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6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16 h;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6 h。观察两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时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3-146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早期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RDS患者,均在各种常规体位通气基础上再辅助俯卧位通气方式。统计分析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排痰情况。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患者p H值无变化(P0.05),PaO_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_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_2/FiO_2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引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肺通气,并促进呼吸排痰,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6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形式分为例数等同的2组,对照组(n=33)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3)给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将这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低血压、压疮、误吸、角膜损伤等并发症比对照组少,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资料,对所选对象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1小时以及治疗后2小时,患者PaO_2、Sp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患者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较治疗前减慢,治疗前后上述观察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小时与治疗后2小时对比上述观察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后1小时与治疗后2小时pH值、PaCO_2、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氧合状态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够减缓其呼吸频率以及心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低氧血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71例ARD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分为3组,每组21例,分别为常规机械通气组(SP)、肺开放组(RM)和俯卧位机械通气组(PP)。记录各组实施后24 h和48 h的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前后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肺开放组和俯卧位组通气后24 h和48 h的PaO_2、SpO_2、PaO_2/FiO_2与常规机械通气组通气后24 h和48 h比较有明显的增加(P0.01)。三组通气后24 h和48 h的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开放后CVP短暂升高、MAP下降,结束肺开放后逐渐恢复至基础值。肺开放前后HR无明显变化,俯卧位通气前后CVP、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机械通气,肺开放对血流动力学有短暂影响,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行仰卧位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组则行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分析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8%;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两组比较,可知分析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通气策略。方法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调整参数,观察病人症状、耐受性,监测病人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选12例患者有9例经面罩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好转,SaO2即恢复到90%以上,PaO2显著上升,低氧血症纠正,病情好转脱机,2例病情加重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死亡。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ome,AIDS)合并肺孢子虫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个体化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52例AIDS合并PCP并出现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并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B组患者床头抬高15°~30°.分别在通气前及通气后2 h、4 h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呼吸(BR)、心率(HR)、血压(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值.结果 2组SpO2、PaCO2、PaO2及PaO2/FiO2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R、HR以及B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治疗及其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及肺部通气血流比值,促进背侧肺泡复张,使呼吸困难程度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联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功能、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容量、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ARDS患者采用早期俯卧位通气结合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通气情况,提高舒适度,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为ICU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实践支持。方法对31例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后1h、24 h(统一单位)、48 h、72 h各项氧合指标的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利于痰液及口咽部分泌物充分引流,患者俯卧位通气后氧合明显改善。结论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了吸入氧浓度,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ICU护士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要懂得如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护理,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俯卧位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彩莲  季秀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6):403-403,45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损伤病人30例实施俯卧位通气,监测体位变动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中24例(80%)氧合状况显著改善,且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是一种简易有效、无创的辅助通气手段,能改善组织供氧,防止肺损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温静兰 《吉林医学》2010,31(17):2753-275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有效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愈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愈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诊治的不影响呼吸功能的其他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ARDS期间均给予机械通气、抗炎、保护脏器功能、呼吸功能锻炼等治疗。观察2组的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第1秒肺活量、时间通气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与仰卧位姿势使用呼吸机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窘迫综合征且符合使用呼吸机指征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俯卧位接受呼吸机支持,另一组仰卧位接受呼吸机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俯卧位通气0.5 h后以及1 h后动脉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优于仰卧位,有统计学显著性;俯卧位通气1 h还可见动脉氧分压水平优于仰卧位组,有统计学显著性。俯卧位通气1 h后心率略高于仰卧位组;俯卧位通气0.5和1 h后平均动脉压略高于仰卧位组。俯卧位通气0.5 h候每搏量和每搏量变异率与仰卧位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 h后检测数值差异的统计学差异消失。结论:俯卧体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虽然在本研究中未见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排血量指标的明显影响,但不失为一种优于传统体位机械通气的方式,可以尝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研究指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常用的机械通气辅助手段,在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通气改善治疗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本研究为探讨俯卧位肺复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性,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方法:观察15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1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后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无创通气1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急性左心衰早期积极的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能改善左心功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辅助治疗措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俯卧位通气有利于缓解患者低氧血症,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在临床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为了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需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卧位通气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分压(PaO2),改善氧合状况,治疗有效率达64%~78%[1],俯卧位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且实施比较简便易行,然而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与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持续镇静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集6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使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唤醒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5 min内即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用药后呼吸频率、气道峰值压力、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心率稳定,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能快速达到ARDS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并维持满意的镇静深度,有效保证机械通气从而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俯卧位是机械通气的辅助措施,通过复张背侧肺泡,改善通气/血流比,减轻纵隔对肺组织的压迫和引流痰液等机制改善患者的氧合。俯卧位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多可以预防。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患者,早期应用延长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可能可以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