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6例已明确诊断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CagA、VacA和尿素酶抗体,并将Hp分为二个类型。结果Ⅰ型Hp在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中阳性率分别为58.69%、95.45%和96.15%,显示CG组与PU、G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U和G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更易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VacA、C2gA抗体,探讨其对指导Hp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免疫等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250例(均未进行过Hp根除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相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HpⅠ型阳性亚型占Hp百分率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排列次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与感染Hp的毒力菌株相关,VacA与CagA是致慢性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毒力因素;血清免疫印迹法可以对Hp的菌株毒力进行分型,这对疾病程度的估计、预后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VacA和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的VacA和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2 0 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VaCA和CagA抗体。结果 :VacA和CagA抗体在 2 0 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37.0 %、73.0 % ;在慢性胃炎 (CG)、消化性溃疡 (PU)、胃癌 (GC)患者中 ,VacA和Ca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33.0 % ,31.0 % ,6 2 .5 %与 6 2 .9% ,76 .1% ,96 .9%。CG组与PU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GC组与CG、PU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acA和CagA抗体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检出率有差异 ,但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基因A(VacA)抗体.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CagA和VacA抗体阳性者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P<0.01),而CagA和VacA抗体阴性在慢性胃炎组显著高于溃疡组和胃癌组(P<0.01),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CagA和VacA抗体阳性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含CagA基因和VacA基因的Ⅰ型Hp可能是致病力强的高毒力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的临床性能,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和免疫学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6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和20名无消化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血清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等抗体。根据幽门螺杆菌抗体的表达进行幽门螺杆菌Ⅰ型(毒力型)和Ⅱ型(非毒力型)免疫学分型,并结合14C-UBT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40.4%。免疫印迹法检出该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81.7%。其中幽门螺杆菌Ⅰ型阳性率(53.7%)高于对照组(25.0%),而Ⅱ型阳性率(28.0%)低于对照组(50.0%)。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和免疫学分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72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类型Hp感染在慢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分布频数。结果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8%、71.2%、65.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Ⅰ型Hp在胃癌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因此Hp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胃癌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宪  严格  陈忆诺 《上海医学》2002,25(9):572-574
目的 研究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 ,其Hp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表达。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和活检取得的胃黏膜标本做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所得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完全型 /不完全型、大肠 /小肠化生为癌前状态组 (82例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组 (2 5例 ) ,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3 0例 )。用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测定Hp的CagA、VacA因子。结果 癌前状态组和癌前病变组中 ,CagA、VacA因子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因子与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昌地区幽门螺杆菌表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南昌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 pylori,Hp)表型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并ⅱ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6例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的南昌患者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确诊,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SA)、空泡毒素(VacA)和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结果 Hp感染人群中Hp表型CaZA、VacA和Urease的表达率分别为57.1%、78.6%和100%.Hp表型CagA、VacA及亚型128KDCagA、116KDCagA、951KDVacA、91KDVacA、66KDUreB、30KDUreA,无一在CG组、PU组和GC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型CagA /VacA (CagA 或/和VacA )在CG组、PU组和GC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4.4%、85.7%和94.4%,在CG组、PU组和GC组中,P=0.024;在CG组和PU组中,P=0.145;CG组和GC组中,P=0.011:在PU组和GC组中,p=0.275;在非CC(即CG和PU)组和CC组中,P=0.024.116KDCagA在≤45岁患者的表达率(60.5%)高于>45岁患者的表达率(42.7%)(P=0.037).结论在CagA 南昌地区的Hp感染人群中,Hp的CaSA表达率明显低于VacA.Hp单一表型和亚型未显示其独立的致病作用.表型CagA /VacA 与GC有关,提示Hp可能通过多种表型和我们未提及的表型的综合作用而致癌.116KDCagA与年龄有关,其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免疫印迹技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1例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6%、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病变由良性到恶性,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33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对33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慢性胃炎120 例、消化性溃疡178例、上消化道肿瘤38 例)和58例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p抗体谱(CagA、VacA、Ure、Hsp60、RdxA)检测,分析Ⅰ型和Ⅱ型Hp在各组间的感染情况.结果 Ⅰ型Hp感染率消化性溃疡组为36.52%,上消化道肿瘤组47.