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另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取石,对比观察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分别为21.66%和1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对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82例ERC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合并憩室患者与未合并憩室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有憩室组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与无憩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并发症的发生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比较,EST创口出血者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其它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全部造影成功,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53例,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 胆总管结石153例,取石成功148例,成功率96.7%;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高淀粉酶血症6例,EST术后并发症为5.9%(9/153),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徐海荣  刘世峰  刘刚  刘益 《四川医学》2012,33(3):461-463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网篮取石术、机械碎石术、气囊取石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等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患者中,107例常规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92.2%,行乳头预切开后及乳头开窗术后,113例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7.4%,取石成功110例,成功率94.8%。其中24例行机械碎石取石术,23例取石成功,碎石取石成功率95.8%,8例行单纯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取石术,7例成功,取石成功率87.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 2 9例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6例。其中 18例合并乳头旁憩室 ,3例为高危病人。进行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结果  2 9例胆总管结石中 2 8例 (96 .6 % )患者的结石得到清除 ,6例乳头狭窄患者症状缓解。并发轻度胰腺炎 2例 ,胆管炎 1例 ,乳头损伤 1例 ,均保守治愈 ,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可部分替代经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杨超  钟源波  刘海华 《医学综述》2014,(10):1868-1870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试验组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和机械碎石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 ≥ 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 vs. 23.3%,P < 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 vs. 57.7%,P < 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胡乐书  杨尽辉 《中外医疗》2011,30(6):111-1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3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管结石患者全部行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根据情况分别行网蓝取石,机械碎石后网蓝取石及气囊取石。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ERCP操作单次为30例,多次为2例,平均操作次数为1.1次,有12例患者采用机械碎石,结石取净率为96.9%(31/32)。本组的总并发症9.4%(3/32),其中发生胰腺炎1例,出血1例,胆管炎1例。结论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ET)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对31例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1次取净结石,成功率达96.8%;1例2次取净结石;1例行EST取石后,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1例未见结石;并发症发生率为3.2%,无肠穿孔、胆道感染、胰腺炎并发症发生.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 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 vs 21.95%,P=0.044)。结论 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sEST+EPBD组为1.02%,EST组为6.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sEST+EPBD组为6.12%,EST组为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与单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相当,又部分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取石手术。结果:24例成功取净结石,经1次取净结石22例,2次2例。2例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扩张大于2.5cm而导致套石失败,本组未发生出血,肠穿孔,胆道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术后淀粉酶升高,经禁食,抑酶,抗感染后8d恢复,其余均在术的2-5d开始低脂饮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作小,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波  罗玉政  洪明 《重庆医学》2008,37(15):1661-166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对本院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63例中,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46例,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4例,乳头旁瘘直接网篮取石3例,取净结石共53例,成功率为84.1%,10例因结石过大等原因改为择期剖腹手术或中转急诊手术.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均于内镜取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胆管炎1例,结石嵌顿1例,活动性出血2例.63例均治愈,平均住院9d.随访所有病例均无胆总管残留结石存在.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8.
报告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41例。结果成功37例,成功率90.2%;结石一次取尽率90.2%;发生轻型胰腺炎2例,术中出血1例,延迟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9.7%。对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对EST高危患者建议行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阐述了应用麻醉性监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鲁桂荣  李回香  张渝 《广东医学》2023,(8):1053-105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是十二指肠内黏膜与黏膜肌层的腔外外翻,其位置临近或包含十二指肠乳头。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出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几率更高,同时胆总管结石经治疗后复发几率在同时合并憩室患者中出现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在肝硬化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中,与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相比,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是否可在不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间21例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患者接受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以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20例行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同类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导致的出血率为30%(6/20),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出血率则为0%(P=0.009)。考虑到出血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有5例出血并发症发生在分级为C级的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