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区某部驻疟疾暴发区,为防治疟疾,1990年5~12月,我们用奋斗呐浸泡蚊帐防治蚊媒,控制疟疾,效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用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浸泡蚊帐,药量为20~25mg/m~2。选择疟疾发病率较高的4个连队为固定密度调查点,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定时于23:30~24:00时从4组(4个连队)中各抽取20顶蚊帐,计算其蚊密度,并鉴定蚊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军事活动区域蚊虫危害预警建立模式,并分析蚊虫危害预警等级。方法根据驻地蚊虫密度、蚊虫叮咬症状程度及当地蚊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3项指标,建立无威胁、威胁较小、威胁较大、威胁严重四级危害程度预警等级。结果该军事活动区域蚊媒传染病散在发生,蚊虫密度超标3倍多,蚊虫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吸血刺叮骚扰,根据设计的蚊虫危害程度预警等级判断,该区域蚊虫危害预警程度为威胁较大等级。结论部队进驻该区域军事演习或训练,必须要根据蚊虫危害预警等级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处皖东南山区某演习基地,方圆200多千米,地形多样,地势复杂。该地区为传统的疟疾高发区,蚊虫密度高,部队驻地分散,部分部队野营在外,为了保障部队训练的顺利进行,防止疟疾等蚊媒疾病的发生、流行,笔者等防疫保障人员对该演习基地采取了以部队驻地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主的蚊虫综合防制方案,现将措施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地震灾区特殊环境下的蚊媒分布和密度,为制定灾后蚊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安县驻扎的卫生防疫救援队的10顶救灾帐篷内,用全捕法监测帐篷内蚊虫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连续17d在10顶帐篷内捕获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共975只,日平均密度5.74只/顶。结论地震灾区安县蚊虫种类较多,按蚊密度较高,且有嗜人按蚊存在,应开展灾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北省蚊虫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13-2015年共报告蚊媒传染病发病数467例,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64、178和25例;诱蚊灯共捕获成蚊71 916只,月平均蚊密度为1.36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97.38%;常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 515只)、白纹伊蚊(208只)和中华按蚊(150只);2013-2015年河北省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相关性(r=0.145,P=0.041)。结论河北省具有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的媒介蚊种,蚊虫密度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低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间存在复杂联系,条件适宜时可能暴发蚊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实验室内观察微胶囊防蚊整理剂浸泡蚊帐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方法强迫接触方法及蚊帐直接接触方法。结果使用微胶囊防蚊整理剂浸泡蚊帐,连续90 d进行调查观察,药物蚊帐在30、60、90 d后对淡色库蚊的杀灭率分别为90%、80%和70%,经过常规洗涤后,其效果下降不明显。使用溴氰菊酯作为防蚊整理剂比高效氯氰菊酯防蚊灭蚊效果好,2种剂型90 d有效保护率均在70%以上。结论使用微胶囊防蚊整理剂浸泡蚊帐具有良好的灭蚊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蚊虫密度,减少蚊虫对人的叮咬,降低疟疾等媒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拉萨市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动态,为该市媒介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拉萨市城区不同方位选取调查点,以诱蚊灯法、人帐诱法及人工小时法捕获蚊类,用形态学和多重PCR方法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拉萨市蚊类包括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和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2009、2012年人帐诱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9.57和3.06只/(帐·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934,P〉0.05)。2009、2012年人工小时法总蚊密度分别为62.10和7.90只/人工小时,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1=0.874,P〉0.05)。2012、2013年诱蚊灯法总蚊密度分别为1.47和0.20只/(灯·h)。不同年份不同调查点居民区蚊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_1.3=1.503,P〉0.05)。2012年诱蚊灯法捕获的105只蚊虫中,经多重PCR鉴定,36只属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亚种纯合子(34.29%),69份出现杂交(65.71%)。结论拉萨市存在较稳定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蚊密度相对较低,提示该地区存在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风险,应对该地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开展监测与风险评估,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吕炜  黄谊  段丽琼  姚松银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62-1664
