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术;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 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比较,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较正常组降低;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CD+3、CD+4与C组接近;总有效率观察组80.6%,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A、B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LPS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治疗前IL-6、IL-8、TNF-α及LPS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LP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B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紊乱状况,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大黄灌肠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合并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术,治疗组联合大黄煎剂灌肠及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血氨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大黄灌肠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能有效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4.
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保留灌肠(滴灌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阻抑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按分层均衡、随机分组设计:治疗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对照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治疗组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溶液保留灌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3周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是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较优治疗方法.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较好的阻抑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IFN-γI、L-6I、L-18、LPS及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IFN-γ、LPSI、L-6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CD3+、CD4+、CD8+细胞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NK细胞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能促进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比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并比较NAC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疗效.方法:体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plasma,CSHP)培养C3A细胞,并同时分别加入大、中、小三个剂量NAC及对应剂量的GSH,以正常血浆(normal human plasma,NHP)及培养基(100 mL/L FBS-MEM)为对照,分别于24、48、72h 3个时间点检测细胞内GSH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并检测安定代谢量的变化.结果:24、48、72h 3个时间点.培养基组、正常血浆组、各剂量NAC治疗组和GSH治疗组C3A细胞中GSH含量与安定代谢量均分别高于慢性重型肝炎血浆组(GSH:F=246.116,235.489,201.536,均P<0.01;安定代谢量:F=306.812,476.722,502.061,均P<0.01),而慢性重型肝炎血浆组C3A细胞中MDA含量均分别高于上述各组(F=332.48,662.349,492.983,均P<0.01).慢性重型肝炎血浆+NAC组与慢性重型肝炎血浆+GSH组比较,前者细胞内的GSH含量和对安定的代谢量,大、中、小剂量组均分别高于后者对应剂量组(P<0.01),而前者细胞内的MDA含量,大、中、小剂量组均分别低于后者对应剂量组(P<0.01).结论:NAC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时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GSH也有相似功效,且相同摩尔剂量的NAC效果要优于GSH.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9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A组47例接受PE治疗,B组32例接受PE+HDF治疗,C组不接受人工肝治疗。结果 A组治愈16例,好转22例,死亡9例,B组治愈9例,好转17例,死亡6例,C组治愈7例,好转22例,死亡11例;PE或PE+HDF治疗后,患者血NO、LPS、TNF-α下降明显。结论 PE或PE联合HDF治疗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肝性脑病恢复,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3例,均给予护肝对症治疗,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2例,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21例不做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81.8%)与对照组生存率(61.9%)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两种膜型血浆分离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与PS-06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3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中应用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28例(A组),应用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35例(B组),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经单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A组患者分别下降(41.6±10.6)%和(42.1±11.9)%,B组患者分别下降(42.1±11.9)%和(43.4±8.3)%,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0.98和0.7 3,P值均>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轻度升高,A组血清白蛋白上升幅度大于B组,A组为(8.3±10.7)%,B组为(3.4±9.3)%,t=2.76,P<0.01。结论 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c-4A可以减少白蛋白丢失,优于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腺肽片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性肝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3例拉米夫定耐药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在继续服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对症保肝治疗,A组加用胸腺肽片,15mg/次,3次/d.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ALT、HBV DNA、HBeAg、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53例患者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CD4,CD4/CD8分别为:63.6%(21/33)、39.3%(11/28)、(32.31±6.21)、(1.34±0.36);而B组分别为10.5%(2/19)、7.7%(1/13)、(27.61±6.42)、(1.0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A组中完全应答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无应答组(P<0.01).结论:胸腺肽片可以作为拉米夫定耐药性肝炎治疗的联合用药选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乙肝病毒的消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调整肠道菌群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分为A、B、C 3组,A组63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患者口服金双歧,B组患者金双歧口服+乳果糖口服,C组患者金双歧口服+乳果糖灌肠。在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 d,分别检测3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10 d时A、B和C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58±1.84、8.21±1.82和8.43±1.94 l gn/g,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20 d时3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80±1.67、7.82±1.70和7.58±1.85l gn/g,与治疗10 d时比较,A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20 d时3组患者肠球菌数量分别为7.83±1.66、8.17±1.78和8.85±2.03lgn/g,酵母菌数量分别为4.77±1.38、5.38±1.29和5.89±1.45lgn/g,与治疗前比较,A、B组肠球菌无明显变化,C组患者肠球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1);A组酵母菌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酵母菌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0.05,PC0.01)。