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定期对农村已婚妇女进行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普查,早发现早治疗。方法2001、2004、2006年3次由接受普查技术培训的妇产科医师,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普查对象进行常规的妇科盆腔检查、阴道分泌物镜检、B超及红外线乳腺扫描。结果3次普查,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逐年下降,分别为75.50%(4658/6170)、72.81%(4852/6664)、67.钾%(5460/8092);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也逐年下降,分别为72.85%(4495/6170)、69.15%(4608/6664)、63.62%(5148/8092)。结论定期普查能有效降低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特别是生殖道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与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彩色超声探头,观察1219例受检者颈部包块在加压及侧卧位饮水后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的变化。结果超声检查时探头加压后对比观察,Zenker憩室和甲状腺结节有图像变化者分别为5/7例和172/1212例,其图像变化率分别是71.43%和14.1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饮水后对比观察,Zenker憩室和甲状腺结节有变化者分别为7/7例和24/1212例,其图像变化率分别是100、00%和1.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nker憩室和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别是0.098%和17.042%。结论超声检查对Zenker憩室与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健康体检中Zenker憩室与甲状腺结节普查和定期复查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对其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7例经病理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MSCT的钙化检出率为21.60%(35/162),良性结节为15.45%(19/123),显著低于癌性结节的41.03%(16/39);良性钙化粗大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恶性结节,而良性结节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5),但钙化灶数目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关系。结论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尤其是微小钙化灶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高亚平  何小静 《中国校医》2010,24(2):149-15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5年及2006年广东某高校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检出率的变化,为制定妇科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普查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已婚育龄妇女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白带常规、盆腔B超及红外线乳透检查。结果2006年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的检出率较2005年下降(P〈0.05)。结论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多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应采取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乳腺疾病患病率与发病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乳腺疾病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天津肿瘤医院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年1306例女教职工进行乳腺防癌调查,并由乳腺科专职医生对受检者进行临床触诊、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可疑恶性者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参加普查者1306例,发现乳腺癌2例,乳腺良性疾病522例,乳腺疾病总患病率40.12%;乳腺良性疾病患病率为39.97%,恶性疾病患病率0.15%。40~49岁年龄组(r=25.63,P〈0.05)、经常失眠(χ2=23.13,P〈0.05)、高校教师(χ2=24.28,P〈0.05)、文化程度高(χ2=41.19,P〈0.05),乳腺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乳腺疾病与年龄、睡眠、职业及文化程度有关,因此应在高校中大力开展乳腺疾病早期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乳腺疾病早期发现的科普知识,广泛推广乳腺自检方法,定期进行乳腺防癌普查,降低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自贡市大安区辖区人口死亡原因分布及变动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大安区所有死亡报告,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人口总死亡率由2008年的598/10万上升至2012年的643/10万;病伤死亡前3位分别为肿瘤占35.66%(5048/14156)、循环系统疾病占27.99%(3962/14156)和呼吸系统疾病占19.5l%(2762/14156);单病种根本死因顺位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23.88%(2612/10938)、脑血管疾病占22.81%(2495/10938)和肺癌占17.38%(1901/10938);肺癌发病率不论男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大安区居民的主死因,肺癌上升趋势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看守所新入所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控制HIV在监管场所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看守所新人羁押人员定期进行的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4267名羁押人员,检出HIV阳性26例,阳性检出率为0.61%。H1V抗体阳性检出率,2010年为0.59%、2011年为1.02%、2012年为0.40%(P〉0.05);男性为0.68%,女性为0.00%(P〉0.05);14~20岁为0.18%(1/543),20~29岁为0.14%(2/1464),30~39岁为0.80%(9/1125),40~49岁为1.14%(10/878),50~75岁为1.56%(4/257)(P〈0.05);有高危行为者为1.44%,无高危行为者为0.26%(P〈0.05)。结论看守所羁押人员HIV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寻找危害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的高危因素,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从而进行有效防范。方法对某高校教职工2006年、2008年、2010年体检结果汇总分析。结果该高校教职工三年各种疾病检出率为71.00%~81.12%。前七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胆囊炎/胆石症、尿十项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中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的检出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该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很有必要加强学校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妇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特点,找出高发人群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妇科病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做好妇科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每年一次的女教职工妇科体检资料,并分类整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妇科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巴氏涂片)、盆腔超声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重点分析排位前5位的妇科病检出情况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近7年该校妇科病普查参检3303人,占该校女教职工7105人的46.49%;查出疾病或异常者2383例,检出率为72.03%。检出居前5位的妇科常见病为乳腺疾病、宫颈炎、子宫肌瘤、阴道炎、卵巢囊肿,检出率分别为31.34%,25.18%,17.23%,15.79%,6.67%。妇科病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30~4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达68.94%。7年内,乳腺疾病呈增长趋势,宫颈炎、子宫肌瘤呈下降趋势(P〈0.05或声〈0.01)。结论该校女教职工妇科体检参检率低,妇科病患病率较高,乳腺疾病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妇科常见病。妇科病高发年龄在30~49岁,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宜昌市部分已婚女职工慢性宫颈炎患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亚玲  杨静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8):741-741,761
