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干性"的保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HSCs-CD34+细胞,并分组培养:A组,CD34+细胞单独培养;B组,加细胞因子;C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直接接触);D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不接触);E组,加MSCs(直接接触);F组,加Mscs(不接触).0、7、14 d分别计扩增倍数、单位细胞数形成集落能力、CD34+比率,计数7 d时各组CD34+、CD34+CD38-比率.结果 随着时间延长扩增倍数增加(尤其B组),形成集落的能力和CD34+细胞比率渐下降,但E、F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以MSCs为滋养层,对HSCs扩增作用不明显,但可更好地保持HSCs的"干性";这种保持"干性"的作用依赖于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岑建农  陈子兴  钱军  王玮  傅建新  潘金兰 《江苏医药》2004,30(4):259-260,F003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方法MSC克隆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F),检测19例移植后、15例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中的MSC数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SC细胞的免疫表型,性染色体的间期FISH,测定患者移植后MSC的来源.结果MSC免疫表型为CD34-、CD45-、CD105+、CD19-、CD13+、CD14-.骨髓CFU-F 12例正常人为(35.9±16.5)/1×106单个核细胞(MNC);15例白血病患者为(30.6±17.45)1×106MNC;19例移植术后者为(4.6±4.2)/1×106 MNC,明显少于前两组(P<0.001).间期FISH结果表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患者骨髓中99%以上骨髓细胞为供体来源,而MSC仍为患者受体自身的.结论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对骨髓MSC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安全性、疗效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体系培养扩增骨髓MSC,联合APBSCT治疗1例SLE.干细胞动员应用异环磷酰胺(IF0)7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 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氟达拉滨(30 mg/m2·d-1,-6、-5、-4、-3、-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15 mg/kg·d-1,-3、-2、-1、0、 1d).结果 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是 4d,血小板未<20 × 109/L;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泼尼松用量<10mg/d.结论 MSC联合APBSCT治疗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n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它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对于细胞的扩增、归巢以及免疫调节均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bFGF增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建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小凤  傅晋翔 《江苏医药》2004,30(10):776-777,F005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已成功用于包括血液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但移植后排异反应及感染与出血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者猜想造血环境可能对HSC的植入同样重要。本实验重点探讨造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细胞共输是否能缩短骨髓空虚期,促进造血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郭智  刘晓东  陈惠仁 《中国医药》2014,(11):1718-17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存在于骨髓中,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神经等部位的组织细胞.MSC与肿瘤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MSC具有取材容易、体外培养及扩增简单的优势,在体内可以迁移到组织损伤的特定位点并参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它的这种肿瘤靶向迁移且参与肿瘤生成的能力,使得以MSC为载体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被认为是肿瘤基因治疗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当前干细胞领域中研究热点[1].MSC参与肿瘤间质形成,组成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生存,能够恶性转化,有潜在致癌性.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最初在骨髓中发现,随后还发现存在于人体发生、发育过程的多种组织中,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己经成为治疗多种组织损伤性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基质中存在的非造血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成为国内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BMSCs的概念提出、生物学特性、培养、鉴定,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包括应用中药进行的诱导分化、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再生医学等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建勇 《江苏医药》2004,30(4):242-243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骨髓(bone marrow,BM)中至少含有两种组织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和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HSC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血液。  相似文献   

10.
香丹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香丹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肌注香丹注射液和5-溴尿嘧啶核苷(Brdu);体外培养MSC,用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香丹注射液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免疫组化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 3种高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3-7 d,香丹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香丹注射液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则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组织工程学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人工合成的支架上.使之植人人体后能够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组织,来制造、保存或修复失去的组织功能。其中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成为组织工程学中的重要环节。理想的种子细胞应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传代不改变生物学特征,抗原性小.  相似文献   

15.
杜博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51-252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入人体内,并不会引起排斥反应,并且该干细胞还具有多向分化的优点,在医学领域中,这种干细胞被广泛应用。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及肿瘤耐药进行分析,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耐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萍  王林 《天津医药》2010,38(10):922
心肌梗死是急性危重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在所难免,不能避免瘢痕组织形成,心肌梗死的部位由纤维瘢痕代替.如果心肌梗死的部位迅速被新生的有功能的心肌细胞修复,就会有良好的预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干细胞能否达到修复心肌细胞的目的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获取容易、具有自我更新以及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成为心脏研究领域的重要细胞类型.BMSCS虽然仅占骨髓单核细胞的0.001%~0.010%,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模型大鼠胸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建立大鼠免疫衰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MSCs细胞治疗组;另取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大鼠10只.MSCs治疗组给予尾静脉输注3×106个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中CD4+和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胸腺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CD4+和CD8+T细胞比例升高,ELISA实验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明显提高,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胸腺组织的P53 mRNA表达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5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衰老大鼠的胸腺免疫功能,可能与降低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相分化潜能。由于取材容易、培养简便及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应用于多种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通常会引起损伤区域神经元数目减少,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截瘫或四肢瘫。目前,脊髓损伤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脊髓损伤长期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缓解疼痛,控制痉挛及预防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利用其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减少神经退行性变并且增强修复效果、为损伤的神经系统提供营养支持,这使它成为临床应用热点。笔者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重点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