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应用全胃代食管、缩缝胃小弯及改进管状胃代食管三种方法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行胸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314例,按重建消化道的方法分为全胃代食管组(A组)102例,缩缝胃小弯组(B组)104例和改进管状胃代食管组(C组)108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和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各心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LC)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和残端瘘或胃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改进管状胃代食管方法在食管癌术中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高,但是其对心肺功能指标的远期影响较小,同时改进管状胃代食管相对于全胃代食管和缩缝胃小弯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郭洪山  王献华 《山东医药》2010,50(34):68-69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6例食管癌常规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和局部引流区域淋巴结清除,术中行胃管状成形术,以替代切除的食管。结果本组肿瘤均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5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胸腔积液、乳糜胸及胸胃排空障碍发生。术后半年患者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表现。结论食管癌手术中采用胃管状成形术重建食管,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3.
全胃小弯切除、管状胃成形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12例胸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残端闭合器或直线型切开-缝合器行全胃小弯切除并管状胃成形加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全组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无反流性食管炎,无幽门梗阻及胸腔胃膨胀。认为全胃小弯切除、管状胃成形能较好降低病变位置高、胃相对较短的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颈部吻合的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全胃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11~2014-11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15.6±3.4)个]显著多于对照组[(12.8±2.6)个](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分别为23.7%、36.8%、26.3%、28.9%、28.9%,观察组为5.3%、15.8%、7.9%、7.9%、1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能更有效地清扫淋巴结,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保留膈食管裂孔并行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不行膈食管裂孔切开游离食管及胃,并行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5例术后近期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13个月,无吻合口瘘及狭窄、胸胃综合征、膈疝、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结论在胸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不切开膈食管裂孔游离食管及胃,并用管状胃重建食管更符合人生理解剖要求,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形成管状胃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85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沿胃大弯平行线连续切割、缝闭小弯侧胃体,切除贲门、部分胃底和小弯侧胃体,形成管状胃, 将管状胃复位于后纵隔食管床,上提至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Gambee's吻合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并吻合口狭窄1例,无反流性食管炎、幽门梗阻及胸胃综合征.结论 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形成管状胃操作简单方便,胃残端黏膜吻合良好,重建消化道后更符合解剖和生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胃底再造"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明训  梁娟  王菲 《山东医药》2006,46(18):52-53
10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其中50例术中将食管与胃后壁“隧道式”端侧非对称吻合,将胃底最高点向上伸展2cm,与纵隔胸膜缝合数针,再造胃底;另50例采用传统吻合方法。结果采用传统吻合方法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8例,吻合口狭窄23例,吻合口瘘l例;采用“隧道”式食管胃吻合者仅有2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表明胃底再造“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可有效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管状吻合器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全胃代食管术后有60%80%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主观症状〔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一种能同时减少吻合口狭窄及术后反流的吻合方法,而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在减少上述两种并发症方面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反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对21例食管癌患者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做成管状,经食管床于主动脉弓上行食管胃全侧侧吻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2周复查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诊0.5~2 a,均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可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其友  赵铭  吴清泉  钟胜 《山东医药》2010,50(18):56-57
目的观察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在残胃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残胃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横结肠胸内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 h,术后并发右侧脓胸、呼吸衰竭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周行钡餐造影检查,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明显反流。术后随访1~9 a,生存8例,死亡5例。其中4例随访5 a以上,无吻合口狭窄、胸结肠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对残胃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6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79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184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单一切口,创伤小,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少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于B组手术方法综合了吻合牢固、降低吻合口张力以及胸膜覆盖增加血供的优点,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术在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例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手辅助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术中采用胃管状成形重建上消化道;对照组常规上提胃体至胸腔与食管吻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250±47.4)ml,术后引流(360±62.4)m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对照组分别为(318±39.3)、(392±40.9)ml及3、4、9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应用胃管状成形术重建消化道,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左胸食管床内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9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经左胸第6肋间入路,在安全范围内切除食管癌,将胃体小弯侧缝缩使之成管状,经弓后食管床将管状胃上提至弓上行食管胃器械吻合,管状胃完全置于食管床内。