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引言血管球瘤是来源于动静脉吻合处的血管球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四肢末稍,尤其是甲床处,但是少数血管球瘤也可见于膝盖骨,胸壁,胃,眼睑,鼻,纵隔,直肠,宫颈,阴道,胫骨,肠系膜,心脏,气管,阴茎,横纹肌,关节囊,肾及荐骨前畸胎瘤内等,1924年Barre首次报告血管球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管球瘤内有多数厚壁的血管或多量毛细血管,其外为多层血管球瘤细胞所围绕,其形态大小较一致。但恶性血管球瘤的主要特征是浸润转移而不是异型性。血管球瘤几乎均为良性,恶性血管球瘤罕见。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在手术放大镜下操作。本瘤位于皮肤,须与汗腺的小汗腺末端汗管瘤鉴别,少数发生在手足以外部位的血管球瘤,要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血管外皮细胞瘤细胞不如血管球瘤一致,细胞境界不清,排列不规则,血管的形态奇异,如树枝状或鹿角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部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3位手部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5个月到1年的随访。诊断手部血管球瘤的方法要从手术治疗、临床的主要特点进行。结果:在患有手部血管球瘤的53位患者之中,有5位患者为手掌部血管球瘤,有48位患者为甲下血管球瘤,手术切除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成功的概率是100%。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同临床诊断结果符合,切口愈合为一期。结论:通常情况下在手指甲下发生血管球瘤的情况较多,在手掌侧发生血管球瘤的情况比较少,在临床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十分的明显,与X线检查相结合诊断较为容易。手术切除在显微镜下进行,具有良好的预后性。  相似文献   

4.
手指血管球瘤为一少见良性肿瘤:Ott-ley(1924)收集文献经病理证实的血管球瘤有137例,发生在手指的有70例而甲下肿瘤占49例。因此手指血管球瘤并非罕见,国内仅有少量报导。易被误诊,如能及时确诊,手术简便,效果佳。我院曾治疗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表。讨论血管球瘤是起源于血管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四肢皮下。1812年 Wood 首先发现并称其为“疼痛性皮下结节”。1924年 Mass-on 正式命名为血管球瘤。它好发于手部,尤  相似文献   

5.
血管淋巴管瘤(hemolymphangioma)是一种罕见类型的淋巴管瘤,表现为血管和淋巴管相混合,又称脉管瘤,常发生于婴幼儿,且多位于体表等部位[1]。成年人血管淋巴管瘤发生率极低,文献报道很少;目前文献报道的发生部位多位于头颈部,鲜见于脾脏、胰腺、腹膜后、食道、胃、小肠、直肠等[2];而位于小肠系膜内的血管淋巴管瘤仅有3例中文文献报道[3-5]。本文报道1例小肠系膜内血管淋巴管瘤,同时对小肠及小肠系膜内血管淋巴管瘤文献复习,并对其进行解剖分型。  相似文献   

6.
张兴志 《吉林医学》2006,27(7):841-841
血管球瘤为较少见外科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因其瘤体比较小且不触碰时疼痛不明显、而触摸时又难以触到瘤体.有经常被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如果能够及早确诊和及时手术切除则疗效满意,且疗效确切可行。笔者自1991年-2003年以来共诊治6例多发性血管球瘤。病患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瘤体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球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珍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205-1206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发生在动脉直接连接静脉之处血管球细胞的一类少见肿瘤,常见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鼻、咽、骶尾等处,发生于胃壁的血管球瘤极为罕见。本组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及我院1995~2005年诊断的血管球瘤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中90例小儿脉管瘤为同期病检小儿肿瘤的29%,其中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之比为11.3:2.8:1。血管瘤中以毛细血管瘤居首位,次为海绵状血管瘤等;淋巴管瘤3/4为囊性淋巴管瘤。发生年龄以新生儿和婴儿期为多,次为学龄期Ⅱ等,其中淋巴管瘤多发生在7岁以内,血管淋巴管瘤多发生在三岁以上。发生部位依次为四肢、头颅、躯干、内脏等。本组发生于肝脏3例、肠系膜3例,其中3例死亡,占内脏的50%。  相似文献   

