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基因分布和流行特性。方法:分析2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筛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ESBLs基因(TEM、SHV、OXA-10、OXA-2、PER、VEB)。结果:5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5.48%(53/208),且对头孢替坦(CTE)、头孢唑林(CZ)、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呋喃妥因(FTN)等耐药率较高;5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经PCR检测,产ESBLs菌株23株,其中TEM型16株,OXA-10型4株,PER型3株,未检测出OXA-2和SHV型。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型,且为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3.
卢艳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63-963,97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检测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采用外膜蛋白图谱紫外吸收法测定外膜蛋白OprD2含量。结果2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检出单产ESBLs8株,单产AmpC酶6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P〈0.01)。结论ESBLs和AmpC酶的产生以及外膜蛋白OprD2的减少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本院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况及主要耐药机制。方法用E-test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7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用EDTA双纸片扩散法及三维实验分别对金属酶及AmpC、KPC酶表型进行确证。结果从1 068例致病菌中共分离出108例铜绿假单胞菌,18例是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菌株,耐药率为16.7%,其中有9例金属酶确证实验阳性,3例为AmpC酶持续高产型菌株,KPC酶确证实验尚没有检测出阳性菌株。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等7种抗菌药物对4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冻融法粗提铜绿假单胞菌酶液,用改良三维试验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46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三维试验阳性率52.2%(24/46),其中单一产AmpC酶菌株15株,单一产ESBLs菌株6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株2株,1株产其它β-内酰胺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β-内酰胺酶以产AmpC酶为主,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第3、4代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中,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9株(22.5%),单产高产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2株(5.0%),5株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12.5%),3株产酶量过高或其他原因(7.5%),21株无酶活性(52.5%)。[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临床分高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以及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分别为TEM、SHV、CARB、OXA.10、PER、VEB、GES、DHA、IMP、VIM、GIM、SPM。结果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8%-54%,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29%。对美洛培能有29%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CARB、DHA、IMP阳性率分别为5.9%、32.4%、14.7%、17.6%,而SHV、OXA-10、PER、VEB、GES、VIM、GIM.SPM均为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携带TEM、CARB、DHA、IMP基因是本组试验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尹琦  刘和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18-1119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k)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方法运用ATB Expression鉴定仪鉴定临床分离细菌;用K—B法做常规药敏试验,用改良三维水解酶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结果在29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为24%;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1%,21.1%,对其余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产ESBLs的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目前对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建立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编码IMP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PCR法,探讨临床分离的16株纸片协同法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结果:16株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扩增7株呈阳性,9株阴性;OprD2基因扩增11株呈阴性,5株呈阳性;11株菌既产金属酶,又存在外膜蛋白OprD2基因突变。结论: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并可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4家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25株,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进行基因检测,靶基因为TEM、SHV、OXA、PER、VEB、GES、CTX-M-1共7种ESBLs基因,对检测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照GenBank确定基因类型.结果 125株PA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昆明地区4家医院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均在90%以上,7种主要的ESBLs基因型(PER、VEB、GES、TEM、SHV、OXA、CTX-M)均有检出,其中TEM型检出率占76%.结论 昆明地区PA中ESBLs基因检出率高,基因型分布较广,TEM是其中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各医院应规范临床用药,并加强联合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8)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聊城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5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进行回顾调查分析,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同时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采用三维确认试验检测质粒介导AmpC酶。结果检出单产ESBLs54株(34.6%),单产AmpC酶6株(3.8%),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1.9%)。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100%敏感,其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均高于不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在聊城地区已经出现,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的发生与演化机制。方法提取50例住院患者大便的宏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及核酸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统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存在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TEM、SHV、OXA-1、CTX-M-G1、CTX-M-G2、CTX-M-G9、CTX-M-G8/25、LAT/CMY基因等,而VEB、PER、GES、OXA-48、IMP、VIM和KPC基因均未检测到。另外,某些患者的宏基因组DNA样品中还检测到多个耐药基因共同存在。结论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存在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临床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体外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检测,并用双纸片法初筛、确证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菌。结果14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阳性率为40.6%,对替卡西林+棒酸(TCC)总的耐药率最高为97.9%,除阿米卡星(AMK)和亚胺培南(IMI)以外对其余10种药物的总耐药率均超过50%,对亚胺培南的总耐药率仅为3.6%。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对TCC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余10种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产ESBLs条件致病菌之一,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对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146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标准判断结果 ,再使用PCR方法 进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46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共46株(31.5%),IMP基因阳性38株(82.6%),VIM基因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的114株,占78.1%.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SHV、OXA、PER、GES、CTX.M和质粒型AmpC酶DHA、MIR及FOX基因的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及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并且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潮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进行耐药监测,同时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2 368例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368例患者检出1108株病原菌,分离率46.8%(1108/2368)。其中检出细菌1001例(占90.3%),真菌107例(占9.7%)。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五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肺炎链球菌;分离出的真菌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真菌82.2%(88/107)。本研究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分离率分别为43.0%(83/193)及72.8%(43/59),非产ESBLS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产ESBLS株,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3%和16.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8.1%(94/138),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多黏菌素外均大于90%。检出1108株病原菌中病例有756例,其中528例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有效例数493例,有效率93.37%(493/528)。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有条件的医院应及早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及早调整抗菌药物,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绵阳市中心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80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502株(62.2%)。各类标本中,产ESBLs率以痰标本分离株(80.4%)最高,其次为分泌物(79.8%)和尿液标本(61.2%);各科室中,产ESBLs率以儿科分离株(17.1%)最高,其次为普外科(13.9%)和肝胆科(9.8%)。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不仅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等抗生素广泛耐药,同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及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检测11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用酶抑制剂增强实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用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用DNA序列分析确认基因亚型。结果:11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 49株,阳性率41.9%。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1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95%,对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0%,未检测到亚胺培南耐药株。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菌株。49株产ESBLs菌株PCR均扩增到CTX-M型耐药基因,44株扩增到TEM型基因,未扩增到其他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证实为CTX-M-14亚型、CTX-M-3亚型和广谱酶TEM-1亚型基因。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较高,耐药显著;耐药基因以CTX-M-14亚型为主,其次为CTX-M-3亚型,尚未检出其他ESBLs基因。TEM-1亚型广谱内酰胺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