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2例心脏病患者经右后外侧保留胸肌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全组平均切口长度为(8.42±1.37)cm,体外循环时间为(36.26±14.2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8.63±3.36)h,胸腔引流量为(152.19±48.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8.62±2.36)d.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认为改良右后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安全,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共2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法乐三联症1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8 d.随访1~11个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无残余畸形.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外侧切口48例患者(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 56例患者(正中剖胸切口组)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结果 、主要并发症及随访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循环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术后胸液量右外侧切口组为(103.6±58.3)mL,正中剖胸切口组为(153.1±63.5)mL,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1±16.3)个月,右外侧切口组无并发鸡胸,正中剖胸切口组有1例并发鸡胸.结论 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与正中剖胸切口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微创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右胸前外侧第 4肋间切口进胸 ,直视下心脏不停搏完成ASD修补 2 8例。其中直接缝合 15例 ,用Dacron片、4/0Prolone线连续缝合修补 13例。结果 全组 2 8例ASD患儿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快 ,痛苦小 ,切口渗出少 ,并达到美容效果 ,无气体栓塞、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心脏畸形矫正满意 ,全组无死亡病例。采用经右胸第 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行ASD修补术 ,切口小 ,创伤小 ,病人痛苦小 ,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 ,同时也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 ,进一步减小了对心脏的影响。但手术操作难度大 ,仅适用于切开右心房能完成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完成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7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48例、室间隔缺损22例、肺动脉狭窄4例、单心房2例。合并畸形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3.1±12.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0±1.1)h,术后引流量(3.2±1.5)ml/kg,术后住院(7.2±1.1)d。全组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随访14~65个月,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切口隐蔽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999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右腋下直切口经右第3肋床进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67例,室间隔缺损(VSD)141例,ASD加VSD 15例,共计223例.结果心肌阻断时间为22.0min±5.5 min,1/3病人不输血,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6.0 d±4.5 d.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在CBP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单纯ASD、VSD,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1月对6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节省库血用量,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迅速,为一种较好的转流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 178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疗效 ,并比较二种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 :1780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其中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 (冷晶体组 ) 6 4 3例 ,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冷血组 ) 2 31例 ,心脏不停跳手术 (不停跳组 ) 90 6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1mmHg =0 133kPa)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 73例 (死亡率3 8% ) ,其中冷晶体组手术死亡 4 2例 (死亡率 6 5 % ) ,残余室间隔缺损 6例 (发生率 0 9% ) ;冷血组手术死亡 7例 (死亡率 3 0 % ) ;不停跳组手术死亡 2 4例 (死亡率 2 6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6个月~ 10年 ,恢复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有较好疗效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体外循环胸骨旁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2007-10~2012-03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需行二尖瓣置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经右前胸小切口(6~8 cm)第四肋间进胸,行右股动、静脉插管建立部分体外循环,无须显露和阻断升主动脉。B组采用常规经右胸前外侧切口(12~18 cm)第四肋间进胸,显露并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两组均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切口长度:A组(6.7±0.61)cm,B组(16.51±1.52)cm(P0.05);心脏血管手术时间:A组(74±12.00)min,B组(71±11.00)min(P0.05);体外循环时间:A组(58±13.30)min,B组(56±11.60)min(P0.05);出血量:A组(183±56)ml,B组(196±43)ml(P0.05);ICU停留时间:A组(36±8.5)h,B组(37±7.8)h(P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12±2.3)d,B组(13±2.9)d(P0.05)。全组元伤口感染,元气栓栓塞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无主动脉、股动脉和静脉损伤并发症,均恢复顺利。心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体外循环胸骨旁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能进一步缩小胸部切口的长度、减少创伤、减轻疼痛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恢复快和切口美观的效果,为临床多提供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而且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附7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取右前胸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由右房插入特制推送管,将闭合器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结果本组4例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75例用闭合器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8~46min,平均18min。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4d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认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同时使用对数曲线拟合学习曲线,得出学习曲线相关模型.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手术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手术时间(min)=143.5-16.7×ln(手术例数),转机时间(min)=77.5-13.0×ln(手术例数).结论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学习曲线约为30例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 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 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 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1998~2002年,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径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与正中切口手术的病例(正中组,n=113)比较,分析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右侧组,n=85)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术前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大多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正中组体质量[(4.61±0.41)vs.(4.95±1.18)kg,P0.05]、体表面积[(0.27±0.02)vs.(0.28±0.01)m2,P0.05]、术前有肺炎史的病例所占比例(44.2%vs.64.7%,P0.05)低于右侧组。右侧组手术切口小于正中组[(6.01±0.85)vs.(9.13±1.04)cm,P0.05],手术时间[(143.64±22.41)vs.(152.12±22.80)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正中组短[(7.13±2.60)vs.(8.86±3.67)d,P0.05],引流量[14.6(12,16)vs.16.4(13,20)mL/kg,P0.05]和输血量[10(0,20)vs.11.1(0,20)mL/kg,P0.05]也较正中组少,两组其他围术期指标类似(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病例的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瓣膜置换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对113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术.结果 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实施改良迷宫术过程耗时21~32 min,平均24 min.随访12~46个月,其中105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8例,转复率为92.77%;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及血栓复发.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应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操作简单易行,远期疗效确实,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比较正中开胸与右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在三尖瓣置换中的近远期效果,以利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行三尖瓣置换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男16例(57.1%),年龄在40.4±17.6岁。病因以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15例,53.6%)为主。本组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组20例(71.4%)、右胸小切口组8例(28.6%);共置换21例机械瓣及7例生物瓣。与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胸小切口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P=0.036)、心脏手术史比例更高(P=0.014)、术中心脏不停跳比例更高(P<0.001)、同期试行其他心内手术较少(P=0.025);而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类型选择、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方面在切口部位的选择上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3例死亡,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2月~11年,1例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6年因双叶机械瓣卡瓣再次置换,1例生物瓣中量反流,其余机械瓣或三尖瓣生物瓣功能良好。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注意维护围术期右心功能,避免损伤传导束,三尖瓣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和近中期结果,右前外侧切口可作为经典正中胸骨切口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既往心脏手术史患者;三尖瓣术后远期仍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不阻断心肌血流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263例患者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94例)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169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分别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26℃~27℃)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浅低温组手术死亡4例,中低温组死亡3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对血液的保护效果更优,可推荐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单纯房间隔手术经验。方法: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补片修补术。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有右胸壁皮下气肿、活动性出血、Ⅲ°房室传导阻滞及右胸腔积液等。1例迟发性右膈肌麻痹,给予药物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对于单纯性ASD是一个良好的手术途径,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及平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