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男,17岁。左枕颈部疼痛5个月。查体:强迫头位,颈部活动受限,左枕部痛觉过敏,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右侧亢进。MRI检查显示延-颈髓交界区左前方长T_1、长T_2梭形异常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主体于椎管内,相应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严重受压移位。病灶无增强。以延-颈髓腹外侧蛛网膜囊肿收住院。经左侧枕下外侧入路行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囊肿将C_2神经根明显挤向后方。囊壁呈灰白色,其内为无色透明液体,大小约为1.5cm×2.0cm×3.0cm,与蛛网膜下腔及临近的枕大池不相通,囊壁被完整取出。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理检查为被覆立方及柱状上皮的薄层囊壁组织,诊断为神经上皮性囊肿。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男,18岁,因大小便功能障碍5年伴右侧肢体麻木、疼痛半个月入院。脊柱MRI示颈、胸、腰骶段椎管内见条形长T_1/T_2信号,其内见局部斑片状短T_2信号,中央管扩张;腰3/4椎管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呈稍长T_2、T_1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大小约1.1 cm×1.3 cm;脊髓呈牵拉变直改变,圆锥下移;骶_(1~4)椎管内见囊状长T_1、T_2信号,大小约2.0 cm×6.1 cm(图1A~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在袖套内切除偏一侧椎管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11例疑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袖套内人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全部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肿瘤为偏脊髓一侧骑跨椎间孔生长,形态为非明显哑铃彤,椎间孔扩大明显.肿瘤位于颈段者7例、胸段者2例、腰段者2例.结果 1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第4天即可下床活动,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发牛.结论 经扩大的椎间孔袖套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对椎旁肌及韧带的损伤与半椎板切除入路相同,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偏侧的骑跨椎间孔生长的非哑铃彤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4.
呈亚铃型生长的椎管内肿瘤并非少见.文献统计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7~14.2%其中颈段占33~57.5%,胸段占34-42%,腰骶段占8.5~25%.在胸、颈段者多为神经元性肿瘤,其中胸段占92.6%、颈段占85.2%.椎管内—纵隔的亚铃型肿瘤有13.2%为后纵隔神经元性肿瘤.这种肿瘤的病程与一般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无特殊差别,椎间孔扩大及脊椎骨质破坏和萎缩较明显.作者提出以下主要诊断根据:1.临床上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或脊髓受压表现,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动力学以及脊髓造影等阳性资料.2.X线摄片发现相应椎间孔扩大和破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16岁。因“掷铅球时腰部扭伤后疼痛1d”于 1999年3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腰部左侧椎旁肌压痛明 显,L1、2棘突轻度后突畸形。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腰 椎X光片示:腰骶椎体后缘吸收明显,椎间孔扩大,椎弓根 间距增大。腰骶MRI示:腰2以下巨大硬膜囊,最宽处约 4cm×4.8cm。诸椎体后缘骨质吸收,腰椎过度前弓,椎间孔 异常扩大,L2 3伴椎间盘突出,L3椎弓根缺如。临床诊断 先天性巨大硬膜囊畸形(腰骶段)。针对腰扭伤予以卧硬板 床休息1周后不适症状消失出院。嘱患者避免负重和腰部 剧烈活动。患者近3年身体生长较快,身高1.58米至 1.…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67岁男性,因右下肢麻木半年余、右髂腰痛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神经纤维瘤病、放疗、多发病灶、椎管外病灶等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髂腰部、下腰部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右大腿前部麻木,感觉减退;右髂腰肌肌力3级,右股四头肌肌力3级,右胫前肌肌力3级,右腓肠肌肌力3级,右······3级,右指跖屈肌肌力3级;病理征未引出。腰椎MRI平扫+增强示:腰2右侧椎旁见斑片样长T1、长T2信号,腰2椎管内见结节状信号影,经右侧椎间孔向椎旁延伸,明显不均匀强化,大小约1.9 cm×1.5 cm(图1A~C)。术前诊断为右侧腰2椎管内外沟通型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2岁。因进行性头痛并恶心、呕吐1周入院。体查:面部及左侧髋臀部广泛皮肤结节。