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氨蝶呤明胶微球末梢栓塞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旨在证明国内首创的甲氨蝶呤明胶微球(MTX-ms)的末梢栓塞作用,为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提供一种新型的化疗栓塞剂。经大白鼠肝动脉灌注MTX_ms后即刻及10-50天行随访肝动脉造影,显示MTX-ms能在小动脉 效地阻断肝动脉血流,小剂量的微球不会引起明显的肝组织损害。MTX-ms的降解时间约在30-40天左右。大白鼠肝动脉完全阻断后仍可产生侧枝循环,但多为不完全性肝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25)Ⅰ标记甲氨蝶呤明胶微球(MTX—ms)。然后经大白鼠肝动脉灌注。作为MTX—ms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前期研究。于灌注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各主要脏器(心、肝、睥、肺和肾)的放射剂量分布,间接说明肝动脉灌注后MTX—ms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在一周的观察期内肝脏的总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其它脏器,占绝对优势,且下降缓慢。其它脏器的总放射剂量甚低或很快降低。作者对实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MTX—ms具有末梢栓塞作用,可作为化疗栓塞剂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髂内动脉微球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CDDP-ms)和明胶微球(G-ms)行犬髂内动脉微球栓塞。结果是:(1)不含药的明胶微球在末梢血管内多呈部分性阻塞,造成的组织炎性反应轻;(2)含药微球多导致末梢血管完全性阻塞、管壁破坏、管腔周围组织严重炎性反应及纤维化。说明微球用于临床时应充分注意剂量的适当及插管的选择性,以防盆腔脏器坏死穿孔。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诸多治疗方案中,介入栓塞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最明确、显著.而多种栓堵材料也随之而出现,从传统的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到目前应用广泛的微弹簧圈、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疗效各不相同.目的:比较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方法:14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分为明胶组与海藻酸钠微球组.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再做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最后注入栓塞材料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结果与结论:明胶组共栓塞靶血管92支,44例(58.7%)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总有效率为81.3%.随访2年,复发12例(25 3%).海藻酸钠微球组共栓塞靶血管83支,60例(89.1%)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总有效率为92.6%.随访2年,复发5例(7.8%).两组比较,海藻酸钠微球组即刻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明胶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明胶组(P<0.05);海藻酸钠微球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明胶组(P<0.05);海藻酸钠微球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明胶组(P<0 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海藻酸钠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磁性微球血管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磁性微球(MG-ms)为栓塞剂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加磁场与不加磁场情况下行兔耳静脉注入 ̄(99)TC标记的MG-ms试验、经导管犬肾动脉注入磁微粒(粒径<1μm)和犬肝动脉注入10~30μmMG-ms的对比研究,显示磁微粒及磁微球有良好的体内磁应性。对12只犬在加磁场与不加磁场下行肾动脉栓塞,结果有明显差异。对4只犬在加磁场的情况行10~30μmMG-ms肝动脉栓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医疗仪器设备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性、定位准确、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高的鲜明特点,得到医疗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同。经导管血管栓  相似文献   

10.
磁性微球载体靶向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体外500mT磁场的导引下,从大鼠肝动脉注入平均50μm的磁性微球载体(MMC),剂量10mg/kg。磁球中含顺铂30%(W/W),阿霉素10%,磁材20%,纤维素多糖40%。术后2、24、72、168小时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量靶区(左肝)及非靶区(右肝)的铂含量。经t检验加磁场组左、右肝铂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证明磁性微球载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栓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92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随访,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0.9%和30.4%。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同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方式,术前肝功能和肿瘤生长类型有关,Lp—TAE GS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富血癌灶且肝功能为Child'sA级是TAE的主要对象,单结节膨胀型者疗效好。早期诊治是TAE成功的关键,努力改善肝功能是TAE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通过230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其疗效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总疗效为症状缓解占69.1%,肿瘤缩小占62.6%,AFP下降44.8%。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1.3%、30%、18.7%。对比分析了肿瘤的大小、门脉癌栓的有无及治疗方法等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论: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早中期、单个肿瘤、直径<10cm、无门脉癌栓或肝动静脉瘘、治疗2次以上及栓塞完全者,疗效明显优于对应组。综合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肝癌化疗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12例腹腔或胆道大出血(其中6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了腹腔动脉造影,明确了出血来自肝动脉,原因有:肝癌、外伤、肝动脉瘤。所有病例均作了经导管肝动脉明胶海绵或弹簧簧钢圈栓塞。栓寒后均有效止血,但2例术后休克仍无法纠正,12小时内死亡。讨论了动脉造影在腹腔、胆道出血时的意义。对肝动脉出血尤其外科手术后仍出血时,肝动脉栓塞术甚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TACE)结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的变化、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快,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和PA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缓减脾功能亢进,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32)P-玻璃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p-玻璃微球(~(32)P-GMS)综合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1995年6月~1999年6月,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分为2组,第一组16例,系~(32)P-GMS综合化疗栓塞组,首先注入~(32)P-GMS超液化碘油悬浮液,然后注入3联化疗药,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第二组16例,系单纯化疗栓塞组。结果:~(32)P-GMS综合化疗栓塞组16例中,9例肿瘤缩小大于50%,6例AFP降至正常,12例生存超过24个月,肿瘤缩小率及AFP下降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32)P-GMS综合组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5%、81.0%、75.5%,而单纯化疗栓塞组分别为56%、31%、18.7%,统计学处理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2)p-GMS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行的内放射性核素之一,采用~(32)P-GMS综合化疗栓塞是提高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关于TACE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累计病例798例。结果显示,TACE联合PRFA组治疗后3年总体生存率、肿瘤灭活率及肿瘤复发率均优于TACE组[OR=2.72,95%CI(1.81,4.10),P0.01;OR=3.74,95%CI(2.25,6.23),P0.01;OR=0.38,95%CI(0.24,0.61),P0.01],而在肝脏甲胎蛋白转阴率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65,3.01),P=0.39]。纳入文献相关并发症发生较少。结论 TACE联合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优于TACE单独疗法,然而还需加大研究文献量及样本量,以增加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7.
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脾下极动脉栓塞(SLPAE)技术的改进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不同插管技术和栓塞物3只犬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后反应,外周血象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3种方法栓塞后均有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及大网膜对脾下极包裹粘连。脾下极动脉栓塞后仅有轻较不良反应。鱼肝油酸钠脾下极栓塞产生完全凝固性坏死,栓塞区无残存脾组织。结论:脾下极动脉栓塞不良反应少,抑制脾功能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应用微导管和液态硬化剂栓塞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陈秀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51-553,556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或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HC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索拉非尼组给予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阿帕替尼组给予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帕替尼组客观缓解率为56.67%(17/30),与索拉非尼组的53.33%(16/3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AF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FP、Hsp90α、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阿帕替尼组皮肤黏膜反应发生率(73.33%)、高血压发生率(56.67%)高于索拉非尼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6.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3.33%)与索拉非尼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后联合阿帕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HCC疗效相似,均可降低AFP、Hsp90α、VEGF的表达水平,其中索拉非尼安全性较阿帕替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