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已正畸治疗及未治疗的患者各30例,年龄18~25岁。以硬化明胶作咀嚼测试物。利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另选30例正常[牙合]作为对照。结合临床所见,对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3组间咀嚼效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正常组与错[牙合]已治疗组、未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已治疗组、未治疗组比较,咀嚼效能差别有显著性(P〈0.05)。(2)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磨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等因素与咀嚼效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正畸治疗能够在改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颜面美观的同时,提高其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正畸要求以及效果。方法将近5年来完成的安氏Ⅲ类错的34例成人患者的年龄、求治动机、矫治方法及满意度分别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矫治动机以改善美观为主(70.59%),矫治方法以不拔牙矫治占多数(55.88%),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安氏Ⅲ类错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成人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制定矫治计划。  相似文献   

4.
滕英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54-159
目的探讨治疗安氏Ⅲ类错伴有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的牙源性下颌偏斜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伴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等牙源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年龄8~25岁,平均15.5岁。单侧后牙反、锁引起的下颌偏斜通过上颌扩弓、上下牙交互牵引纠正宽度不调,促使下颌自行复位;前牙反通过Ⅲ类牵引予以解除。结果 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治疗后颜面对称性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颏点偏斜平均减少(2.9±0.6)mm,因长期错导致的下颌骨偏斜亦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牙源性下颌偏斜,经过合理正畸治疗,随着单侧后牙反、锁及单侧前牙反的解除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颌骨关系正常 ,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好 ,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结论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 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Gunne’s测定法,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和55名正常成人进行了咀嚼效能测试。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的咀嚼效能,男性较女性高;②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③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患者的咀嚼效能较正常者明显低,仅及后者的60%;④咀嚼效能与咀嚼次数有关,在测定咀嚼效能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 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 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 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口腔医学》2013,(8):551-554
上颌尖牙是牙列中除第三磨牙外最易发生阻生的牙齿,对美观及咀嚼功能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对于垂直位或半垂直位阻生尖牙大多易于通过正畸牵引入牙弓,而水平阻生的尖牙矫治难度较大。该文报告1例通过外科开窗联合自制弹性牵引装置成功矫治成人上颌腭侧阻生尖牙,评价其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拔除第三磨牙,利用第二磨牙远中与上颌结节后缘/下颌升支前缘之间的剩余间隙,最终解除了上牙弓的Ⅱ度拥挤及上下牙弓矢状关系的不调。  相似文献   

12.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较常见的错畸形,其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临床上若早期开始治疗,大多数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能得到明显的临床改善或治疗成功。文献报道约25%的患者需正颌手术治疗,因此,大部分骨性Ⅲ类错的早期治疗是必需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临床探索,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适应证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错畸形伴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0例安氏Ⅰ类错、深覆、深覆盖、上下颌牙列稀疏、上颌前突伴牙周病的病人采取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并对患牙牙周、牙槽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20例病人的错畸形得到有效矫正,达到个别正常。矫治结束时牙周情况较矫治前有明显改善(P<0.05)。使用牙周夹板固定保持器进行保持,可达到稳定的远期治疗效果。结论:对安氏Ⅰ类错、深覆、深覆盖、上下颌牙列稀疏、上颌前突伴牙周病的病人采用牙周洁治、牙周夹板、正畸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 19例和正畸后 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 2 0例和正畸后 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 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 ;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 ;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 ,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 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与TMD关系不密切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 ,提示与TMD有关 ,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彩色照片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探讨非手术正畸治疗对这类患者面部容貌造成的影响。方法①选定评分参照照片:从我院就诊的正畸患者中随机挑选男女各40例,由评分小组对每位患者的一组照片给出视觉模拟评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均数与中位数最接近且标准差较小的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②对成年AngleⅡ1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随机挑选20例已治疗结束的成年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将每位患者矫治前或治疗后的相片及同性别的参照照片作为1个单位同时显示,顺序随机排列,由评分小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①选出了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评分参照照片;②成年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评分值低于普通人群,治疗后评分值与普通人群无差别;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 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明显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非手术的正畸治疗也可以明显的改善成年患者的面部容貌。  相似文献   

16.
Yi S  Lin XP  Hu RD  Ni ZY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1):88-93
目的:通过研究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彩色照片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探讨正畸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面部容貌的影响。方法:从本院就诊正畸患者中随机挑选男女各40例,由评分小组对每例患者的一组照片给出视觉模拟评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均数与中位数最接近且标准差较小的男女各1例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然后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2组照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随机挑选40例治疗结束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将每位患者矫治前或治疗后的相片及同性别的参照照片作为一个单位同时显示,按顺序随机排列,由评分小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前、后的评分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单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选出了男女各1例患者的照片作为参照照片;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总体均数为43.839,治疗后总体均数为48.328。假设人群中评分值总体均数为50,将所有患者治疗前评分做单样本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值做单样本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分的总体均数进行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安氏Ⅱ1类错畸形明显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正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的面部容貌,使之达到普通人群水平。  相似文献   

17.
Liu Y  Bi WW  Chen Y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66-169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B点和Pog点到Y轴的距离变小,ANB变大;软组织颏唇角、TLL点、SB点和TC点到Y轴的距离均变小,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SB点到Y轴的距离与B点到Y轴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比值为1∶1,决定系数R2=0.96;TC点到Y轴的距离与Pog点到Y轴的距离比为0.84,决定系数R2=0.97。结论:单纯下颌前突患者经正畸和BSSRO治疗后,上颌软组织无明显变化,上、下唇长度不受影响。颏前点软组织与骨组织变化比值为0.84,颏唇沟点为1:1,相关强度均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错畸形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Ⅰ、Ⅱ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的变化趋势 ,并探讨影响和预测牙变化的要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11— 18岁之间的安氏Ⅰ ,Ⅱ类错畸形患者 72例。选择十项模型测量指标对牙变化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保持后牙关系有向治疗前回复的趋势 ,但仍旧保持了大部分的治疗效果。各项指标的变化在拔牙与不拔牙之间 ,安氏Ⅰ ,Ⅱ类之间无差别。上尖牙间宽度较下尖牙间宽度更稳定。下尖牙间宽度保持后缩小明显且伴随下前牙拥挤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阻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早期治疗的原因,为提高早期治疗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区抽样调查确诊而未作治疗的32名3~5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孩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家长意识错(牙合)存在、意识影响颌面发育、意识需要治疗、意识需要早期治疗分别为94%、25%、34%、0%。结论 家长无意识安氏Ⅲ类错(牙合)孩需要早期治疗,是阻碍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咀嚼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