目的探索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2007-2011年疟疾、乙脑和登革热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蚊虫密度与同期蚊媒疾病发病率相关系数r=0.6881,P=0.0134。结论湖南省蚊虫密度季节消长数据与蚊媒病发病率中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病之间存在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探讨日照市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基孔肯雅热和西尼罗热6种蚊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人群易感性及综合风险大小,为针对性地开展蚊虫媒介防治,做好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评分,最后根据既定风险评估方案,计算6种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大小。结果通过3轮专家风险评估,专家积极系数为1.00,3个方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协调系数分别为0.69、0.66和0.67,专家意见趋势一致。对单个蚊媒传染病病种/聚集性疫情在日照市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和易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乙脑(8.58)和疟疾(8.01)综合风险为高,登革热(7.77)的综合风险为中等,丝虫病(5.94)、基孔肯雅热(4.61)和西尼罗热(4.10)的综合风险为低。结论日照市今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风险高和较高的蚊媒传染病。完善相应蚊媒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蚊虫媒介的监测,努力做好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西走廊蚊类种群分布情况,为科学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蚊虫21 208只。通过初步鉴定,发现该地区蚊虫至少有4属18种。在所捕获蚊虫中,数量最多的环境为畜舍,占80.95%;农户次之,占12.34%;居民区最少,占3.24%。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1.66%和25.62%。结论河西走廊气候变幻多端,地形地貌复杂,种群分布较为广泛,水系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从源头上有效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为当地蚊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及实施,分析综合监测的可行性,探索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综合监测模式。方法选择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进行调查研究,整合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方案,协调机构和人员在市及县两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监测,成蚊综合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时间为6-10月。结果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立执行办公室,综合协调开展工作,宁波市单独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建德市完成蚊类密度、季节消长和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的现场调查工作,实验室标本检测由浙江省CDC完成,对机构协调、人员数量要求较高。2009年宁波市报告疟疾48例,发病率为0.73/10万;登革热1例,发病率为0.0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8例,发病率为0.28/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5.56%。建德市无疟疾、登革热及乙脑病例报告。宁波市共捕获蚊类22108只,密度为9.60只/h;建德市共捕获蚊类945只,密度为4.92只/h。宁波市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仅占0.14%;建德市则以淡色库蚊为主,其次为中华按蚊,未捕到白纹伊蚊。宁波市检测三带喙库蚊1973只,乙脑病毒荧光PCR检测有2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0.10%。检测建德市库蚊225只,采用巢式PCR检测黄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建议加强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药物处理蚊帐对蚊虫进行击倒实验,在北湾地区室内环境中通过药物处理蚊帐对蚊虫快速击倒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中选用经BASF药物处理蚊帐、20次洗涤的BASF药物处理蚊帐、5ml有效成分10%的奋斗呐处理的普通蚊帐(WHO推荐),普通军用蚊帐作为对照,在野外环境中用吸蚊器采集当地优势蚊种刺扰伊蚊分别放入4种处理蚊帐中,观察4种处理蚊帐对当地蚊虫的首数击倒、半数击倒、全数击倒时间,最后比较分析4种处理蚊帐对当地主要蚊种的快速击倒效果。结果在对当地主要蚊种刺扰伊蚊的快速击倒效果上,经药物处理的BASF蚊帐〉清洗20次药物处理的BASF蚊帐〉WHO推荐的奋斗呐处理的蚊帐。3种处理蚊帐在7min以内都能形成对蚊虫的首数击倒,3种蚊帐在首次击倒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75,P=0.174),在17min内形成半数击倒,BASF药物处理蚊帐与奋斗呐处理蚊帐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BASF2种处理蚊帐在27min内可以全部击倒蚊虫,奋斗呐处理的蚊帐则要54min才能全部击倒蚊虫,BASF2种处理蚊帐与奋斗呐处理蚊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过药物处理的蚊帐比不经任何处理的普通蚊帐对蚊虫击倒效果要好,适当选择药物处理蚊帐可以为北湾边防部队提供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控制蚊虫密度,防止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保障部队战斗力。方法查清演习场所周围10 km以内蚊虫孳生地的状况,采取环境治理、化学防治和个体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结果室外场所用超低容量喷雾和常量喷雾后1 h蚊虫密度下降率达96.1%;野营帐篷内用蚊帐浸泡剂处理蚊帐,在40 d观察期间,蚊虫停落数由试验前6.70只/帐降为0~0.43只/帐,吸血率由26.68%降为0~4.17%,对人的保护率达95%以上;值勤单兵用长效驱避剂涂抹裸露部位1,00%保护时间为6 h。结论蚊虫防治必须以环境治理为主,但在蚊虫肆虐地区,化学防治仍是快速控制蚊虫密度的重要手段,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场所采用不同的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清东南沿海某军事演习区域蚊虫生态习性及危害状况,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诱蚊灯诱捕和网捕法定期采集蚊虫,并分类鉴定统计,调查蚊虫种群组成及昼夜活动情况,观察蚊虫刺叮指数和了解驻地蚊虫叮咬反应及近5年来蚊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该军事演习区域蚊类共6属12种,优势种依次为三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和白纹伊蚊(7.11%);蚊虫昼夜均有活动,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h(05:00)和日落后1~2h(19:00-20:00);蚊虫的刺叮以日出前、日落后1h其活动高峰时为盛,蚊虫刺叮指数在日落后1h最高达14次/15min;蚊虫对人的主要危害是吸血刺叮骚扰,轻者引起虫咬性皮炎,重者出现全身过敏反应,而新进入人群66.74%症状较重,96.33%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怒等心理反应;在传播疾病方面驻地近5年无疟疾报告,但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常有散在发生,对进驻部队有潜在威胁。