CT示右侧脑室占位病变密度不均,部分密度很高,室间孔囊性病变,室周多处钙化,双侧脑室扩大;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孟氏空区见囊病变,边界清,大小约4.0cm×3.5cm×3.9cm,实性部分呈结节状,位置靠近右侧侧脑室前角,呈等T1信号,其中混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脊髓机能状态,并结合磁共振影像学(MRI)及X线放射学探讨其病理生理形成机制.方法对23例MRI显示为多椎间脊髓压迫的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电刺激-脊髓硬膜外记录、经脊髓硬膜外刺激-脊髓硬膜外记录、经正中神经刺激-脊髓硬膜外记录的三种脊髓诱发电位进行颈脊髓机能测定.结果17例患者(73.9%)显示为颈脊髓单一椎间的障碍,其中10例位于C3-4、5例位于C4-5、2例位于C5-6.另外6例患者(26.1%)的正中神经刺激-脊髓硬膜外记录结果表现为多个或两个椎间的障碍.结论在MRI影像学上显示为多椎间脊髓压迫的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多数在脊髓电生理上:表现为单一颈椎椎间的脊髓白质损伤,特征是不仅脊髓后索的感觉传导束,而且侧索的皮质脊髓束也受到损伤.结合X线放射学结果分析,C3-4或C4-5颈椎椎间的过大活动度或不稳是导致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传导束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女,53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胸12~腰1水平压痛、叩击痛;双下肢股四头肌肌力左侧Ⅳ级、右侧Ⅲ级,胫前肌肌力左侧Ⅳ级、右侧Ⅳ级;耻骨联合水平以下及双下肢内侧浅感觉障碍,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踝反射亢进。术前胸腰椎增强MRI示胸8水平硬膜下占位病变,局部沿左椎间孔蔓延,脊髓受压;胸12~腰1椎体平面髓内囊性占位(图1)。经科室讨论决定分期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Ganglioglioma)占脊髓肿瘤的1.1%,而脊髓园锥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在文献中尚未见报导。本文报告一例成功摘除后经组织学证实的园锥脊髓内神经节神经胶质瘤。患儿男性、2岁半,系正常妊娠和分娩,一岁时出现步态失调呈鸽步(Pigeonlike),入院前两周加重并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而于1983年3月2日入院。检查:步行时双踝外翻,双下肢肌无力,以近端为重,肌张力和腱反射均减低,左侧Babinski(十)。右侧T_(12)水平以下有感觉障碍。脊椎X线照片显示T_(10)~L_2椎管增宽,经腰部和C_(1-2)侧方穿刺行脊髓腔造影检查,椎管内梗阻显示为硬膜内髓内病变,病变位于L_2-T_(10)。将T_(10)-L_2椎板切除经探查证实为髓内肿瘤,肿瘤囊壁较厚、富于血管,在显微手术下行肿瘤切除,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神经节神经胶质瘤。术后近端肌力逐渐恢复,15个月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脊膜瘤19例,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以女性多见,疼痛少见,多出现囊变,T2WI多为等信号;而神经鞘瘤以男性多见,多有疼痛表现,囊变较少,T2WI多为高信号。34例肿瘤均全切除;全椎板切除28例,半椎板切除6例。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和脊髓缺血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T2W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管脂肪瘤为包含成熟脂肪细胞及异常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躯干及四肢皮下组织,发生于椎管内少见,尤其浸润型发生率更低,随着MRI的应用的普及对此类肿瘤认识的程度增加,相应报道有所增加.现将我院经病理确诊的l例胸椎椎管内硬膜外浸润型血管脂肪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就诊.患者1年前因蹲位时间长后出现双下肢麻木,后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神经系统查体:平肚脐下3cm以下痛觉、温度觉减退,双下肢腓肠肌萎缩,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减弱,双下肢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Chaddock征阳性. MRI表现:胸10-11椎体水平椎管内脊髓外可见不规则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见图1A、B),压脂像呈高信号(见图1C).静脉注入Gd-DTPA后观察,胸10-11椎体水平椎管及相应水平左侧椎间孔内见不规则形明显均匀强化影,局部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移位,受累椎间孔增宽、硬膜囊后缘见条状强化及椎体明显被侵袭受压.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性,51岁,2008年12月因右侧臀部、双侧下肢疼痛于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站立时疼痛加重,平躺时减轻.