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食疗的防病保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 ,就是通过利用饮食的适当调整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等目的。食疗的主要方法 :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烹饪调制 ,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二是配入适当药物 ,通过加工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1 食疗的历史发展食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 2 70 0多年前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黄帝内经》中有“药以祛之 ,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就是说 :使用药物以祛除病邪时 ,应配合适当的饮食来调合之 ,以纠 (药物性味之 )偏扶正 ,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唐朝时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列有“食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食疗和食补。早在西周时期,医学刚刚出现分科,而“食医”即赫然列在首位。所谓食医,既指营养医学,又指营养医生。根据《周礼·天官》的记载,食医在当时掌管周天子的饮食调配和加工制作,要求做到饮食调配得当,烹调加工得法,营养成分丰富,因而十分重视食疗和食补。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特别是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竹简《十问》所载方药中,有关食疗食补的方药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很有深入进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合宜应用食疗提高机体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之性及归经趋向 ,合理食用 ,藉以达到调和阴阳、祛除病邪、强身保健的作用 ,谓之食疗。食疗 ,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 ,以补精益气 ,防止早衰 ,唐·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 :“为医者当洞查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强调善治病不如善治食。唐、宋以降 ,有关食疗之论述更为丰富。其核心观点是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疗”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食者 ,生民之天 ,活人之本也” ,这些古朴的学术思想 ,为食疗的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很重视营养医学。早在西周时代,医学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赫然列在首位的食医就是营养医生。根据《周礼·天官》的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馐)、百酱、八珍之齐(剂)。”可见食医是专职的营养医生。到了唐代,曾出现过一些有关食疗的著作,如孟诜的《食疗本草》,昝  相似文献   

5.
《保健与生活》2014,(1):61-62,I0001-I0043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他还主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黄帝内经》更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6.
话说药膳     
药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宫廷内就有“食医”专门为帝王后妃们配膳,以求长生不老。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姜、桂是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之药的记载。“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词古已有之。《素问·脏器法时论》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经补精益气”,也都阐明了“医食同源”的道理。秦、汉以后,由于封建帝王贵胄的重视,药膳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三国时期曹操曾留下《四时御食制》一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一书中提及:“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时,肝、肾等脏腑功能均发生衰退。因此,老年病人在用药物治疗时比较容易产生副作用。能为老年病人寻找一种简便、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千金要方》中说:“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患,以食疗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养老奉亲书》也说:“凡老人之患,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许多前人都认为有病要首先考虑以食物治疗,倘若没有效果,然后再以药物治疗。现就老人常见疾病推介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进餐时,根据自身的“簿弱环节”或已发现的疾病,选食某种食物,在充饥和营养身体之外,对某种疾病起到改善和治疗作用,医学上称其为“食疗”。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药食互补”的精辟论述。远在3000年前西周《周礼·天官篇》中就有“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极力主张药、谷、果、畜、菜配合,以治病养生。《黄帝内经》还记述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以及“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把药与食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历来都十分提倡少食多餐,反对过食。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上就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上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清代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也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而明代敖英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冷美人”薛宝钗给“病西施”林黛玉出了一个食疗的方子——燕窝粥。对她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于是从燕窝粥说开去,就引出了贾府有关药膳的话题。 药膳,又称食疗,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之一。食疗是介于药物学和营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历史悠久。西周时,宫廷便设有“食医”,专司周王的调味和配食,类似于营养师,调配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和八珍之剂。《黄帝内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食疗的理论。《素问·藏气法时  相似文献   

11.
中医饮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职业与健康》2003,19(1):107-108
运用中医饮食疗法的基本理论指导饮食,是中医“辩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中医临床中治疗的一个特点。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前提下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因而在临床上如何指导病人进行食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食治”即饮食疗法,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宋朝医学家陈直所撰的《养老奉亲书》中载:“凡老人之患,先宜食治,”“食治不愈,然后命药。”古代医学家提出老人患病“食治在先,药治滞后”的论点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与老人的生理特点、疾病性质以及药食功能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历史 磁疗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我国存公元前206年便已用磁石治病。《史记》记载,西汉初期已用“自炼五石”(其中就有磁石)治疗疾病。东汉的《神农本草纲目》、南北朝医学家陶宏景的《名医别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北宋何希影的《圣惠方》、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明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还有《格镜源》等都有磁石治病的记载1921年我国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记有磁石作为重要原料的几种中药:啼石丸、磁  相似文献   

14.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食疗和药膳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也很丰富,为人们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就食疗药膳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略述个人见解,以就正于同道。1中医食疗的应用食疗,又称食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中医食疗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不同的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应的疾病。中医食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比较丰富,其取材容易,方法简便,副作用小,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有一定的疗效,因而历来很受人们的欢迎。例如,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千金要方》就载有“食治篇”,之后又…  相似文献   

15.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  相似文献   

16.
提起“药膳疗法”术语,我便查阅谢观著《中国医学大辞典》、《辞海》、《中医大辞典》等书均没有记载。实际应用药膳防病治病,早已源远流长。相传商代宰相伊尹始采用药物作汤液治病,著有《汤液经法》。周朝就设有“食医”官,掌管宫庭饮食。“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黄帝内经》中就有“汤液醪醴”专篇。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即有“猪肤汤”、“百合鸡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诸多食疗方。唐代孟诜撰有《食疗本草》专著。元朝御医忽思慧著有宫廷保健膳食专著《饮膳正要》,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  相似文献   

17.
许磊 《东方药膳》2003,(1):32-33,37
粥食是一种很古老的历史悠久的烹调方法。我国最早的经典《礼记·檀弓上》就载有“粥之食”。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粥食治病的记载,其中写道:“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为蹶。臣意(西汉医学家淳于意,即仓公)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迨后东汉名医张仲景非常重视粥食的作用,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有很多米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论述,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中都用粳米以鼓胃气助长药力。唐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的食疗与食品文化周一谋"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饮食,既注意食品的营养价值,又讲究食疗食补。可以说在食疗食补及饮食文化方面,祖先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时期已将医学为为四科,而赫然列在首位者为"食...  相似文献   

19.
中医所说的“忌口”忌口是指患病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中医很重视忌口,最早的医学经典《内经》就已经记载了食物的“五味所禁”。《金匮》中说:“所食之味,有与身为害”,  相似文献   

20.
1食疗药膳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中国食疗,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宫廷就设“食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膳食疗从来就是传统医学中的组成部分。药膳食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特殊烹制而成保健和疗疾的药物膳食。1.1食疗药膳的主要特点:(1)取材方便,简便易行;(2)服无痛苦便于自疗,副作用小;(3)具有民族地方风格,纯天然,风味好,品种全,功能多,无病食养,患病服药膳以增疗效;(4)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讲究调和四气(寒热温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