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将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水溶性静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其具体机制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醒脑静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5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10 μg/L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增殖,醒脑静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醒脑静干预,阳性对照组添加氟伐他汀,并设立单纯细胞培养的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不同浓度的醒脑静均可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呈现胞浆收缩,贴壁细胞减少,坏死细胞增多.醒脑静组的细胞增殖率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组(P < 0.05),且呈剂量及作用时间依赖关系.证实醒脑静能有效抑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组织因子介导了细胞凝集、组织损伤、血栓形成,从而参与"凝血-炎症-血栓形成"网络。组织因子是否为一种独立的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2在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利用重组的组织因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和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用ELISA检测不同组织因子刺激浓度在同一刺激时间(6h)其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分泌情况。结果:①组织因子可以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与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未升高,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组织因子可以作为一种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使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背景:既往实验表明,炎性因子与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观察保护和损伤因素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作用的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观察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核因子κ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6-12/2007-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人脐带由解放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提供.内皮细胞培养采用M199完全培养基.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无血清M199培养基;肿瘤坏死因子α组: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损伤1.5h;姜黄素组:先在培养液中加入1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30min诱导损伤,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25,12.5,25,50,100mg/L的姜黄素孵育1h.主要观察指标: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以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可刺激核因子κBp65表达的强度,姜黄素可以减少核因子κBp6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30min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加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1h后,单核细胞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 P<0.01).结论:姜黄素对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并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从而阻滞了单核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4.
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体外微血管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体外微血管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12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病理研究室(省部级)完成。①采用改进的Jaffe式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②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1,2,4,8,16,32mg/L)、不同时间(24,48,72h)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③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质量浓度(2,4,8,16,32mg/L)的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④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培养4,8,12h倒置显微镜观察血管网形成情况;血管网未形成之前加16mg/L血管抑素观察对血管形成的影响;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经24h培养形成血管网后加16mg/L血管抑素观察对新生血管的影响。结果:①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8,16,32mg/L血管抑素能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P<0.01),血管抑素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48,72h后细胞明显受抑制(P<0.01),这种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②血管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血管抑素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能诱导细胞凋亡。③血管抑素对体外血管模型的影响:光镜下血管抑素可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且能破坏新生的血管网。结论:血管抑素可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糖化白蛋白在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增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酪氨酸激酶活性和产生活性氧产物介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目的:观察糖化白蛋白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5/11在东南大学心血管实验室完成。 材料:脐静脉内皮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引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 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糖化白蛋白(浓度为400mg/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干预0,8,16,24,48,72h;第二部分以不同浓度(100,200,400,800mg/L)的糖化白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干预24h。两部分实验均用无血清培养基RPMI 1640和不含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干预(浓度为400mg/L)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清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含量。 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糖化白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依次为48h〉24h〉16h(相临时间点比较,P均〈0.05);干预8h对细胞的抑制无明显作用,72h抑制作用弱于48h。②与RPMI1640组和牛血清白蛋白组相比,糖化白蛋白400mg/L及800mg/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并随着糖化白蛋白浓度的增高而增强。③用浓度为400mg/L的糖化白蛋白干预6h及12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l表达持续升高(P〈0.05);随着糖化白蛋白浓度加大,细胞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进一步增高,800mg/L时达到最高峰。 结论:①糖化白蛋白以浓度、时间依赖方式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地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有关。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先采用红花黄色素进行干预,随后采用溶血卵磷脂体外诱导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溶血卵磷脂干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减弱(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一氧化氮浓度降低(P〈0.01),而经红花黄色素干预后上述现象均可被逆转(P〈0.05)。结果证实,红花黄色素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对溶血卵磷脂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创伤弧菌感染后患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且感染后大量创伤弧菌侵入血液之中,而血管内皮细胞是阻挡创伤弧菌进入血管的第一道屏障.目的:观察创伤弧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消化后,调整细胞浓度至5×10~8 cfu/L,依培养基中创伤弧菌细菌浓度不同分为5个组:10~4,10~5,10~6,10~7 cfu/L创伤弧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加创伤弧菌,仅用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创伤弧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光镜下观测细胞面积、周长、细胞核的面积、核浆比以及形状不规则指数.结果与结论:随着创伤弧菌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攻击组细胞的面积和周长,细胞核的面积以及核浆比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大,形状不规则指数比对照组更偏离.提示创伤弧菌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与创伤弧菌作用的浓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1],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脂联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通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本研究通过将人脂联素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超化因子1(MCP-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和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海莉  柳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2,(46):8667-8670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证实As2O3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中FOXO3a因子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但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中FOXO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尚未证实。目的:观察siRNA沉默FOXO3a对As2O3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①As2O3组: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贴壁,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②control siRNA组:转染无关序列control siRNA后,细胞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③FOXO3a siRNA组:转染FOXO3a siRNA后,细胞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④对照组:与实验药物等体积PBS作为对照,细胞在完全培养基条件下培养。