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抗返流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将 10 0例分为实验组 (抗返流组 )和对照组 (无抗返流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法 ,实验组加抗返流术 ,即 :食管胃单层吻合后 ,再将胃壁呈斜形向上套在吻合口外建立Gubaroff瓣 ,并将胃大弯侧向上提 1 5~ 2 0CM与纵隔胸膜固定形成His角。结果 实验组 :无返流 4 4例 ,有返流 6例 ;对照组 :无返流 4例 ,有返流 4 6例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说明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食管胃吻合的基础上加抗返流术 ,建立了Gubaroff瓣和His角 ,取得与Nissen术等同样的抗返流效果 ,是良好的抗返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抗返流吻合方法及其抗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食管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及胃舌状黏膜瓣的制作和食管胃吻合。结果全组460例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均可平卧。部分病例复查钡餐未见明显返流,术后24 h PH值测定均无返流,复查胃镜仅见吻合口轻微炎症反应,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光滑,未发现返流性食管炎改变。结论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具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预防贲门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措施。方法 :对 12 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传统食管胃吻合与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结果 :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囊状瓣成形术是贲门切除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抗返流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防贲门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措施。方法:对12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传统食管胃吻合与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结果: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囊状瓣成形术是贲门切除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抗返流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贲门癌根治术抗返流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将 10 0例分为实验组 (抗返流组 )和对照组 (传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法 ,实验组加抗返流术。即 :残胃断端间断全层缝合后 ,残胃距顶端 4cm处做一荷包缝线 ,将缝线以上的胃内翻入胃腔形成瓣膜 ,第四排用大网膜包绕吻合口 ,使食管与胃后壁形成锐角。结果 实验组 :无返流 43例 ,有返流 7例 ;对照组 :无返流 6例 ,有返流 44例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说明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食管胃吻合的基础上 ,设立了一抗返流瓣膜 ,并重建His角 ,取得了良好的抗返流效果 ,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贲门癌根治术抗返流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盲对照研究。将100例为实验组(抗返流组)和对照组(传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法,实验组加抗返流术。即:残胃断端间断全层缝合后,残胃距顶端4cm处做一荷包缝线,将缝线以上的胃内翻入胃腔形成瓣膜,第四排用大网膜包绕吻合口,使食管与胃后壁形成锐角。结果:实验组:无返流43例,有返流7例;对照组:无返流6例,有返流44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食管胃吻合的基础上,设立了一抗返流瓣膜,并重建His角,取得了良好的抗返流效果,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术式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的价值。方法 贲门癌手术中利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 ,达到恢复食管胃连接部的生理功能 ,从而起到抗胃食管返流的目的。手术后通过食管腔内 2 4小时pH值的测定来客观评定其抗返流效果。并与未行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病例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 30例 ,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 ,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只有 3例有返流症状。 2 4小时pH值测定 :本组检测了 2 6例 ,经计算机软件分析有返流者 4例 ,返流率 15 38%。对照组检测了 2 0例 ,有返流者 9例。返流率 4 5 0 %。经统计学处理两者返流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890 ,P <0 0 5 )。结论 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返流作用 ,而且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后胃和食管的功能变化,探讨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对 68 例无外侵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上消化道压力、胃镜等多项指标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观察。结果:与切断组患者相比,保留组患者术后嗳气、返流、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 0 001;术后 1 年体质量(62 .9±4 .4) kg,与术前(62 5±4. 3)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79;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20 .58%(14/68),低于切断组80 .88%(55/68)且程度较轻,P=0 002;术后1个月及1年食管体部静息压分别为(1. 59±1. 28)kPa及(1. 43±1. 15) kPa,显著高于正常人食管体部静息压(0. 26±0 .68) kPa和胃静息压(0 .57±0. 43) kPa,P=0 .001;术后1个月及1年的食管体部收缩压分别为(5. 73±3. 65) kPa及(5. 17±2. 11)kPa,高于切断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收缩压(3. 51±2. 61) kPa及(3. 21±2 .46)kPa,P=0 .034;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及收缩压增加,具有减轻或防止术后返流的作用,而切断组则没有。结论:无周围组织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对于防止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经胸部手术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内翻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该法主要的缺点为内翻后管腔相对狭窄,吻合口内粘膜对合不整齐,胃液返流时易引起食管刺激症状。我们自1988年10月至1992年8月对23例较小贲门癌行食管胃单层外翻褥式吻合,意在观察术后愈合效果及吻合口狭窄,食管返流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食管吻合及浆肌层内翻缝合包埋处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且手术前确诊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切除和胃食管吻合手术的患者177例,其中65例患者行单纯胃食管吻合术,设为对照组;112例患者在胃食管吻合术基础上进行吻合口浆肌层的内翻缝合包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喉返神经受损和乳糜胸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测测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直径和反流反酸、吞咽困难的评分状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直径小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评分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反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口浆肌层内翻缝合包埋对防止出现吻合口瘘没有临床意义,无法使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同时使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肿瘤术中重大血管的切除及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提高切除侵及腹部重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技能。