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盲目的有效手段,其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两种方式。为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视力要预防和治疗术后排斥反应。我科1990年7月~2004年7月共对16例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905年,Edward Zirm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虽然术后排斥反应使移植片混浊、手术失败,但从此激励了眼科界对角膜移植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且不断改进手术技巧、手术器械,使角膜移植成为治疗角膜盲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对新生血管化的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导致手术失败问题仍然一直困扰着眼科界。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6,27(9):1413-1415
角膜移植是组织或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引起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尤其高危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转入角膜防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很有希望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基因治疗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使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共17例17眼,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与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最有效手段。角膜由于缺乏血管和淋巴管 ,因此具有相对的免疫赦免性 ,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较其他器官移植高。 2 0世纪 50年代初 ,Maumernee等通过实验证实供体角膜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1 ] 。目前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做好观察与护理 ,对于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现将我科于 1 999年 8月 - 2 0 0 0年 1 2月施行的 1 0 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病…  相似文献   

8.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静  周善璧 《重庆医学》2006,35(14):1323-1326
角膜病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是治疗各种严重的,药物及其他手术方式无法治愈的角膜损害的最终治疗途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免疫排斥反应是造成移植片衰竭、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何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是目前手术开展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角膜移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眼科角膜病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逐步应用到临床,这对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中药,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付伟  章丽萍  薛瑞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62-3963
角膜病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把病后变混浊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治疗疾病和美容的目的。统计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角膜移植手术722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通过积极及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症状,必要的支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0 6年 ,奥地利眼科医生EdwardZirm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开创了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先河[1] 。随着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 ,角膜移植术得到迅猛发展。在所有组织器官移植中 ,角膜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尽管这样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导致失败的最常见问题 ,而人白细胞抗原 (HumanLeucocyteAntigen ,HLA)是引起移植物免疫排斥的主要抗原刺激物[2 ] 。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在角膜移植中的应用和研究综述如下 :1 HLA抗原的概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在…  相似文献   

13.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21例(21眼),临床观察3~23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19眼(90.48%),发生排斥反应3眼(14.29%),复发1例(4.76%)。植片透明21眼,透明率为100%。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具有清除病灶彻底、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无内眼手术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免疫性角膜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TGF-β1局部应用治疗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免疫性角膜病的临床效果,为免疫性角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方法 局部应用TGF-β1治疗免疫性角膜病患者35例(35眼).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12例,蚕蚀性角膜溃疡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15例.全部患者均局部应用TGF-β1滴眼液,3次/日.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组,12例植片全部透明.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蚕蚀性角膜溃疡8例全部治愈;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15例全部治愈,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TGF-β1具有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的作用;能够阻止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破坏过程,改善角膜表面的愈合和再上皮化;可明显提高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晚期病变的治愈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油保存角膜治疗角膜穿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角膜穿孔患者,使用甘油保存的角膜材料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观察3~6个月。结果:18例患者15例保持角膜透明,3例角膜出现排斥反应而发生植片混浊或融解。结论:小范围角膜穿孔者,使用甘油保存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及角膜自身的免疫特点,角膜移植手术已成为目前最常见、成功率最高的移植手术,但免疫排斥反应尤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采用皮质类固醇、环孢菌素A等免疫抑制剂,可以防治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FK506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5年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变化、角膜植片的厚度及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失败发生的可能性。设计:纵向队列研究500例由同一名医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方法:再移植眼、双侧眼病例的一侧眼及不同意调查的患眼除外,共有388只眼参与研究分析。术后定期应用光学显微镜予以内皮细胞照相及角膜厚度测量,记录青光眼、移植排斥和移植失败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的30%在术后15年角膜仍保持有效透明。内皮细胞相对于术前供体水平丢失率为71%±12%(n=67),内皮细胞密度为872±348个/m m,角膜厚度为20.59±0.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21例(21眼),临床观察3~23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19眼(90.48%),发生排斥反应3眼(14.29%),复发1例(4.76%)。植片透明21眼,透明率为100%。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具有清除病灶彻底、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无内眼手术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基层开展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2眼角膜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6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1眼,及小梁切除四联术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1眼,合并眼前段重建1眼,板层角膜移植2眼,观察术后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12眼中视力≥0.05者8眼(66.7%),<0.05者4眼(33.3%),并发症中排斥反应5眼(41.7%),继发性青光眼1眼(8%)。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在基层开展角膜移植术对治疗角膜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角膜皮样瘤的疗效,我们对17例(1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及5例(5只眼)角膜皮样瘤患者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随访1~4年。翼状胬肉组和角膜皮样瘤组植片透明率分别为82.4%及100%。翼状胬肉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6%,角膜皮样瘤组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所有病例角膜中央厚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角膜散光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翼状胬肉组术后复发率为11.8%。结果表明板层角膜移植可使角膜完整、植片透明、减少散光、提高视力并降低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