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还乐 《山西中医》1998,14(5):17-17
对于缺乳的辨证一般主要分作气血不足、肝郁气滞2型。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缺乳之证型还有气滞血瘀、腑实积滞及先天不足3型,现介绍如下,与同道商讨。1气滞血瘀型患者多乳房饱满,憋胀疼痛,乳汁不下,面色红润或紫黯,舌质黯红,脉象沉涩。证属气滞血瘀,为乳腺导管瘀...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其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与气血失调有关。创伤性骨折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不和,而腑气不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则是创伤性骨折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本文概述了气血学说,简要介绍了创伤性骨折的病机特点,并以气血学说为基础对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洪永贵  郑玉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19-1420
郑玉玲教授认为气血是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由各种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日久成癌。气滞血瘀证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既有相同的症状,又有不同的表现,根据异病同治学说,应用理气活血法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惠琴  郅瑛  马挺 《陕西中医》2001,22(12):727-72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不足型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87例。结果 :总有效率 77.0 1 %。气滞血瘀型与肝阳上亢型的疗效显著高于气血不足型 ( P<0 .0 1 )。提示 :气滞血瘀、肝阳上亢是主要原因 ,使用本组中药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临床最多见。近一年来,笔者运用“一指禅推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40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小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见疼痛复发,总有效率为95%。证明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有关经穴具有调理气血,化瘀止痛之功能,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杨积武教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易受客观刺激及主观情绪影响,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乃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两虚为本,气滞血瘀为其标。提出标本兼治,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养心安神,配合西医,同时注重心理治疗,消除患者顾虑。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可分为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五型。现将笔者按上述标准纳入的100例颈椎病人的X线、CT、MRI特征相关性进行对比、总结,以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选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不同证型肩周炎的疗效并分析其治疗机理。方法:将150例肩周炎患者辨证分为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及气血虚型三组,予相同推拿手法,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均有远期效应(P<0.05)。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的镇痛疗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远期总分数及疼痛分数方面均优于气血虚型(P<0.05),三组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及气血虚型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7.3%、71.5%和51.3%。结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手法治疗肩周炎应按中医特点辨证分型。手法对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肩周炎更有效,而对气血虚型肩周炎的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属中医八法之消法,适用于气滞血瘀、气血积聚的各类疾病。妇女经水乳汁皆为精血所化生,妊娠与产育也离不开气血的润养,故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收到很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证候颈椎病患者证候类型、年龄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判断为气滞血瘀证51例、气血不足证46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所用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颈内动脉末端(TI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PSV、EDV和MFV)以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气血不足证患者双侧MCA、双侧ACA、双侧TICA、双侧PCA的血流速度(PSV、EDV和MFV)和双侧VA的PSV和MFV、双侧BA的PSV均有快于气滞血瘀证的趋势,其中左侧MCA的PSV,双侧VA的PSV、MFV,BA的PSV均明显快于气滞血瘀证患者(P均0.05)。气滞血瘀证患者左侧MCA的MFV、EDV及BA的EDV,气血不足证患者双侧ACA的MFV和右侧ACA、PCA的EDV,气血不足证和气滞血瘀证患者左侧TICA的MFV、EDV,双侧VA的PSV、MFV、EDV,BA的MFV、EDV,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均0.05);气滞血瘀证患者左侧和气血不足证患者双侧MCA的PI、RI,气血不足证患者双侧和气滞血瘀证患者右侧ACA的PI、RI,气血不足证患者双侧和气滞血瘀证患者左侧TICA的PI、RI,气血不足证患者左侧PCA的PI和右侧PCA的PI、RI,气血不足证和气滞血瘀证患者双侧VA和双侧BA的PI、RI与年龄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频谱频数部分指标可以反映颈椎病患者证候的不同;不同证候颈椎病患者随年龄增大,TCD指标会出现相应的减退。上述变化特点与不同证候间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相一致,丰富了中医辨证的内涵,为颈椎病标准化、客观化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观察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将37例患者分为三组,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寒邪凝滞型、气血亏虚型。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痛经1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痛经129例彭恩衍(江西省洪都中医院针灸科南昌330008)关键词痛经针灸疗法临床报道中医学认为痛经多是内伤气血,外感寒湿及情志所伤等多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于胞宫所致。针灸治疗痛经疗效颇佳。笔者临床十几年来用针灸治疗痛经129例,...  相似文献   

13.
总结赵泉霖教授辨治经行腹痛经验。赵教授认为,经行腹痛主要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两虚三方面的证候为主。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导滞、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寒凝血瘀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温经散寒汤加减;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用圣愈汤加减。  相似文献   

14.
宫内节育器(IUD)引起的月经失调,中医学认为是金刃所伤,胞宫血络受损,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所致,瘀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气虚、血热是其病理基础。按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阴虚血热、气血两虚三型,采用活血化瘀、有阴清热、益气健脾三大治法,临床实践证明,其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余慧庄 《新中医》1995,27(11):28-29
运用药补针泻疗法治疗继发性闭经余慧庄继发性闭经的发生机理主要是冲任二脉以及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临床分虚证实证。虚证多因肝脾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血海空虚,经脉不能盈满所致。实证多因情志刺激,肝气郁结,痰湿阻滞,气滞血瘀,冲任二脉不畅,经血不得而下。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推拿对不同证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在同期对210例该病患者进行推拿治疗观察,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的有效率为100%,痰瘀交阻型为38%,风阳上扰型为74.5%,气血亏虚型为7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最适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病性属本虚标实,肾虚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为发病之标。现就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气血病变的经络诊断检查法,并进一步应用该方法鉴别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对血瘀和瘀血的治疗,遵循经络诊治这一传统医学的诊疗体系,汉方治疗与贴药治疗并行。  相似文献   

19.
针炙止痛举隅南京市中医院(210001)苏志峨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疼痛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其生成,有因实而致病,如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或虫积食积,或跌打损伤,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也有因气血不足,...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痢疾”、“泄泻”范畴,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气血腐败,导致气血亏虚。笔者运用中药分型辨治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