应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OXO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FOXO3a siRNA明显减弱了As2O3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As2O3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OXO3a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FOXO3a siRNA处理后明显抑制FOXO3a蛋白表达且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提示FOXO3a可能成为As2O3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诱导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c-12221,分别加入含0(对照),200,400,600mg/L肿瘤坏死因子a的培养液,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率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结论: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258/PI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凝集、细胞核碎裂成碎片等典型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不同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作用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核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amma)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HPM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水孔蛋白-1(aquaporin 1 AQP1)增殖以及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HPMCs和HUVECs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成四组:对照组、RGZ组(10uMRGZ)、GW9662组(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ntagonist 20uMGW9662)以及GW9662+R组(20uMGW9662提前作用1H后加入10uMRGZ)。应用比色法(CCK-8)观察RGZ等对HPMCs和HU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罗格列酮等对水孔蛋白-1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①GW9662+R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抑制HPMCs增殖(P〈0.01),其他组对HPMCs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HUVECs,RGZ组、GW9662组以及GW9662+R组都可以促进其增殖(P〈0.01);②罗格列酮上调这两种细胞AQP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论在体外,罗格列酮可影响HPMCs和HUVECs水孔蛋白质1基因水平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gamma从而影响上述两种细胞的AQ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外源性刺激引起血管屏障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是血管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的热点问题之一。目的:探讨炎症递质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效应分子,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并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应用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多糖刺激前后细胞中RhoA和SRF等信号分子的改变。并通过阻断实验证实RhoA-SRF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00μg/L脂多糖刺激6h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快速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强。细胞中活化RhoA的表达明显增加,SRF发生明显的入核转位现象。应用特异性分子抑制剂Y27632抑制RhoA的活化后,细胞中F-actin重构现象消失,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也受到明显抑制,SRF蛋白发生明显的出现转位。而应用LatrunculinB抑制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应力纤维形成,对抗通透性增加,但RhoA活化未受到干扰,SRF入核现象则受到抑制。提示RhoA-SRF通路的活化介导了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重构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特异性抑制F-actin也可以阻断脂多糖引起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同时反馈抑制SRF的入核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及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缺氧缺糖3h/复氧糖5或24h;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1×10^-5,1×10^-6,1×10^-7mol/L灯盏花乙素孵育30min,然后予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结束后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ε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缺血3h再灌注5及24h,较对照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颗粒部分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明显增加。灯盏花乙素能促进缺血3h再灌注5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其以灯盏花乙素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明显,但对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志臻  李芳萍  叶建红  严励  傅祖植 《新医学》2009,40(12):778-780,797
目的:研究抵抗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UVECs,以不同水平人抵抗素(0~100μg/L)培养24h。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经胰岛素作用的内皮细胞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 kinase B,p-PKB)及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eNOS)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无加抵抗素的对照组比较,抵抗素干预HUVECs 24h后,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p-PKB和p-eN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基础状态下,抵抗素作用下HUVECs的p-PKB水平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而p-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抵抗素对内皮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可起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抵抗素诱导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烟曲霉菌丝感染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凋亡情况。方法建立烟曲霉菌丝感染HUVEC的体外模型。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细胞不予任何刺激;②烟曲霉菌丝组Ⅰ(浓度10~5CFU/mL);③烟曲霉菌丝组Ⅱ(浓度10~6 CFU/mL)。流式细胞术分别于2、4和8 h 3个时相点检测HUVEC凋亡率。结果与2 h比较,暴露于不同浓度烟曲霉菌丝的HUVEC凋亡率在4和8 h逐渐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烟曲霉菌丝组Ⅰ和烟曲霉菌丝组Ⅱ的HUVEC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且烟曲霉菌丝组Ⅱ高于烟曲霉菌丝组Ⅰ(P<0.05)。结论烟曲霉菌丝可诱导HUVEC凋亡;一定时间内,随HUVEC接触菌丝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相同时间点,烟曲霉菌丝浓度越高,HUVEC凋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再内皮化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成熟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分离和扩增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观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的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和诱导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从小圆形变成梭形,逐渐分化成典型成熟内皮细胞的鹅卵石样形态,并可形成特征性的克隆;体外诱导7d后90%以上贴壁细胞呈Dil-ac-LDL和FITC-UEA-I双阳性;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培养7d的细胞VEGFR-2、CD34和CD133表达分别占(77.4±4.9)%、(52.4±6.6)%和(19.4±2.1)%,培养28d的细胞VEGFR-2和CD34表达分别占(81.1±7.4)%和(7.6±3.1)%,而未检测到CD133表达;人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0.05),并且细胞数量可扩增达109L-1。结果显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可从人脐带血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IIA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HUVECs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凝血酶处理组及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处理组。其中凝血酶处理组加入凝血酶(终浓度5U/ml),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处理组加入凝血酶(终浓度5U/ml)和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终浓度分别为0.25μg/ml、0.5μg/ml、0.75μg/ml和1.0μg/ml),空白对照组则加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基。各组HUVECs均在37℃培养6h后收集细胞。结果各组HUVECs孵育6h后,凝血酶处理组HUVECs中TF mRNA的转录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可不同程度抑制TF mRNA的转录,与凝血酶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HUVECs与凝血酶孵育后,所表达的TF促凝活性(TF:C)和抗原含量(TF:Ag)均明显增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凝血酶所诱导的TF:C和TF:Ag表达(P〈0.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IIA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重要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之一,其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报道不多。实验拟验证和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处理:取人新鲜脐带(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24h后加入。②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并进行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的检测。 结果: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加入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P〈0.05)。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③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caspase-3的表达,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aspase-3活性则降低(P〈0.05)。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