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把"辨证论治"做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总结出确定病因、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的"三定"规律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客观步骤,而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规律则是提高论治准确性的主要方法,之后再考虑"三因制宜"的原则。"三定三对三宜"既是存在于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重要方法,及提高辨证论治的主观辨识结论与临床病证客观存在吻合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漫长的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经验是形成稳定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必由之路,故将碎片化的个体诊疗经验上升为诊疗规律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关键问题。提出中医师个体化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是一种自洽的知识体系,是医生、特定患者群、治疗方案间不断完善达到和谐成熟的过程,也是名医成才之路,将辨证论治知识体系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建模技术表达出来,实现"病-证-治-效"等层面表达个体诊疗规律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辨证论治规律。方法:用微观证治学,对脑梗死病例证治、理法、方药分析研究。结果:阐明了脑梗死危险因素,微观证治学理法方药。结论:为脑梗死高危险因素,提供了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近几十年来,证本质研究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最主要的攻关对象.  相似文献   

6.
许鸿佳  邱锋 《光明中医》2012,27(3):606-608
通过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综述今年来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状况.中医药对痤疮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将“辨病”与”、“辨体质”相结合,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认为必须遵循方证对应辨证论治观。这是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而六经辨证只是一个简要大略的提纲。这种论点是经过无数次临床总结所证实。值的指出:此论是学好《伤寒论》理论及用好方药的指南。  相似文献   

8.
岳美中老大夫医话二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读的古医书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读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医走精准发展路是改变自身弱势学科地位的必然趋势,真实世界与大数据技术能解决辨证论治存在的客观证据与精细化、量化不足的难题,据此本研究在既往肯定痰瘀辨治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 RH)有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真实世界和大数据技术的RH痰瘀互结精准方药方案的思路和方法,为解决辨证论治中方药方案精准的共性技术提供方法学上新发现。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最早论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经典医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张仲景在《金匮》首篇便以“肝病传脾”开启并概括了其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对后世论述和运用脏腑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述言简意赅.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方法、特点与优势.达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统一.下面以肝脾为例,试探讨并分析其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1.
癌性纳差是目前肿瘤疾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疾病治疗及生存时间的综合征。目前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癌症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各种经验方、成方等较少,且该类方剂无系统的组方规律研究,隐性规律不能被挖掘,使得临床用药难以创新性发现与认识。该文基于灰色理论并联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癌性纳差方剂的组方规律。通过自建"癌性纳差处方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出35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组合,并演化得到不同证型下的新处方4首。中医治疗癌性纳差的方剂以健脾益气为主,需注重以温补肾精、调理肝肺之气为辅,用药应考虑阴阳的互根互用,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以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构成的灰色筛选法,可以实现对方剂组方规律的主客观分析,筛选出的基础新方,能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癌性纳差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探索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证候、组方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药诊治COVID-19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尽可能全面的检索2020年2月20日之前中文数据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及网页中的相关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诊疗方案中的分期、证候、方剂、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Liquorice、Gephi软件分析分期用药分布,进一步探析COVID-19的组方和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个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共计27个)。临床最常见的是以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为分期标准,频次最高的证型为内闭外脱证,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为麻杏石甘汤,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在疾病初期苍术与麻黄合用的频次最高,在疾病中期石膏与麻黄合用频次最高,在疾病后期半夏与砂仁合用的频次最高。结论:总体来说,各诊疗方案在辨证、选方、用药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证候、方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气候、地域、体质、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疾病的病性、临床症状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对COVID-19的诊疗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刘倩  孙兰军 《天津中医药》2013,30(4):195-196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国医大师诊治肝郁证候的医案,发掘肝郁证候的诊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的国医大师肝郁证候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40位国医大师共258则医案,肝郁证候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食少、疲乏、月经异常等,常兼夹脾虚、血瘀、湿热、痰湿等证候,遣方用药多以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温胆汤等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候具体化裁。结论:国医大师针对肝郁证候治疗的用药平实,重在辨治与精准用药,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并建立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以便更好地传承推广。方法 从已建立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病数据库中抽取肺痿相关症状、证候数据,设计贝叶斯统计来计算症状和证候先验概率,提出通过对数“比值比”确定证候阈值、症状分值,以规则量化形式得出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辨证分型经验,并使用拉普拉斯平滑改进贝叶斯统计和分值计算方法,提高得到经验的稳健性。结果 得到规则量化形式的名老中医治疗肺痿辨证分型经验,使用原始数据测试规则,分类准确率平均为96.72%;当使用部分数据验证规则时,分类准确率平均95.06%;得到规则与中医临床诊断一致性分析显示,其表虚证、肺脾气虚证等大多数规则对应的症状分值均符合中医临床诊断,较好地揭示出名老中医的辨证和临床经验。结论 设计的方法能有效地挖掘出名老中医对肺痿证候的辨证思想,较好地量化症状与证候之间的关系,为肺痿疾病的临床证候分型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现代科研应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目标,而从辨治理论的细化着手。辨治细化是为了辨证和用药更加细致、具体和规范,使之能更为准确的指导临床诊疗。证结构、症规范、辨证量化和辨证标准是证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用药细化则应以药效、药量、方剂结构为主体。由于中医的思维逻辑以多因素辨析为基本模式,因而瞄准中医辨治核心之"证、症、方、药",围绕"组团、主核、多向关联"展开科学研究,是中医传统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认知科学是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知觉、学习、记忆、推理、语言理解、注意、情感和统称为意识的高级心理现象,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提升智能和技能水平。本文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讨论,认为研究中医需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等认知科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以丰富中医研究的思路,希望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疾病、证候、方剂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途径等方面,探讨建立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围绕证候病机及其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这一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论述建立以“方剂”治疗效应为比较参照体系的可操作性.坚持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剂干预治疗效果作为比较参照系统,基于中医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的认"证"方法,不断积累、完善,由此建立具有坚实临床科学基础的证候标准,可能成为当前病证结合、证候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再议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很多,各有特色,但不易推广。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目的是综合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丰富及规范证治内容。在此项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理念:动态时空、内实外虚、多维界面是证候具有的特征;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是证候研究的依据;提取证候要素,厘定证候靶位,进行应证组合是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步骤;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临床证候研究的主要原则;系统对照,回顾验证,互补互动是深化证候研究的重要措施。面对证候这样高度非线性的研究对象,我们预期达到广义相对论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