A组患者在第15天,B、C组患者在第10天血浆内毒素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184.48±69.56、152.71±32.44和122.71±32.61 EU/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最低值比较,C组明显低于A、B组。治疗20d时3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分别为187.62±80.73、265.62±90.55和328.62±101.43 EU/L,与治疗最低值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用金双歧口服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但作用轻微。金双歧口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可以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在治疗第5~15 d可能出现新的菌群失调,加重内毒素血症。乳果糖灌肠方式使药物作用更直接,对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更明显、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EC-40W与EC-50W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1例,应用ACH-10型血浆置换装置和EC-40W、EC-50W两种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其中应用EC-40W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A组)29例,应用EC-50W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B组)22例,即刻检测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结果 A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02,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01,血小板平均值比较P=0.048,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22。B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27,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28,血小板平均值比较P=0.017,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32。结论使用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患者的血细胞数值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之间比较,对血细胞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联合应用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 47例HE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基础疗法)组,A组、B组在基础疗法基础上分别给予食醋灌肠法或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联合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血氨(NH3)、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数字连接试验(NCT)等变化.结果 A组、B组和C组病人的清醒率分别为12/16、13/15、5/16,存活率分别为4/16、7/15和1/16(P<0.05). A组、B组治疗后ALT、血氨和数字连接试验比C组明显下降(P<0.05);A组、B组HEⅠ期、Ⅱ期病人存活率分别为44%和62%,明显高于Ⅲ期、Ⅳ期病人的存活率0和28%(P<0.05).B组NH3、ALT及NCT好转优于A组(P<0.05).结论 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和疾病转归,评价其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8例重型肝炎患者除内科综合治疗外,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变化及短期生存率.结果 PE治疗组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主要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或0.05),但治愈好转出院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PE对于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对于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治疗的患者(治疗组)与18例开展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前单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显著降低(P<0.01),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6.92%.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期间可见患者球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持续性中枢性高热得到控制.治疗组患者的病情虽较对照组重,但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45.45%,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扩大并取得较好效果,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选择性净化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型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预防效果.方法:1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A组38例,肠道选择性净化联合微生态制剂;B组40例,单用肠道选择性净化;C组39例,单用微生态制剂;D组35例,为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均未使用.对4组患者SBP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C3个治疗组较D对照组SBP发生率明显下降(x2≥4.19,P<0.05),住院天数显著缩短(t≥2.56,P<0.05),病死率显著降低(x2≥4.12,P<0.05);在3个治疗组中,A组较B、C组疗效变化更显著.结论:肠道选择性净化或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均可有效地降低重型肝炎的SBP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于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转归.结果:治疗组经PE治疗后患者ALT、TBIL、TCH、ALB、PTA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入选96例60岁以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各48例.心衰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衰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3个疗程(共75 d).另以45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一个疗程后(第15天)、第三个疗程后(第75天)测定各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淋巴细胞亚群、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 (1)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血浆hsCRP、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LVEDD和LVESD增高,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8、LVEF、6MWT降低(P<0.05或P<0.01),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第一疗程后,与心衰对照组相比,心衰试验组的血浆CD3、CD4、CD19和NK数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血浆BNP、hsCRP和CD8数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4/CD8、LVEF值及6MWT有增高趋势,LVEDD、LVESD和生活质量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第三疗程后,与心衰对照组相比,心衰试验组的血浆CD3、CD4、CD19数量、NK数量、CD4/CD8、LVEF值和6MWT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血浆BNP、hsCRP和CD8数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免疫调节剂胸腺肽能够改善心衰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进而改善心功能;免疫调节治疗为老年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ACI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每天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B组108例,每天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另取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0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尿酸(UA)、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组TG、UA、CD8~+T淋巴细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升高(P0.05),A组各项差值较B组变化明显(P0.05)。治疗后,A、B组TG、UA、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疗法更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CI的机制之一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