结论部队进驻该区域军事演习或训练,蚊虫防治必须要采取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抗洪期间受蚊虫危害状况,观察蚊虫防治方法的效果,避免蚊媒传染病发生。方法:采取人诱,人帐诱法捕捉成蚊。观察阳性容器、水体中蚊幼数量,以灭前灭后蚊虫数量变化考核灭蚊防蚊效果,驱避剂则观察有效保护时间。结果:蚊虫种类主要有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类种群分布,为蚊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人帐诱捕法和灯诱法在营区内捕获成蚊,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蚊虫5 784只,隶属于5属26种,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各部队营区均有分布,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海滨伊蚊、中华按蚊和二带喙库蚊等5种蚊虫占全部捕获总数的76.53%。10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4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另有3个和2个营区的优势蚊种分别为海滨伊蚊和二带喙库蚊,仅驻蒙阴营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人帐诱法和灯诱法调查驻不同地理位置的营区蚊虫捕获率存在明显差异,灯诱法调查同一营区的不同生境蚊虫捕获率亦存在明显差异,以营区内植被区的捕获率最高,其次是营区围墙外和训练场所边,战士宿舍外的蚊虫捕获率最低。结论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虫种群呈多样性分布,提示各部队营区应根据驻地优势蚊种开展科学防灭蚊,有效控制蚊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当人被带病毒蚊虫叮咬后,病毒会从蚊虫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近年来登革热正处于高发期。广东常年都有伊蚊孳生繁殖,登革热疫情发生与蚊媒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控策略,就是要突出以预防控制登革热媒介伊蚊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蚊媒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迅速蔓延的趋势,蚊虫及蚊媒传染病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蚊虫种群在城市环境的分布及侵害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环境改变等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以往容易忽视的地面雨水井与地下集水井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中蚊虫孳生的重要场所。雨水井蚊虫孳生种群的构成因环境而异,住区环境以白纹伊蚊为主。住区作为城市中人群居住生活的集中地,高人口密度及流动性更利于蚊媒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因此,城市住区环境的白纹伊蚊的防治成为媒介生物防制及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地下车库及地铁车站数量的增加,地下环境已经成为城市蚊虫孳生与越冬的重要场所,其中骚扰库蚊、白纹伊蚊及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地下环境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空间上的中转点和终端,在疾病传播扩散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加强监测与预警。城市环境中三带喙库蚊成蚊与孳生地的频繁发现提示,随着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的改变,三带喙库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作为乙型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也应成为城区蚊虫监测与防制中需要关注的蚊种。治理积水环境是控制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根本措施,同时做好监测与预警,关注蚊虫种群及密度变化,定期开展蚊虫侵害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工作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盘锦市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对蚊媒传染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2017—2019年每年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对盘锦市城镇、农村5种不同环境蚊虫种类、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16 687只,计3属6种。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所捕获蚊总数的43.94%和28.69%。不同年份主要蚊种构成比不相同。蚊虫总的密度为23.64只/(灯·h),其中2017年最高,为30.08只/(灯·h);2018年最低,为9.40只/(灯·h)。5种生境蚊虫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38.95只/(灯·h),其他生境、场所蚊虫密度以居民区>农户>公园>医院。蚊虫在5—10月均有活动,高峰一般在7—8月。结论初步掌握了盘锦市蚊虫密度、蚊虫种类、季节消长,为合理防治蚊虫和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避蚊胺驱蚊液和氯氟醚菊酯蚊香野外防蚊效果,寻找便捷高效的防蚊制剂。方法选择野外驻训216名官兵,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两组分别在无防蚊措施、使用避蚊胺驱蚊液和氯氟醚菊酯蚊香时蚊虫的叮咬情况。结果无防蚊措施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为78.2%和79.2%;使用蚊香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降为50.0%和49.1%;使用10%避蚊胺驱蚊液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降为12.7%和11.3%。驱蚊液驱蚊效果明显优于蚊香(P<0.01)。官兵更愿意使用驱蚊液(P<0.01)。结论 0.05%氯氟酯菊酯蚊香和10%避蚊胺驱蚊液均有较好防蚊效果,但后者更方便、高效、安全,官兵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