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石榴中存在的众多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对石榴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全球相关领域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多酚类物质是石榴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防癌、抗菌、润肤美容、降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其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和鞣花酸等。本文对其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石榴多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石榴皮、石榴内瓤和石榴籽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建立了石榴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对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并对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PLC图谱可见石榴皮与石榴瓤之间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别,仅成分含量有所不同,而石榴籽与其他二者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33%,0.59%,石榴瓤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38%。石榴籽中仅检测到鞣花酸,质量分数为 0.01%。由此可见,在石榴皮饮片净制过程中应去净石榴籽,以免影响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内瓤在保证充分干燥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富含了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种单体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冬虫夏草及其单体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在检索近几年来有关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冬虫夏草的单体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冬虫夏草的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目前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冬虫夏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灵芝甾醇类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关于灵芝抗肿瘤的研究,多集中在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研究,甾醇类成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笔者认为甾醇、三萜和多糖共同构成灵芝抗肿瘤的物质基础。甾醇的抗肿瘤作用不容忽视,多种甾醇类单体成分报道具有抗肿瘤活性,如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等;在甾醇组分(多个有效单体成分构成)层次上研究灵芝抗肿瘤物质基础,更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系。文章对近年来灵芝中发现的甾醇类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鞣花酸属于天然多酚化合物,其药理活性十分广泛,经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结果发现鞣花酸主要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降糖、降脂、保肝、保护心肌和神经、预防骨质疏松、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鞣花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更深入研究鞣花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12)
茯苓酸是中药茯苓的特有成分,也是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与药效有关的药理活性。目前茯苓酸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对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茯苓酸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镇静催眠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茯苓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榴是石榴科植物。近年来,随着老药新用的提出,石榴所具有的抗肿瘤作用等药效以及它的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本文综述了石榴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石榴药用功能的合理开发和维医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原代大鼠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脂代谢影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原代大鼠前脂肪细胞方法,观察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脂肪细胞内脂生成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石榴叶鞣质和鞣花酸对脂肪细胞中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脂蛋白脂酶(LPL)和葡萄糖-3-磷酸脱氢酶(GPDH)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脂分解,降低胞内脂含量。并且上调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下调肥胖基因(ob)。结论:石榴叶鞣质可以抑制脂肪细胞内脂的生成,并能促进脂代谢,鞣花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与石榴叶鞣质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粗提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的总三萜及总甾醇含量;研究3种粗提物及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活性与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粗提物的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通过H22荷瘤小鼠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该真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及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乙酸乙酯粗提物中总三萜含量和总甾醇含量最高,石油醚次之。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去氢齿孔酮酸,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去氢齿孔酸,阿里红酸A和阿里红酸C。在体内实验中,乙酸乙酯层抑瘤率效果最佳,当浓度达到1 000mg·kg~(-1)时抑瘤率为64.65%,与阳性药5-氟尿嘧啶(5-Fu)的抑瘤率(59.98%)接近,并且免疫器官指数均有一定的变化。单体化合物2(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抑瘤率为75.13%,与阳性药物CTX(81.76%)抑瘤率接近,比阳性药5-Fu高。其余4种单体化合物也有一定作用效果。结论: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这5种单体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对机体的免疫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5种单体化合是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药用拟层孔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是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藁本内酯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左爱华  王莉  肖红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50-3353
藁本内酯在川芎、当归等伞形科植物中含量较高,在1%左右,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并具有多种与药效相关的药理活性.目前藁本内酯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其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化合物.文中就近年来藁本内酯在神经保护、舒张血管、抗癌抗肿瘤、镇痛消炎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以及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藁本内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多个国家的传统民族药中作为抗癌药物使用。余甘子含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水提物抗癌活性极为明显,本文对余甘子中单体成分及提取物的抗癌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余甘子抗肿瘤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百合科(Liliaceae)藜芦属(Veratrum)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生物碱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二肽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甾体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分离得到的新异甾体生物碱,及在化合物单体层面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化合物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等,并结合蒙药藜芦“泻痞”应用的文献研究,提出了其中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该文献研究为藜芦甾体生物碱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研究思路,并为蒙药藜芦抗肿瘤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豆根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用药历史悠久,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目前已从山豆根中鉴定出200多种化合物,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等,其中生物碱为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山豆根作用广泛,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均有调节作用,具有抗肿瘤、抗炎、护肝、降压、提高免疫、解痉止泻、升血糖等诸多药理作用。综述了山豆根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为山豆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鹿  廖翠萍  杨秀娟  董世奇  樊慧蓉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732-2744
诃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在云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均有分布,诃子在我国中医临床用药广泛,在蒙药、藏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诃子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酚酸类、鞣质类、三萜类、脂肪族类、黄酮类、挥发油、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解毒、抗菌、强心、抗炎、免疫调节、抗微生物、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文献,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诃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核心理念,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药动学、新临床用途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诃子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为诃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利青  张占刚  付岩  徐颖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568-4572
桂皮醛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桂枝或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烯醛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抗菌、降糖、抗肥胖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为预防保健的天然药物具有较好临床和市场潜力。该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桂皮醛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桂皮醛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喻昌燕  孟令杰  姜念  李三华  肖毅  刘云 《中草药》2021,52(4):1206-1220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us的干燥全皮,已纳入壮药名录。作为一种民族药,常用于满族、回族和朝鲜族的民间药方,具有清热解毒和利水消肿之功效。目前已从蟾皮中发现100多个化合物,包括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吲哚生物碱类、蟾蜍环酰胺类以及甾体类等成分。随着国内外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蟾皮单体成分呈现诸多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抗乙肝病毒、强心等,并且对特异的药物代谢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查阅近20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对蟾皮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单体成分与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蟾皮更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秋茄(Kandelia candel)属于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属(kandelia),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在广西沿海地区被民间用作药物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萜类、酚酸类、有机酸、甾醇、含氮化合物、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秋茄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和血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深入总结秋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须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须为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性。作者查阅了近35年中外文献,综述了国内外玉米须黄酮类化学成分结构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随着仪器和科技的进步,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目前已从玉米须中分离出29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木犀草素,芹菜素)、黄酮醇(异鼠李素)、异黄酮(芒柄花素)和黄酮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玉米须黄酮具有调节血脂、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活性、抗癌、抑菌性、抗疲劳等药理活性。然而,大多数研究对象是天然黄酮,不同单体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未能正确的归属化合物结构和活性。此外,药理活性的研究仅处于体外研究阶段,还需要临床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蟾酥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临床用途较广。通过对蟾酥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已确定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蟾蜍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等化合物。随着国内外对蟾酥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机制也日益清晰,主要被用于抗肿瘤、强心、抗菌、镇痛等方面,甚至用于局部麻醉,且治疗效果显著。对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蟾酥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拳参作为传统的中药之一,在我国一直被用于治疗痢疾、腹泻、急性胃肠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痔疮出血和毒蛇咬伤等。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没食子酸及拳参提取物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及分析,总结出拳参可增强免疫调节,保护心脑血管、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所含成分有挥发油类、有机酸及酚类、黄酮类、糖苷类、萜类、甾类皂苷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拳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研发前景广泛,目前,尚未见其系统而详细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书籍、检索文献、搜索数据库,对拳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内容进行综述及前景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拳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