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伽玛刀治疗,观察组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同时统计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三叉神经痛复发率。结果: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应激指标、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11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NE、Cor、MPO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尽快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手术创伤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采用预防并发症护理,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疼痛进行充分缓解,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4 d,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陈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4,(29):123-12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确诊,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组50例,采取部分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统计两组总有效率以及手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靠和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有效率高于部分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即用患者自身桥小脑脚硬膜或人工硬膜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包裹并悬吊于骨壁硬膜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治愈率为91.30%,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3.92%,有效率为86.9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两组 W3-W1 IPLD 值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 <0.01),且术后观察组 W3-W1 IPLD 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基本恢复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且术后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2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患,将采取伽玛刀手术治疗的61例归为对照组,将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62例归为研究组。1年后回访,观察不同手术疗效水平、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Brisman三叉神经痛治疗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7%)(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4.92%)显著低于对照组(24.1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复发率(8.06%)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疼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微血管减压术(MVD),观察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PSR),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部分神经根阻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n=30),观察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n=30),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疼痛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全身麻醉,呈侧俯卧位,保持患侧向上。对照组接受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凝术。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颅内血肿、脑脊液漏、脑水肿、脑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83-984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部分切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汤汉心  袁越 《医学综述》2011,17(7):1107-1108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结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再行微血管减压术。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3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31/40)、95.00%(38/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0%(16/40)、12.50%(5/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对照组和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50%(11/40)、7.50%(3/4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显微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血管显微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骨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改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曾素琴 《西部医学》2017,29(2):238-240
【摘要】 目的 研究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评价安全性。方法 筛选76例原发性PT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应用MVD治疗的26例患者组为MVD组,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21名患者为PS组,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的29例为PI组。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并对比其进行分析。结果 MVD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比其他两组患者都要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病人治疗后病情的缓解情况比其他两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复发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治疗技术相比其他的治疗技术无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治疗效果都要优越得多,对治疗PTN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闫薇 《吉林医学》2013,(27):5563-556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与部分切断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痛患者75例,其中60例患者采取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减压组),另15例因术中未找到责任血管而行部分切断术(切断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减压组患者优良率为90%,切断组患者优良率为8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复发率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三叉神经根血管压迫以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金立 《中外医疗》2014,(29):20-21
目的探讨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该院诊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改良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复发率,有效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VAS、BNI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复发2(5.00%)例比对照组9(22.50%)例少,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8/40)比对照组40.00%(16/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BN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观察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3年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45例(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对照组37例(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3.7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面部麻木、短期轻面瘫、脑脊液漏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P〈0.05。结论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疼痛程度及减少疼痛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囊肿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380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1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术后妊娠情况、盆腔疼痛情况以及囊肿复发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68%(178/190),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率为45.26%(86/190),两组患者差异情况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囊肿复发率为10.53%(20/190),对照组患者的囊肿复发率为23.68%(45/190),两组患者差异情况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为65.26%(124/190),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为18.95%(36/190),两组患者差异情况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病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囊肿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临床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予以对照组行肉毒素封闭方式治疗,予以观察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比较。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而言,选择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