结果:37例一次吻合成功,其中弓上吻合23例,胸顶部吻合14例;2例吻合未成功,改为弓前吻合。全组切缘均阴性。无吻合口漏、狭窄、胃扩张发生,无手术死亡。认为食管癌切除后应用吻合器行食管床内食管胃弓上吻合,操作方便。由于主动脉弓和纵隔胸膜对胃壁的压迫,可有一定的抗反流作用。此术式适用于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管状胃宽度与中老年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中老年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胃重建胃食管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的吻合途径(颈部吻合、胸腔吻合)及管状胃不同宽度(≥3 cm、3 cm)进行分组,分别为:颈部吻合+≥3 cm组(14例)、颈部吻合+3 cm组(15例)、胸腔吻合+≥3 cm组(15例)与胸腔吻合+3 cm组(16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1天开始行24 h食管pH监测,连续监测3 d,指标包括:反流次数、pH 4的累积时间,收集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胃灼痛、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等次数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4天行内镜检查,观察患者食管黏膜并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胃黏膜炎症分级。将所有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pH值4的累积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p H值4的累积时间、患者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 05),不同组间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分级最轻。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呈线性相关,管状胃宽度增加,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越严重,反流症状的次数、p H值4的累积时间越高。结论中老年食管癌术后采用管状胃重建胃食管,胃食管的宽度与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术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无法将管状胃宽度控制到合适范围时,应加强患者反流相关指标监测,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治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食管半切牵引法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胸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2例采用食管半切牵引,食管胃单层吻合法;对照组650例采用颈部食管横断,食管胃单层吻合法。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残端阳性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76%、1.53%、0.38、4.2%,对照组分别为1.08%、1.54%、0.62%、3.85%。两组吻合口瘘和食管残端阳性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采用食管半切牵引法行食管胃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口机械吻合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8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颈部分别采用机械吻合和人工吻合,比较2组吻合时间、吻合费用及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1±4.6)min(29.4±4.3)min,P0.05];观察组吻合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3698.6±356.1)元(325.5±22.8)元,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4%,对照组发生率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51%明显高于对照组2.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机械吻合相比人工吻合操作简单、吻合效果显著,但可增加吻合费用,提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吻合方式选择,以获得最佳吻合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行食管癌切除术3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接受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15例(观察组),接受胃食管吻合术16例(对照组),术后2周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 pH监测,术后1、3、6、12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24 h酸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为食管中段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漏最为多见,会导致围术期患者死亡、增加住院费用、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1],有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胃代食管方法,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能有效减少食癌患者术后的相关并发症[2].我科2008年1月开始采用管状胃重建食管的方法应用于老年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探讨管状胃代食管对老年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吻合口瘘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左胸前外侧切口进胸并采取以吻合器行食管、胃低位吻合并行吻合口半口加强的改进的食管癌根治手术与传统的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并行手工吻合方法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评价2种术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行改进的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74例老年(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及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间行传统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4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临床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比较;改进组肺部并发症2例,发生率2.7%(2/74),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2.7%(2/74),且均为轻度狭窄未经特殊治疗自愈。未改进组:肺部并发症4例发生率7.8%(4/46),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4.3%(2/4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5例,占10.9%(5/46),其中4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痊愈,1例自愈。两组比较从术后应用止痛剂到术后各种并发症都有差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男性、女性所占百分比及病变长度无差异。结论改进后的食管、胃吻合手术明显优于未改进组行改进术式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食管反流、肺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治疗食管贲门癌减少吻合口瘘、增强抗反流效果、防止吻合口狭窄的术式。方法对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作如下改进:①在隧道下口下方1cm处另作切口进行吻合,加强吻合口后壁,使重建后的His角锐化;②隧道宽于食管横径1_15cm。治疗食管贲门癌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42-73岁;其中食管癌64例(中段39例,下段25例),贲门癌32例。结果本组96例全部成功,皆无吻合口瘘,术后2个月钡餐X线检查无吻合口狭窄,无胃食管反流。结论改良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口术可增强抗反流效果,防止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