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全平  李新奎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2):733-735,I001
目的:回顾分析了66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组包括1983-1996年收治的66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颈段27例,胸段13例和腰骶段26例,分别叙述临床表现为类型,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治疗。结果:66例均得到主时、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60例获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平均随访2年11个月,优良率为90.9%、有效率为97.0%。结论:(1)椎 神经鞘瘤并不少见,本组4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率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990年5月-2000年5月民治的脊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其中颈段8例,胸段21例,腰段1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脊椎造影、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诊断。结果:早期确诊率仅36%,术前确诊率为865。36例肿瘤获得全部切除术,6例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经1-10年随访,优良率91.6%,结论,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椎管内神经鞘瘤,能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为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保证。方法:53例椎管内神经鞘膜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颈椎行“单开门术”暴露椎管,胸椎用电磨行全椎板切除,腰椎则行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棘突的次全椎板切除,颈,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分别采用颈前路和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结果:随访45例,平均随访时间3.5年,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术式,能充分暴露椎管,手  相似文献   

4.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25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分别描述颈段(12例)、胸段(4例)和腰段(9例)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和MRI。19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大部切除。优良率为80%,3例术后复发再次治疗,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①详细描述了肿③部位、侵犯范围、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变化,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很有意义。②应遵循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识别及切片检查相结合的诊断程序。③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困难程度、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组织、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肿瘤在椎管内占位节段长,病变范围广,常常发展到椎管内外或者造成严重的脊椎结构和破坏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方法 本文总结了两例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一例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全部切除肿瘤。另一例采取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两例患者随访半年效果优良。结论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在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同时应解决脊柱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5 5岁 ,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双下肢抽搐、疼痛伴尿潴留 2个月 ,且进行性加重。入院前 1周出现行走困难。查体 :脊柱外观无畸形 ,腰段有压痛 ,双下肢肌力为Ⅳ级 ,会阴部、小腿内侧面及足背内外侧面感觉丧失。肌电图 :双侧胫前肌群和腓肠肌失神经元性改变。脊髓造影 :造影剂在L2 运行受阻 ,呈杯口状改变。手术所见 :L2 硬膜膨胀 ,饱满 ,无搏动 ,硬膜与珠网膜粘连。L1,2 处的马尾神经正中有上下带蒂的葫芦形包块 ,约 2cm× 2cm× 1 5cm ,与马尾神经粘连 ,包块有包膜 ,与周围神经界限清楚 ,褐色 ,呈菜花状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颈椎管内良性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至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颈椎管内良性肿瘤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43.8岁。22例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锥体束征等。术前行X线、CT和MRI检查,诊为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3例,脂肪瘤和椎管内囊肿各2例。完全切除18例,切除60%以上3例,切除25%并取活检1例。11例Ⅰ期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12.5个月。复发并再手术2例。JOA评分:术前为(6.52±1.10)分,术后为(11.42±0.79)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01)。手术改善率为(46.70±2.46)%,颈椎稳定性重建手术改善率为(62.37±3.58)%,其他手术方法的改善率(41.21±4.63)%。按JOA评定方法:优1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颈椎管内良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低,肿瘤切除不全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MRI(MRA)是鉴别诊断、指导手术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52例主动脉窦瘤病人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作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 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收治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 52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7~ 66岁 ,平均 2 9岁。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 46例 ,无冠状动脉窦瘤 5例 ,左冠状动脉窦瘤 1例。窦瘤破入右室 46例 ,破入右房 5例 ,破入左室 1例。主动脉窦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1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2 3例 ,房间隔缺损 2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2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有多种畸形同时并存 )。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7例。…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1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球瘤通常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发于四肢末梢内层的网织层内,特别好发于手指、足趾处。本院自1999年来共收治10例手指血管球瘤病人,经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椎管内脊膜瘤22 例,其中男3 例,女19 例,年龄18~73 岁,平均51 岁。术后随访18 例,随访时间平均3.5 年,优良率94.4% 。分析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提出了应根据脊膜瘤所在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颈椎行“单开门术”暴露椎管,胸椎用电磨行全椎板切除,腰椎则行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棘突的次全椎板切除,能充分暴露椎管,手术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有效地防止术后瘢痕粘连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42例脊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椎管内脊膜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39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随访3月~6年,3例复发再手术,1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手术优良率达9048%。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检查能确立诊断,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3月~2001年10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19例椎管内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9例中良性肿瘤116例(97.5%),恶性肿瘤3例(2.5%);治愈好转112例(94.1%),差5例(4.2%),加重2例(1.7%)。肿瘤全切除103例(86.6%),部分切除16例(13.4%)。结论: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重要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疗效评价(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脊髓神经功能评价方法,分析总结一组伤后3d内实施手术减压和/或固定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后第15d,23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ASIA神经功能评分法)9.12和9.30分,相差显著,14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分别改善0.43和1.43分,有改善。术后12个月随访,9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4.00和18.33分,相差显著,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0.50和1.00分,无显著改善。结论:伤后3d内实施手术脊髓减压和颈椎内固定术,可促进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作者报告棘突劈开、椎板后移回植的椎管扩大术治疗椎管狭窄症182例,使椎管容积扩大34.8%,横径扩大3.8mm,矢径扩大6.1mm。随访2年9个月,优良率86.6%,椎板愈合率96.9%。本文探讨少数椎板迟延愈合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斜切椎板、缝合固定和腰背筋膜与棘上韧带悬吊缝合等。术后卧床10~12周,用石膏型保护。作者认为本法能有效的预防术后脊柱不稳,顽固性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例通过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诊断的胸椎管狭窄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 随访1~84个月,平均41个月,其中优10例(50%),良7例(35%),可1例(5%),差2例(10%)。优良率85%。结论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致压物与脊髓的关系,合理选择减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并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随访总结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35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满意,优良率84.6%。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较好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Cobb's角矫形充分的优点,是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98例中获得随访的39例的X线、CT和MRI(24例)影像学资料,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片侵入倾向及对策。将爆裂骨折侵入椎管分为四类八型,宜采用Harrington器械钢丝或椎弓根螺钉钢板轴向撑开系统,使骨折复位,椎管容积恢复,毋需行后路椎管减压。本组取得良好效果。仅对骨片游离型需要切开椎管直接摘除骨片。  相似文献   

18.
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对1995年以来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骨片突入椎管的病例采用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影像学包括X线片、CT和MRI综合评价及Frankel评分法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椎管前壁成形与AF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