,而10例经介入治疗均治愈,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AMI合并Ⅲ度AVB患者病死率高,介入治疗降低病死率,尤以前壁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心电图诊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传统心电图诊断和Sgarbossa诊断方案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Sgarbossa方案诊断的阳性预测率和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传统方案,P<0.05。结论在应用心电图对急性心梗并束支传导阻滞进行诊断时可将Sgarbossa方案与传统诊断方案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6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心肌酶学的诊断,其中10例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并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能够有效辨识,T波为正负双向或倒置,弓背向上抬高0.4 m V;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J点不明显,无法有效辨识,T波呈现直立,弓背抬高0.8 m V。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发现QRS的Q波和主波向下,结合规律性ST-T演变进行判断,并以心肌酶学变化进行协助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笔者1998年7月~2007年7月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岐 《新医学》2003,34(Z1):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无新发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172例为对照组,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36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功能受损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2 2%、47.2%、33.3%,较对照组的3.5%、18.6%、16.9%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患者51例(Ⅲ度AVB组),选择与Ⅲ度AVB组每例患者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差异。Ⅲ度AVB组排除合并全身疾患病例2例,根据住院期间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基线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Ⅲ度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前壁梗死较少。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 Ⅳ级发生率高,起搏治疗比例较高,差异有显著性。与Ⅲ度AYB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ip Ⅳ级较多,12h内再灌注治疗病例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前壁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Killip Ⅳ级心功能、12h内有无再灌注治疗是Ⅲ度AVB死亡相关因素。采取更为积极的血运重建措施可能改善Ⅲ度AVB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危险及预后。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49例,非Ⅲ°AVB组98例。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及转归。结果:Ⅲ°AVB组较非Ⅲ°AVB组发病率年龄较大,下壁或右心室梗死比例高,并发症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4~2001年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00例,对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临床荟萃》2000,15(22):1022-1023
急性胰腺炎 (AP)为临床常见急症 ,国内外报道其病死率为6 %~ 2 3 %。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病死率更高 ,达 2 0 %~ 5 0 % [1] 。除胰腺本身病变外 ,Calleja等认为 ,本病所并发的心肌损害是构成急性胰腺炎病死率最高的一种并发症[2 ] 。我院 8年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 30 2例 ,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 14例 (4 .6 % )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5 8~ 70岁 ,平均 6 6 .7岁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轻型 ) 8例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重型 ) 6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8.
传导阻滞(C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较常见的合并症,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讨AMI的转归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笔者将收集我院从1986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的17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3年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申红  林云 《临床荟萃》2006,21(21):1557-155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发病率为3%~29%.常提示心肌大面积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给予相应对策,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病死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