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增敏剂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HI)和胰岛素抵抗(IR),由此产生(1)高雄激素(HA)和高黄体生成激素(HLH)引起的无排卵性生育有障碍;(2)糖脂代谢异常导致远期代谢并发症,因此利用胰岛素增敏剂(ISA)可降低血胰岛素(INS)水平,使卵巢和肾上腺合成及释放雄激素减少。改善生殖功能,防止代谢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罗俊芳 《现代保健》2011,(21):191-192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2月~2020年2月对确诊的42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进行HRT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雌二醇(E2)、孕激素(P)明显升高,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碱性磷酸酶(AK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HRT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是肯定的,且达到预防疾病、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性激素水平、糖代谢和血脂代谢等方面影响人体健康.以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所致闭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典型临床特征,也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参与无排卵的病理发生过程,从细胞、分子水平论述高雄激素血症的病理生理及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约占肿瘤的10%-20%。主要有激素分泌活性腺瘤(功能型):包括生长激素(GH)腺瘤,催乳素(PRL)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Nelson综合征,促甲状腺索(TSH)腺瘤,促性腺激素(FSH和LH)腺瘤。以入非激素活性的无功能细胞腺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采用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加用中药辨证施治,西医治疗组(23例)仅用激素治疗作为对照。结果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西医组;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西医组。结论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增加疗效,减少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新杰 《现代保健》2012,(20):50-51
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I与IGFBP-3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18例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19例非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14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血清IGF-I、IGFBP-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GF-I与IGFBP-3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NS患儿在长期使用激素的情况下IGF-I、IGFBP-3明显上升,且皮质激素诱导患儿抵抗IGF为引起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徐兰 《药物与人》2014,(8):286-287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妇女绝经综合征诊断、药物治疗和心理保健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于我院妇保科门诊就诊的绝经患者85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配伍中药坤泰胶囊及多种维生素和钙剂、结合心理保健指导,总结其诊断治疗体会。结果85例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雌二醇(E2)、孕激素(P)明显升高,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治疗绝经综合征,症状重者配伍坤泰胶囊,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剂,充分有效的心理保健指导,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十分常见的遗传异质性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和慢性不排卵性月经失调,迄今病因不明;由于该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长期以来国际诊断标准不能统一。临床研究发现某些疾病和药物可引发与PCOS相似的临床症状、体征,虽然国际公认PCOS的诊断应在排除了这些条件之后做出,但临床诊断混淆现象仍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血清激素、胰岛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妇产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的7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SG)、胰岛素(FINS)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同时以同期的70例非多囊卵巢综合征且月经周期正常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H、T明显升高,FSH、E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胰岛素水平异常,临床医师应了解患者血清激素、胰岛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特征,为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益肾汤结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疗程的激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胆固醇的降低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的提升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肾汤结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甾体激素受体主要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AR)。三者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特点,并受激素及其他生长因子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黄体功能不全ER、PR低表达;多囊卵巢综合征ER、PR、AR高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ER高表达,PR—B/PR—A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我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15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5例(观察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性激素、两侧卵巢卵细胞数量,及对照组30例月经周期正常女性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AM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AMH与LH、卵泡数及睾酮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进展中抗苗勒氏管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AMH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ysy 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育、多毛、痤疮、肥胖和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动物实验揭示出生前暴露于母体过高雄激素中,可导致雌性胎儿于青春期产生PCOS样改变,包括高雄激素血症、LH/FSH比值升高、高胰岛素血症和无排卵等。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妊娠飙母体雄激素过高可能是PCOS的早期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涛  阮祥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58-155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病率占生育期妇女的5%~21%。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包括月经紊乱、高雄激素、多毛、肥胖、不孕及B超显示的卵巢多囊改变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浦江县第二医院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3;P〈0.05)。观察组治疗周Kupperman评分(9.34±2.01)分,子宫内膜厚度(3.55±0.65)mm;对照组治疗周Kupperman评分(14.58±3.12)分,子宫内膜厚度(2.87±0.41)mm,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09、4.9266;P〈0.05)。观察组治疗后促卵泡激素(31.05±4.97)U/L,促黄体生成素(24.68±3.77)U/L,雌二醇(24.87±5.26)pmol/L;对照组治疗后促卵泡激素(50.32±7.01)U/L,促黄体生成素(32.85±4.79)U/L,雌二醇(14.98±3.97)n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57、7.4625、13.4897;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是育龄妇女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占70%。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高雄激素血症,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作为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在诱发排卵中易出现克罗米芬抵抗和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药物对PCOS胰岛素抵抗不孕症进行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典型的临床特征。卵巢是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卵巢内的雄激素是胆固醇在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的,其酶活性异常可引起雄激素水平的上升。本文对PCOS患者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酶及促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改变所导致的卵巢源性雄激素水平升高的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是妇女必经的生理过程,部分妇女在更年期由于不能适应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出现了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这种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国外用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以下我们探讨更年期激素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利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91-1492
目的探讨吸烟对围绝经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妇女雌激素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吸烟的围绝经期妇女(观察组)与50例不吸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雌激素水平及疗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绝经综合征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吸烟与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水平及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极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为3%-10%,临床特征为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R)。至今其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功能的改变、肥胖、IR、卵巢和/或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过多、类固醇激素生成障碍等均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