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慢性胃炎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消化道肿瘤组的Hsp60抗体阳性率44.7%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 具有高毒力因子(CagA及VacA)的Ⅰ型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株;Hsp60抗体可以作为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筛选的一种标志物;Hp蛋白芯片技术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诊断Hp感染的方法 ,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抗体分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的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354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慢性浅表胃炎患者154例。入组行C13检查,测定血清学相关抗体(CagA、VacA、UreA、UreB)。分析H.pylor感染相关血清学抗体水平与慢性胃炎关系。结果 354例诊断为H.pylor感染者中,H.pylor相关抗体的检出率为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Ⅰ型Hp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中CagA+/VacA+抗体的表达高其余三组明显升高,在萎缩性胃炎组中占70.0%,在浅表性胃炎组中占61.2%。CagA+/VacA+组与CagA+组、VacA+、CagA-/Vac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病情发展与H.pylor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有关,通过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测定有助于对H.pylor阳性的H.pylor感染者的病情评估,并应及早根除H.pylor治疗,并根据其分型有效制定诊疗计划,可以减少药物的滥用、H.pylor耐药性的产生,避免医疗资源及生活资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58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根据Hp抗体的表达情况将Hp感染分为Ⅰ型和Ⅱ型,并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7%、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慢性胃炎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着病变恶性严重程度的增加,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百色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及其耐药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百色地区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毒素基因(vacA)的流行情况及甲硝唑耐药状况;探讨Hp的cagA、vacA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百色地区上腹不适来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尿素酶试验阳性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查Hp的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氮素还原酶(Rdxa)抗体,Ure阳性者确认Hp感染;Rdxa+为对甲硝唑敏感菌株,反之为耐甲硝唑菌株;据CagA和VacA抗体的阳性或阴性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组合分为若干菌型。结果Hp检出率42.09%(362/860),Hp的CagA、VacA抗体阳性者分别为73.20%(265/362)和60.77%(220/362),根据上述2种检测抗体结果的组合,有3种菌型即CasA+/VacA+、CagA-/VacA-CasA+/VacA-,分别占60.77%、26.80%和12.71%;CagA、VacA抗体和CagA+/VatA+、CagA-/VacA-菌型在胃癌、消化性溃疡、胃炎中的表达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规范根除Hp,总根除率86.38%(298/345),CagA+/Vata+与CagA-/VatA-两种菌型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Rdxa+组和Rdxa-组根除率分别为84.44%(76/90)和87.06%(222/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Rdxa-菌株占72.93%。结论百色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CagA+、VacA+基因型占优势,并且与上消化道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推测百色地区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及其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胃溃疡组75例(回族35例,汉族40例)和非贲门胃癌组112例(回族50例,汉族62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 ①回、汉族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68.9%和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Hp阳性率在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回、汉族CagA抗体阳性的Hp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A+ VacA 、VacA、UreA和UreB抗体阳性率在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宁夏惠农区回、汉族正常人群Hp感染率高,回、汉族之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胃癌前疾病及胃癌高发与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率高密切相关,表明Hp致病因子中毒素CagA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0例具有反流症状的患及20名健康志愿进行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其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结果 反流性胃炎患幽门螺杆菌的最高检出率为70.2%,反流性胃炎患CagA、VacA抗体的阳性率为59.9%、58.1%。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反流性胃炎患幽门螺杆菌及其抗体的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凋亡基因Bcl-2表达、细胞凋亡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快速尿素酶法、W-S银染法和美蓝法联合检测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肠化生(IM)、46例不典型增生(AH)、65例胃癌(GC)组织中Hp的感染,并采用免疫组化及TUNEL法分别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Hp感染率、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随着胃癌形成中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上升.Hp感染率CAG、IM、AH和AC组较CSG,GC组较CAG组均明显升高 (P<0.05);IM、AH、G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SG组(P<0.01,P<0.05);GC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M组(P<0.01);AH、GC组Hp阳性患者Bcl-2蛋白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P<0.05);IM、AH、GC组中Bcl-2阳性者凋亡指数均低于Bcl-2阴性者;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低未分化胃癌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结论 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Hp感染可能通过逐渐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120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同类型Hp感染的构成比。结果: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胃癌组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95.0% vs 66.6%,P〈0.05);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87.8%)虽比胃癌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匡永远 《当代医学》2009,15(31):43-4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经内镜和病理明确诊断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共372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3例、肠上皮化生IM45例、异型增生DYS35例及胃癌GC72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Hp阳性率从CSG、CAG、IM、DYS到GC分别为43.3%、60.2%、64.4%、65.7%和70.8%,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CAG、IM、DYS与GC的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CSG(P〈0.05,P〈0.01);早期胃癌Hp感染率为86.2%,显著高于进展期(60.5%,P〈0.05);Hp感染率与胃癌的年龄、部位、Lauern分型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感染在慢性胃炎进展演变为胃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并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