[目的]了解已婚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1~10月宜昌市297名已婚女职工妇科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检出率为41.08%,30~岁与40~岁组明显高于22~岁组(P〈0.05),40~岁组明显高于50~55岁组(P〈0.05),企业职工慢性宫颈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干部和银行职员(P〈0.01)。[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妇女均患有慢性宫颈炎,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衡水市教师甲状腺结节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某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该市教师2 863例健康检查资料及问卷调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1.68%(907/2 863),其中男性患病率25.85%,女性患病率35.9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2.779,P=0.000)。2共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907例,甲状腺结节大小在2 mm×1 mm~80 mm×87 mm之间。多发515例(56.78%),单发392例(43.22%);双侧428例(47.19%),单侧479例(52.81%),其中右叶256例(28.22%),左叶223例(24.59%);实性613例(67.59%),囊性140例(15.44%),囊实性86例(9.48%),伴钙化68例(7.50%),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趋势χ2=92.852,P=0.000),〉6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达到46.31%,每一年龄段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4中专及大学教师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更易患甲状腺结节(OR=1.939,95%CI=1.622~2.318);随年龄增长罹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增加(OR=1.388,95%CI=1.299~1.483);睡眠差(OR=1.999,95%CI=1.647~2.426)可能是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衡水市教师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存在性别、年龄效应修饰作用,睡眠差可能是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倡导教师健康工作、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可能对预防甲状腺结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并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35495名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和卡方趋势检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结节检出率、结节大小、结节数目之间的差异。结果35495名人员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33.87%,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8%、41.7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检出年龄早于男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单发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多发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单发结节检出率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结节反之;小结节、中等结节和大结节的检出率男性分别为77.49%、18.19%、4.32%;女性分别为72.57%、21.59%、5.84%;检出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甲状腺癌检出率为4万。结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已是我国健康体检人群常见及多发的病症之一,我们应加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随着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检查的普及,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提高甲状腺结节及癌的检出率。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职工查体最近6年的甲状腺检查资料,以既往5年外科触诊甲状腺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2011年增加了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后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检出情况。结果2006--2010年5年间职工查体6348人次。检出甲状腺结节450人次,检出率7.09%;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24例,年均甲状腺癌检出率0.38%。2011年职工查体1706人次。增加了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后,总体(外科+彩色超声)检出甲状腺结节525人次,检出率30.77%。高度可疑甲状腺癌建议手术者22例,病理证实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4例,甲状腺癌检出率1.0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提升了甲状腺结节检出和诊断。在健康体检中综合分析彩色超声征象,形态不规则、细小钙化、血运丰富者应警惕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4.
卢虎 《职业与健康》2014,(15):2138-2140
目的了解宝鸡文理学院教职工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高校教职工健康、快乐的生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医学检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宝鸡文理学院743名在岗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经常吸烟(47.8%)和饮酒(33.4%)的男性教职工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教职工(x2=13.707,P〈0.0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师(47.8%)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每周锻炼不足2次的其他岗位的教职工(x2=5.541,P〈0.05);结论吸烟、酗酒、睡眠不足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较差,应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对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声脉辐射力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甲状腺结节诊断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成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以及常规超声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成像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进行诊断,良性结节的SWV平均值与恶性结节的SWV平均值≤2.0 m/s,2.1-3.0 m/s,〉3.0 m/s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67%、0.00%,50.00%、31.67%,15.00%、0.70%,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SWV值分布分别为(2.24±0.79)、(5.06±2.87),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SWV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的SWV比值的分布,≤1.0、1.0-2.0、〉2.0所占比例分别为28.33%、6.67%,63.33%、45.00%,8.33%、48.33%,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以将甲状腺结节的弹性特征呈现出来,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诊断、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尿碘含量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0、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3250名18-82岁佛山地区居民的尿碘检查和甲状腺B超检查资料,分析尿碘含量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尿碘小于100—L时,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9.26%,100—300№几时,患病率为26.20%,大于300州L时,患病率为17.80%,尿碘水平与已经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无相关性(P=O.09)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直径分析,显示在存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随年龄增加,甲状腺结节直径呈上升趋势(P=O.001o结论:尿碘含量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无明显相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职工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方法 对既往无甲状腺疾病的2 008名健康体检职工甲状腺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2 008名职工中,男性960人,女性1 048人,检出甲状腺结节873人,总患病率43.5%,男性患病率39.6%,女性患病率47.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342.6,P<0.05);多发结节检出率高于单发结节;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χ2=10.9,P<0.05)。结论 高校职工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建议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密切跟踪观察,把甲状腺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列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9.
于航 《医疗设备信息》2011,(9):148-149,159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水平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4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手术后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49例患者中,诊断为甲状腺癌10例,诊断符合率66.7%;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诊断符合率78.6%;甲状腺腺瘤4例,诊断符合率66.7%。结论利用高频彩色超声能够很好的观察甲状腺结节,可以为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