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报告成人髓母细胞瘤11例,占同期髓母细胞瘤的12.6%。结合文献对比就其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手术在不损伤脑干和重要颅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力求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和术后早期足量的放疗技术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35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2404例,就其发生率、发病年龄、常见部位、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了总结,并就脑胶质瘤、脑膜瘤的激光切除及囊性颅咽管瘤囊内注入同位素等疗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报道28例四脑室肿瘤的诊治情况。28例中,男17例,女11例;神经胶质细胞瘤24例,其它肿瘤4例。手术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对四脑室肿瘤的诊治原则、方法及对复发肿瘤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的颅-面联合入路.方法:采用经额颞颧下颌联合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的患者经远期随访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该入路暴露充分,对脑组织牵拉小,能在颈部控制颈内、外动脉,尽早辨认并保护面神经,对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报告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980~1990年),占同期儿童颅内肿瘤的14.49%。肿瘤主要发生于小脑蚓部。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多见,占85%;其次为行走不稳60%。主要神经学体征为眼底水肿占13例,闭目直立倾倒11例,一侧肢体肌力减退9例。此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多不良。早期诊断,手术争取全切肿瘤,术后辅以放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章翔  张志文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43-645
报道20例颅咽管瘤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11例肿瘤获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余5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7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2年),有14例(82.4%)恢复良好,4例(20%)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I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8.5%,与文献中报告的(22~61%)相仿。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92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予以分析。男性51例,女性41例。肺癌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其次为消化、生殖、泌尿系和乳腺肿瘤。男性以肺癌为首位,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为最多见。从病理分类看,腺癌最易向中枢转移,其次为鳞癌、绒毛膜上皮癌和内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是本病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本文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手术指征与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脑血管网状细胞瘤(Hemangi oretculo-ma)亦称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iastoma),是一种良性血管性肿瘤,如能及时诊断并彻底切除肿瘤,则预后是良好的。这种肿瘤比较少见,国内报告尚不多。本文将1956~1983年间住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网状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78例,男50例,女28例,平均年龄9.8岁。结果:64例获全切,14例次全切。术后1~3d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3.8%。随访59例,随访时间1~7年(平均3.8年),平均生存时间4.7年,5年生存率为47%。结论:在显微手术下争取达到肿瘤完全切除并尽量减轻脑干等结构损伤,术后及时予以放射治疗是降低手术死亡、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些脑肿瘤与眩晕有密切关系,凡是侵犯、压迫,或破坏前庭神经及其通路的脑肿瘤,都可导致眩晕和平衡障碍,尤其是天幕下的肿瘤,现介绍如下.1 常见引起眩晕的的肿瘤及临床表现1.1 天幕下肿瘤1.1.1 桥脑小脑角肿瘤 该部位的肿瘤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约占76.8%),其次是胆脂瘤、脑膜瘤.主要表现为眩晕(往往程度较重)、一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以至全聋.早期缺乏神经系统体征,容易误诊,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病灶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面神经麻痹以及患侧共济失调、肌张力下降、粗大的眼球震颤、声嘶及吞咽困难等,这是由于肿瘤分别压迫了三叉神经、面神经、小脑前庭联系纤维和后组颅神经核所致.  相似文献   

12.
<正> 据报道5%的脑瘤患者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尤以胶质瘤多见。系肿瘤本身血供丰富,生长快,易侵犯邻近血管,或肿瘤液化而继发出血。一旦血肿破溃进入蛛网膜下腔,就可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左额叶胶质瘤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被误诊,漏诊。 患男,29岁,以头痛5d,加重伴昏迷,呕吐2d之主诉于1993年11月28日就诊。入院前5d因连续两个晚上打麻将,始出现前额部及双  相似文献   

13.
报告9例脑肿瘤因损伤视交叉以上视路,而产生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并对这一视野改变的发生机制,不同部位肿瘤所引起的同向偏盲性视野改变的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讨论.指出有时视野的改变不伴有其他颅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而单独出现,详细的视野检查有助于对病变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4例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CT表现,肿瘤位于鞍上者5例,跨鞍上与鞍内者9例,囊性者11例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占位,环形,半环形强化或不强化,常伴有团状或蛋壳样钙化。实性3例呈不规则形或弥漫增大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不均匀/岛状强化。并讨论了颅咽管瘤的起源与发生,临床表现及预后、CT表现的病理基础以及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后颅凹肿瘤集中于小脑半球和蚓部、第四脑室以及小脑桥脑角等处,手术部位邻近脑干生命中枢及其他颅神经,手术难度大,时间长[1].手术技能的提高和显微技术的开展,可以提高其手术全切率.本文就手术切除后颅凹肿瘤的有关注意事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了采用手术新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累及中颅窝及鞍上,鞍旁肿瘤10例的体会,方法: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底肿瘤。结果:新的手术入中扩大了肿瘤的暴露范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本组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9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结论: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经额颞颧下颌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的颅-面联合入路。方法:采用经额颞颧下颌联合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显微上全切肿瘤的患经远期随访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该入路暴露充分,对脑组织牵拉小,能在颈部控制颈内,外动脉,尽早辨认并保护面神经,对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 6~ 3 4岁 ,平均2 5岁。临床主要表现 头痛 4例 ,呕吐 3例 ,呃逆 2例 ,视乳头水肿 4例 (其中眼底出血 1例 ) ,眼震 4例 ,共济失调 4例 ,中枢性面瘫 1例 ,耳鸣 1例 ,声嘶、吞咽呛咳、咽反向迟钝 2例 ,强迫头位 1例 ,椎体束征阳性 1例。全部病例均经 CT检查 ,1例行MRI检查 ,1例行脑室造影均证实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及效果 肿瘤最大 7.2 cm× 6.1 cm× 6.0 cm(胆脂瘤 ) ,最小 3 .0 cm× 2 .0 cm× 2 .0 cm(血管网织细胞瘤 )。术前 3 d行侧脑室外引流 3例 ,术中行侧脑室后角穿刺外引流 1例。全部行后颅…  相似文献   

19.
脑转移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神经系统并发症,约20%~40%的颅外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发生脑转移[1]。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其中肺癌脑转移率高达50%,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2]。随着MRI等诊断技术的提高,脑转移患者的检出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较  相似文献   

20.
脑干肿瘤多为胶质瘤,以往主要采用放疗和化疗,疗效差,生存率低。近年来我们切除脑干肿瘤4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36岁,头晕呕吐,右眼不能闭合7月入院,查眼底正常,双眼向右同向凝视障碍,右侧Ⅴ、Ⅶ颅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