行头颈胸腰椎MRI检查显示枕骨大孔平面、C3、T12~L5平面多发性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颅内双侧听神经区未见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临床与头颅MRI影像表现,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EC的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平扫序列T_1WI、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脑桥小脑角池12例(左侧7例,右侧5例),桥前池3例,脑实质内2例(右侧枕叶1例,左侧额叶1例,病灶均发生于皮质区或皮质下区),左侧外侧裂池1例,枕大池1例,四脑室1例。其中4例病灶同时受累桥前池、鞍上池、侧裂池及环池等多个脑池间隙;全部病灶均呈囊性改变;13例长T_1WI、长T_2WI信号,4例T_1WI、T_2WI为混杂信号,3例T_1WI、T_2WI均为高信号;11例T_2FLAIR序列检查结果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散在的絮状稍高信号影,6例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DWI序列检查结果为19例高信号,1例低信号。结论 EC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FLAIR及DWI序列MRI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椎椎管内(颈髓3~8)良性肿瘤80例,其中神经纤维瘤68例,脊膜瘤12例,以硬膜下及亚铃型居多,76%累及颈髓2~3个节段,而神经纤维瘤的半数是以颈髓5~6为中心。本组近半数以颈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神经纤维瘤更多见,其与肢体麻木,力弱和肌萎缩均有一定的定位意义,神经纤维瘤者多有椎间孔扩大,辅助检查以脊髓碘油造影确诊率最高。本组术后复发者占17.5%,复发的神经纤维瘤均为亚铃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0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脓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3例,小脑脓肿和枕叶各1例。术前颅脑MRI平扫+增强显示脓肿直径3.00~7.90 cm,平均(5.06±1.48)cm。术后1周内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1.33±16.61)个月。术后3个月,10例GOS评分均为5分。术后6个月,复查颅脑MRI平扫+增强显示,5例脓肿基本消失;5例残余病灶直径0.5~1.6 cm,平均(0.55±0.64)cm;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考虑为囊壁未完全吸收,未做特殊处理,继续随访观察,直至复查MRI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神经内镜可以在直视下抽吸治疗脑脓肿,具有安全、直观的特点,是治疗脑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受伤原因、出现症状时间,并在入院后24 h内行脊髓MRI检查。脊髓损伤程度根据美国ASIA分级评定。结果本组患儿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致病原因包括颈部扭伤2例、臀部着地4例、腰部轻微外伤2例、舞蹈后下腰动作不当4例。受伤到出现症状时间在30 min~48 h,受伤后到入院时间在3 h~5 d。2例颈部扭伤患儿中,1例患儿颈髓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儿颈胸髓MRI可见C_1-T_(12)内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另外10例患儿中,5例患儿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儿T_4-L_5之间可见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根据ASIA损害程度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2例。患儿出院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A级1例、D级6例、E级4例,拒绝随访者1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MRI检查可以提高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但常规MRI检查有一定的阴性率。与常规MRI相比,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敏感,为研究评判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后期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二月入院。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斯氏征阳性。颈胸MRI显示颈4至胸3椎管内T_1、T_2权像均可见异常高信号影,大小约76mm×25mm×30mm;后上纵隔也可见梭状异常信号,T_1加权为等信号,T_2加权为高信号,考虑肠源性囊肿可能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38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入院。MRI示C6 ~T1 哑铃型神经鞘瘤 ,椎间孔不大 ,但肿瘤从C7~T1 椎间孔突出于椎管外。首先一期切除椎管内肿瘤。椎管外部分二期切除 ,2次手术前左下肢肌力四级 ,左上肢环指、小指及肘部以下皮肤痛觉迟纯 ,大鱼际肌萎缩 ,拇指活动尚可 ,手术暴露出C5~T1 神经根后 ,见神经根根部膨大约1cm× 1cm× 3cm ,肿瘤与C8神经根粘连紧密 ,切除椎管外及椎间孔内肿瘤。因C8神经损伤后将影响建手的抓握肌力 ,于是将C8远端与切断的同侧C7神经近端 ,行端 端吻合。 2次术后病理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