方法总结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腹膜后肿瘤中25例侵及重大血管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经过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对25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包括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大血管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侵及重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已不是手术禁忌证,应尽可能将受累血管及肿瘤完整切除,再行必要的血管重建,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以及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胰腺囊性肿瘤15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了 1987年 1月 12日~ 2 0 0 4年 1月 17日外科治疗 1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诊断率 60 0 % ( 9/15 ) ,手术切除率 73 3 % ( 11/15 ) ,术后 7个月~ 16年随访率 80 0 % ( 12 /15 ) ,无复发者 83 3 % ( 10 /12 ) ,2例黏液性囊腺癌术后 6及 8年仍健在。分析结果提示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B超、CT)、实验室检查、囊内液肿瘤标记物、酶及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 ,可提高诊断率 ;本病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较高 ,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14例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中,行细针穿刺1例,切取活检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8例,全甲状腺切除1例。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2例,放疗加化疗7例,术后拒绝放化疗1例。结果 1例穿刺细胞学无分类,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11例,T细胞来源2例。随诊期间7例无瘤生存,3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并发症,2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失随。  相似文献   

14.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Liu JF  Li A  Liu Q  Zhou JS  Sun JB  Li D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51-253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至200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75例。结果1958年至1976年的12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6.6%(21/79)、86.2%(25/29)、38.5%(5/13)和57.1%(4/7);1977年至1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6.7%(16/60)、66.7%(4/6)、100%(1/1)和66.7%(2/3);1988年至1998年的14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2%(22/109)、75.0%(12/16)、50.0%(2/4)和66.7%(12/18);1999年至2003年的1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4%(20/98)、100(4/4)、75.0%(12/16)和83.3%(10/12)。1958年至200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999年至200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由于新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技术的进步,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但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仍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85-1995年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83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20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163例。结果:经腹手术在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应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cm或以下者以及Borrmann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He 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9-59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WDTC)侵犯喉气管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WDTC侵犯喉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肿瘤根治组(A组,5例)、肿瘤易除组(B组,11例)和姑息性切除组(C组,5例)。结果:21例患者的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1.0%(17/21)、61.9%(13/21)和42.9%(9/21)。A、B两组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01,P<0.03),A组的5,7年生存率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WDTC侵犯喉气管患者宜采取保守性手术,如肿瘤侵及管腔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道出血等并发症,则需要采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外科治疗在乳腺癌合并肺孤立性结节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对13例乳腺癌根治术同期行肺孤立性结节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中,肺孤立性病灶的病理结果6例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乳腺癌肺转移,2例为良性病变;手术方式:1998年以前患者采用小切口开胸手术(4例),之后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9例)。术后并发症为皮下气肿和支气管胸膜瘘,无手术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合并的肺孤立性结节并不都是肺转移瘤,乳腺癌合并肺孤立性结节应该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得到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的83例心脏黏液瘤病例(其中左心房黏液瘤57例,右心房黏液瘤19例,左心室黏液瘤2例,右心室黏液瘤5例)。术前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62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解除术1例。结果 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72例,时间1个月到6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51例,Ⅱ级11例,Ⅲ级4例,1例发生脑梗死死亡,1例死于车祸,1例死因不明,3例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4.2%。结论 心脏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应注意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附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11 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11 例手术切除率为100 % ,5 年生存率为54-5 % (6/11) 。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造影、拉网及纤维食管镜(FOE) 。临床分为息肉型和侵袭型,本组息肉型4 例,侵袭型7 例,5 年生存率分别为3 例/4 例和3 例/7 例。远期肿瘤死于局部复发2 例,血行转移2 例。结论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预后优于食管癌,息肉型预后优于浸润型。远期肿瘤死因为局部复发及血行转移。本病手术切除率高,宜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膈疝2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隔疝的临床特点 ,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自195 8以来 932 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发生的 2 4例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率为 0 2 6 %。在术后 4d内早期发生的 9例中 ,仅 1例出现相关症状 ,而在其余 15例中 11例有明显症状。本组 3例为绞窄性疝 ,4例为滑动疝。 2 1例通过正侧位胸片或床旁相确诊 ,2例通过钡餐灌肠确诊 ,1例则在因其他并发症二次开胸时发现。 2 3例行手术治疗 ,15例经胸部切口 ,6例经腹部切口 ,2例为胸腹联合切口。 2 1例修补成功 ,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为 9 5 %。结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个相对少见 ,但有较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的膈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 ,及时清晰的床旁相是诊断的关键。膈疝一旦确诊 ,应及时手术 ,手术入路以经胸途径为佳。膈疝发生的原因既有手术操作的不当 ,也有患者自身素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