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闭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闭合、点状剥脱术治疗,为A组;40例采用精准结扎抽剥术联合泡沫硬化剂闭合治疗,为B组。同时选取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0例,为C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C组(均P<0.05),A组手术时间>B组>C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一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闭合、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是较佳的组合术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采用不同微创手术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实施新型微创剥脱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实施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而且具有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不易引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麻醉及肿胀麻醉下激光腔内凝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 60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麻醉及肿胀麻醉下激光腔内凝固治疗组(A 组)和传统脊椎麻醉 下高位结扎治疗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 术中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比B 组减少。A 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7% 高于B 组总有效率80.0%。结论 股神经阻滞麻醉及肿胀麻 醉下激光腔内凝固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具有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的优点,具有较 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别行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A组,286条肢体)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B组,56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EAP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48 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的CEAP分级、手术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A组优于B组(P〈0.05)。结论: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患者满意度高,是此疾病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3月我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2例,随机分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组(观察组)31例和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对照组)31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较对照组(90.3%)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2.6±24.1)m l ,平均手术时间为(43±5)min ,平均住院时间(4.3±1.9)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以上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缝扎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VV)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7月~2010年3月189例分别采用经皮缝扎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B组)及传统方法(A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肢的创伤程度及美观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水肿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 B组优于A组.结论 应采取经皮缝扎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PVV,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的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比较激光腔内闭塞与传统大隐静脉抽剥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复发、并发症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大隐静脉抽剥组(A组,n=31)和激光腔内闭塞组(B组,n=32)。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的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症因子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3 d炎症因子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腔内闭塞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好于传统大隐静脉抽剥,且对炎症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3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5年1月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单侧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单侧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也显著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共32例,设立为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设立为B组.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5±12.2)min、术中输血量(219.6±53.2) mL,分别短于B组或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9.1±5.1)d,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有效率达85.7%,与A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达43.75% (14/32),B组并发症发生率达28.57% (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早期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达17.86%(5/28),明显少于A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下床活动早,疼痛轻、且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晚期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与腔内电凝治疗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13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68条肢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和B两组,A组64例患者(84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腔内电凝术,B组68例患者(84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耗材费用、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溃疡好转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A组每条患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7.0±3.5)min,B组每条患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4.0±4.6)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05)。A组耗材平均费用为(19.5±0.6)元,B组耗材平均费用为(710.4±50.5)元,A组费用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1)。A组术后出现皮肤烧伤2例,血栓性静脉炎2例,隐神经损伤8例,B组出现血栓性静脉炎3例,隐神经损伤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术后随访1年,A组复发8例,B组复发1例,两组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6,P<0.05);A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46.0±1.5) d,B组溃疡愈合时间为(18.0±2.0)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均显著。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相对腔内电凝治疗费用略高,但对于治疗溃疡有一定优势,术后复发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Braun静脉剥脱器与传统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Braun静脉剥脱器,B组采用传统金属剥脱器。比较两组切口数、一次性剥脱成功率、术后疼痛、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A组比B组的切口数、手术时间显著降低,一次性剥脱成功率增高(P<0.05或P<0.01),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Braun静脉剥脱器疗效优于使用传统金属剥脱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内激光灼闭手术组(激光组,120例)和高位结扎+抽剥手术组(抽剥组,120例),激光组采用810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灼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小腿局部较严重曲张静脉者,联合点式法剥除,抽剥组通过抽剥器剥除大隐静脉主干,局部及散在静脉,通过点式法剥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出现同侧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抽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相比较,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简单、安全、有效、较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对严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患者的疗效。方法53例CEAP(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C4以上下肢严重CVI患者分为2组,其中25例单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A组),28例行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B组)。术后随访1.2年,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间症状改善率、CEAP分级改善率、溃疡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PS对下肢严重CVI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56例(298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8例(152条患肢),对照组128例(146条患肢)。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联合钬激光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数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10/128),低于对照组的12.5%(16/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4.7%(6/128),与对照组的3.9%(5/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美观,恢复快,同时应密切关注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调墩既往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静脉腔内激光+高位结扎组50例和单纯静脉腔内激光术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切口数量、并发症及术后近期复发率(12个月)。结果随访结果表明。静脉腔内激光+高位结扎组5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方面与单纯静脉腔内激光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数量和并发症方面后者略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近期复发率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高位结扎术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明佩低于单纯激光组,具有安全性更高、效粜满意、实用性更强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取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31.5±4.3)、(123.4±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22.9±5.7)h、(5.6±2.8)d1均优于对照组[(68.9±6.8)h、(14.6±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8.5±4.7)mL]、术中补液量[(2500±400)mL]均少于对照组[(79.8±7.5)、(3800±6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41.18%(1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面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治疗的腹股沟斜疝的患儿200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方式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9±6.8)mL]少于传统手术组[(37.2±2.0)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27.3±9.4)min、(4.5±1.1)d、(1.3±0.2)cm]短于传统手术组[(45.2±17.6)min、(7.6±1.5)d、(2.5±0.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100),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恢复好、对精索损伤小等优点,是小儿疝气治疗的微创术式,并且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RM-2小鼠的肿瘤易感性,探讨放化疗对IRM-2小鼠不同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120只IRM-2近交系小鼠,分别接种肺腺癌(LA795)、宫颈癌(U14)、黑色素瘤(B16)、肝癌(HepA)细胞,造模24 h后,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环磷酰胺组,每组各10只。照射组于第4天开始进行1 Gy全身照射,每日1次,连续5 d,共照射5次。环磷酰胺组(25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0.2 mL/只,共4次。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小鼠于第12天处死,解剖瘤块、胸腺和脾脏称重,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计算抑瘤率、胸腺及脾重指数。结果①IRM-2小鼠皮下移植4种肿瘤的成瘤率均为100%。②环磷酰胺组、照射组LA795的抑瘤率分别为(31.8±27.3)%、(68.2±18.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07±0.04)、(0.15±0.06)g]均低于对照组[(0.22±0.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环磷酰胺组、照射组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7.3±3.5)%、(70.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0.50±0.14)g]低于对照组[(1.71±0.60)g]及照射组[(1.14±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黑色素瘤B16的抑瘤率分别为(17.7±15.8)%、(63.6±15.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脾重指数、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0.72±0.31)g]低于照射组[(1.63±0.51)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31.5±21.7)%、(69.6±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28±0.23)、(0.63±0.20)g]均低于对照组[(0.92±0.16)g],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M-2近交系小鼠对肺腺癌、宫颈癌、黑色素和肝癌均能有效接种,放疗对接种肿瘤有一定杀伤作用,环磷酰胺能有效抑制IRM-2小鼠肿瘤的生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0)。A组采用经典手术方法(全部结扎各属支及主干,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远端静脉抽剥+静脉团块切除),B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抽剥+曲张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结果 B组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明显短于A组(平均9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8,P<0.05);2组均无切口感染,治疗效果相同。但B组切口瘢痕小,小腿无切口瘢痕,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具有简单、省时、创伤小,手术后瘢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