9.
血管球瘤是起自血管球瘤的一种少见病变,多见于四肢,发生于头颈部者罕见。作者报告11例鼻腔血管球瘤。血管球瘤是血管球体发育畸形或增殖而形成的一种良性病变。易与非嗜酪性副神经节瘤相混淆。后者易误诊为血管球瘤。球体是原始动—静脉间的吻合。其通道称之为苏—奥管。系由几层散在的球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围绕。有些大细胞浆呈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CT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单房囊肿3例,多房囊肿4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7例均密度均匀。手术病理证实圆肠系膜、网膜系膜及结肠系膜下各1例。结肠系膜及空肠系膜各2例。结论: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萍  朱正龙  戴黄琼 《中外医疗》2010,29(32):16-17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5例中3例为经典型血管球瘤改变,1例为粘液样型血管球瘤,1例为非典型血管球瘤。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5例Vimentin(+),3例Actin(+),CK、Myoglobin、desmin、Syn、CgA、S-100、EMA、LCA、CD31、CD34均(-)。结论血管球瘤最常见部位为指甲床下,但也可见于正常血管球细胞较少甚至缺如的部位,在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多发生在四肢末端,而发生在食管上的血管球瘤实为罕见。我院手术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女,39岁。因进食有阻挡感8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食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诊断和手术方法 .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13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发生部位在拇指甲下1例,示指甲下4例,中指甲下2例,甲旁1例,环指甲下3例,小指甲下1例.13例均在放大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个月~1年,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手指功能无障碍,指甲生长完好,随访时未见肿瘤复发,手掌皮瓣成活良好.结论 血管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 方法 分析1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行3D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胃血管球瘤,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 胃血管球瘤发生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以胃窦部为多见,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手术切除是安全的,术后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手指血管球瘤8例报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郑承泽,黄忠录血管球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位,但以手指足趾末节多见。我科自1984年以来收治手指血管球瘤8例(均病理证实),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报告如下。1临床资科(见表)附表八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血管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5例血管球瘤的超声特点、临床表现等资料,并与45例神经鞘瘤、14例血管平滑肌瘤相比较。结果:血管球瘤、血管平滑肌瘤以及神经鞘瘤在性别、年龄、分布、长径、前后径及痛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其他2种疾病相比,血管球瘤临床特点为好发于年轻女性,病灶较小,主要分布于指趾,常伴有特征性疼痛。在超声下回声均匀程度以及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方面3种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瘤具有较特征的临床与超声表现,高频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性血管球瘤及其亚型为发生于正常血管球改良的平滑肌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少见,以50岁以上者居多,占软组织的2%以下.血管球瘤大多为单发,10%的病例为多发性,全身都可发生,好发于指(趾)甲床区、腕部掌侧面及前臂的皮肤及软组织.少见部位包括胃肠道[1]、阴茎、膀胱、纵隔、神经、骨和肺[2].良性血管球瘤常伴疼痛,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谭聪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09-109
目的分析甲床缘切口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在2007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26例采取甲床缘切口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后完整的切除血管球瘤。结果术后患者的切口均属于I期愈合,无误诊现象,术后经过1年随访,患者手指疼痛完全消失,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手指发育正常。结论甲床缘切口在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中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的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玲玲  杨文钦 《海南医学》2014,(8):1232-1233
肠系膜淋巴管瘤为腹腔内囊性肿物,超声显示腹腔内囊性肿块诊断明确,因其无创性、可重复率高,易于鉴别诊断,为该病的检出首选方法。笔者曾超声检查巨大降结肠系膜淋巴管瘤l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623-1624
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 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 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 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 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 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