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特点,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病历,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进行死亡原因及病死率分析。结果:1975年-2007年32年期间共收治精神病患者51 231人,住院死亡精神病患者共77例,死亡率为0.15%,其中死于躯体疾病42例(54.5%);抗精神病药物中毒6例(7.8%);癫痫6例(7.8%);自杀5例(6.5%);机械性窒息5例(6.5%);酒类中毒3例(3.9%);高热中暑2例(2.6%);坠楼2例(2.6%);溺水1例(1.3%);死因不明5例(6.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躯体疾病,且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多见。提示对此类患者应加强躯体疾病诊治,同时注意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不良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调查住院时间10年以上及2年以内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情况,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年龄、精神病病程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易伴发的躯体疾病是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贫血、肝功能损害等;短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易伴发的躯体疾病是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肌缺血等。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率高,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患者躯体健康状况实际现状,为防治躯体疾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12年4月2日对所有在本院住院的593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摸底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59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有363例(占总人数的61.21%),其中合并一种疾病者205人(占34.57%),合并两种以上疾病的患者158人(占43.52%),无躯体疾病者230人(占38.79%).前10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脂、胆结石、慢性胃炎、肾病、前列腺增生、痛风、脑梗死等.年龄与合并躯体疾病有关,41~60岁发生率最高,而与服用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关系不大.结论:本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高于社区和其它同类医院,提示精神病专科医院中患者的躯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需加强诊疗水平的培训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73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3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有较明显躯体疾病者65例,占89.05%;合并2种以上躯体疾病者51例,占69.86%;心电图异常者43例,占58.90%;器质性疾病者40例,占54.79%;其他营养物质缺乏者35例,外伤手术史者24例,胆囊疾病17例,各占47.94%,32.87%,23.28%。结论:多种躯体疾病的并存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影响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可促进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收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遭受生活事件较多,病情较严重,入院时表现以行为障碍为主,入院直接原因以裸走、伤人、毁物、自伤和扰乱交通治安较多,总体疗效较差,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白常林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71+1996
目的:了解新入院女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分析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80例住院女精神病患者在躯体检查中发现的生物学指标异常及躯体疾病。结果:合并躯体疾病87例,发生率为31.07%;排名前6位的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16.07%)、肝病(14.29%)、急性感染(11.07%)、贫血(7.5%)、高血压(6.79%)、心脏病(5.36%)。结论:新入院女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在精神病治疗中应避免精神药物加重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骨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近三年来40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有较长的住院史的患者或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多见,被人攻击伤害、精神症状引起的自伤、自残、外逃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少见。结论: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骨折的原因较多,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相似文献   

10.
潘利  王安奇  梅红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08-2911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女区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有102人,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95人,其它精神疾病7人。研究住院的女性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以上女性患者罹患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白细胞减少、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脂肪肝、胃肠道疾病、妇科病等。对于女性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以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躯体疾病家族史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躯体疾病家族史、使用氯氮平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病程、体质量指数、躯体疾病家族史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病程、体质量指数、躯体疾病家族史、阴性症状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年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重视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躯体疾病,包括代谢综合征,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治疗、管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2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总病程、躯体疾病诊断及精神科用药情况。结果:862例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为60.9%,躯体疾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及病程延长而增加,联合用药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比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更易合并躯体疾病(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较高,对躯体疾病要及时治疗,减少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2.
杨翔  孙志勇  汪海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885-2886
目的:了解评估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躯体及精神状况。方法:对2010年12月在院符合条件的83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情况及精神状态进行采集评估。结果:83例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96.4%为精神分裂症,目前精神病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治疗用药主要是氯氮平和氯丙嗪为主。39.8%合并有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病、II型糖尿病、心肌缺血、低血钾和贫血较多。结论:随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躯体合并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其风险较正常人高,但临床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风险在可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7月—2011年7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死亡患者共10例,发生率为0.44%,死亡原因主要为猝死(60%)、躯体疾病(20%)、自杀(10%)、精神病药物副反应(10%)。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因涉及多个方面,要减少其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98-898,951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人员以科学的态度、真诚的感情、恰当的方法和美好的语言改变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使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加而导致自伤、伤人、外逃事件的不断发生,因而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37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日格  撒兰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99-1700
目的:了解"三无"精神病患者的躯体健康状况.方法:对2008年和2009年共375例住院"三无"精神病患者,在躯体检查中发现的生物学指标异常及躯体疾病进行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学研究.结果:375例"三无"精神病患者中87例合并躯体疾病,发生率为23.2%,排前6位的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血脂症(14.4%)、脂肪肝/肝功异常(12.8%)、高血压(10.4%)、心脏病/ECG异常(5.6%)、胆囊炎胆结石(5.1%)、各类骨折、冻伤(4%).结论:住院"三无"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相当高.可能对精神药物等专科治疗的安全性构成潜在危险或现实风险,应在治疗决策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康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相关状况,分析其长期住院的因素特点,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住我院5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363例进行调查.结果:男325例(89.53%),女38例(10.47%);精神分裂症患者342例(94.21%);未婚244例(67.22%),离婚83例(22.8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2例(66.67%);反复多次住院336例(92.56%);每年探视5次以下(包括每年探视1次及1年以上无人探视)188例(51.79%).此类患者病程冗长,反复住院,疾病种类集中,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亲属和社会的监护、关爱.结论:安康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既有自身疾病特点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相关因素.应积极采取药物及其他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段,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促其及时同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朱洪  林丽群  张小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11-1013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5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猝死的2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以2006年3月1日所在本院的729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服药时间、伴发躯体症状、精神障碍种类、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心电图特征、QTc间期等);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死亡季节及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猝死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08‰,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总病程、用药时间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服用氯氮平者QTc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总体QTc,即猝死组(418.39±21.86)与对照组(402.83±2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两组QTc服氯氮平组(399.84±23.22)与非氯氮平组(412.38±28.7)差异有显著性。猝死组用典型药物(64.3%)多于对照组(36.08%;P<0.01);猝死组心电图异常者(71.4%)多于对照组(36.35%;P<0.01)。猝死好发于冬季,大多发生于入院3个月内者(25.0%)和大于8年者(53.6%),主要死于心源性猝死(64.3%)。结论:心电图异常、用非典型药物治疗、冬季、入院小于3个月或大于8年者等可能是慢性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院收治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霜  梅红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92-2793
目的:了解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现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以264例我院收治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27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小,受教育水平低,省外籍贯人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入院时也多因伤人或自伤、违反社会治安等原因入院,并伴有多种躯体疾病,抗精神病治疗上联合肌注针剂明显多于对照组,以上对临床疗效有不利影响。结论: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应采取规范化诊治措施,同时还需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及社会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情况。方法:对我院在院患者2011年6月30日前入院且住院时间超过半年者病历进行调查。结果:301例精神病患者均患有躯体疾病,276例(91.7%)患有2种及2种以上躯体疾病,患病居前3位的疾病为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与躯体疾病共病现象普遍存在,应根据疾病情况从预防、治疗、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做好"三级预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主要种类、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方法 对住院3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躯体疾病病种和例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患躯体疾病多种多样,合并躯体疾患的发生率是62.50%.以感染、营养代谢疾病及管理不善所致疾病为多,心血管疾病是主要致死原因.排列前几位的是:各类感染、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结论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患病率高,应定期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不良后果.护理涉及饮食、心理、治疗、医院的环境设施及家属等多方面,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主动性对保证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