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祖林 《自贡医药》1995,17(3):27-27
本文分析了60例经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损害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图象特点,其中急性黄型肝炎8例,CAH40例,重症性肝炎6例,活动性肝硬化6例。  相似文献   

2.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波 《攀枝花医药》2003,25(1):12-13
我们自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经B型超声波观察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道系统声象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并发胆道系统损害临床发生率高,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94例,B超检查发现胆道系统存在损害者128例.笔者将病毒性肝炎并发胆道系统损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理,以期为临床医师认识该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报告130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伴肝外损害414例,分别为胃炎、胆囊炎、胰腺炎、心肌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源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说明病毒性肝炎除损害肝脏,还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尤乙型肝炎为多见。其致病机理可能与肝炎病毒的直接损害,及其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防御机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清开灵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 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3月 ,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收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诊断及临床分型均符合 1 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  相似文献   

8.
牟一坤  邓红珠  纪经智 《广东医学》1999,20(12):943-94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儿肾脏损害的表现。方法 对252例0.3~14岁的甲、乙、丙、戊型及重叠感染肝炎住院患儿肾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出现肾损害38/252例(15.1%),其中甲肝13/70,乙肝18/123,丙肝4/26例,重叠感染组3/31例,4组间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引起肾损害较常见,故临床中应关注肝炎病毒引起的此种肝外表现,以保护小儿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唐艳萍  刘琳 《甘肃医药》2012,(10):740-74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糖水平改变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5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资料,根据Child-Turcotte-Pugh评分分成A、B、C三组,分析各组空腹血糖代谢异常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发生糖尿病6例,占2.69%;B组患者发生糖尿病25例,占16.45%;C组患者发生糖尿病43例,占34.40%,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高的糖代谢紊乱发生率,并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10.
11.
肝脏足人体最重要的多功能器官之一,许多营养物质在存肝内进行代谢;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代谢终末产物上要在肝内进行转化;多种凝血因子在肝内合成。肝汁的生成和代谢、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维持等,无疑不与肝脏有密切关系。因此肝脏病变可以影响到个身其他系统组纵。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目前该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糖代谢紊乱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Turcottc-Pugh评分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均42例,采取三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留取血清,判断三组患者血糖代谢异常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48%)明显高于A组(4.76%)、B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病率几率越高,建议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糖代谢紊乱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酮康唑是治疗浅部和深部真菌病疗效较好的抗真菌药物。该药主要在肝脏中代谢 ,因此可直接造成肝细胞膜的损伤。但文献中也有中毒引致脑变性而呈现精神障碍的报告 [1 ]。笔者参与抢救 1例因中毒所致肝肾脑肺等多器官损害患者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报告  患者 ,女 ,31岁 ,因尿黄、乏力、巩膜与皮肤黄染 5 d,意识异常 2 d,于 1991年 6月 13日入院。患者因手癣服酮康唑治疗 ,每日 0 .2 m g,连续服药至 5 0 d时 ,发现尿黄、乏力 ,相继巩膜与皮肤亦出现黄染 ,并逐渐加深 ,但无瘙痒 ,亦无紫癜、出血情况。入院前 2 d出现意识不清 ,答非…  相似文献   

14.
经内窥镜及活检对5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时胃粘膜损害发生率很高(100%),病变弥漫而广泛,尤以胃底、胃体部发生率为高。急性期胃粘膜损害以充血、水肿为主,慢性期以红白相间、糜烂为主。病变一般局限在粘膜浅层,无明显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与一般慢性胃炎在内镜与光镜下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凝血纤溶状态的改变,探讨各指标对于肝炎的指示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各类肝炎患检测凝血因子、AT、PC、PS等29项指标以反映凝血抗凝系统状态;检测t-PA、PL、PAI、PLG、FDP、α2PI、DD、C、Fg、PAP:Ag、DD不改变外,其余各类肝炎患各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差异;各指标均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关;AT/α2PI比率均<1;α2PI低于正常人的40%时,病人可出现出血,AT<20%预后不佳;vWF:Ag/Ⅷ:C比值升高提示患有并发DIC的可能。结论:肝炎患抗凝活性下降,存在着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防治出血,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厚章  吴子立 《医学综述》1998,4(7):398-399
<正>病毒肝炎肝外损害虽有报道,但缺系统介绍.作者对三家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病毒肝炎肝外损害192例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三家医院1985年~1996年2月所收治的病毒肝炎1000例,其中有肝外表现192例,年龄14岁~76岁.平均36.5岁.192例占19.2%;男110例,女82例,男女之比1.34:1,年龄14岁~76岁,平均36.5岁.192例病历全部肝功能异常,其中SGPT增高141例,总蛋白<60%46例,A/G倒置28例,胆红素>18mmoI/L24例.HBeAg与抗HBe抗体阳性80例,丙肝抗体阳性36例.AkP、γGTP增高96例.ESR增快>30mm/h56例.RF阳性38例,lgG增高28例.蛋白尿14例,颗粒管型尿10例.白Pt<9×1O~9/L14例,Hb<90g/L35例.ECG示ST改变11例,心律失常3例.192例病例均行B超检查:门静脉增粗>15mm32例,肝内光点粗密79例,脾大52例,胆囊炎胆石症52例.  相似文献   

18.
戈壁 《肝博士》2005,(3):44-45
小儿肝胆系统在胎儿期不断生长发展,出生后仍处于继续分化成熟过程中,学龄前儿童才逐渐接近成人,小儿肝脏的解剖生理与成人不同,年龄愈小,差别愈大。  相似文献   

19.
许翎  王缉玲 《广东医学》1994,15(6):391-392
病毒性肝炎时的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并阻道系统损害目前报告尚少,现将我院1980~1990年间收治的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并胆道系统损害65例作一回顾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老年病毒性肝炎组96例与按同期病案登记顺序抽样45~59岁77例老年前期组对照分析。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病毒性肝炎诊  相似文献   

20.
非甲非乙肝炎(HNANB)已被确认由两种不同的肝特异性病毒引起,并建立了特异性诊断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可把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ET—NANB)定名为 E 型肝炎,而把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PT—NANB)称为 C 型肝炎。这样按病毒不同,病毒性肝炎有 A、B、C、D、E 五种。1.甲型肝炎(HA):1988年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发生甲肝暴发流行,40余万人患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系由生食江苏启东地区所产毛蚶引起,胆汁郁积是本次流行的特征性并发症之一,临床黄疸持续在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