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药材》2012,(10)
目的:明确福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Fubaiju’)开花习性、花粉活力以及柱头可授性,以期为药用菊花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开花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开花习性,采用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法测定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花粉活力表现为头状花序中位于同一轮的管状花花粉活力彼此间无显著差异;花序轴中心部位管状花花粉活力明显高于边缘部位;一天之中上午花粉活力逐渐升高,正午前后11∶00~14∶00时花粉活力最高,而后逐渐下降;管状花第3 d开始散粉,第4~6 d花粉活力最高,分别为35.12%、39.89%、38.12%,此后逐渐下降,第15 d仅为7.41%,然后逐渐枯萎。柱头可授性表现为花序轴中心部位管状花明显高于边缘部位管状花,边缘舌状花柱头无可授性;一天之中13∶00~14∶00时柱头可授性最强;开花后5~7 d柱头可授性最强。柱头黏液分泌规律与其可授性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即柱头黏液较多时往往可授性也强。结论:掌握了福白菊的开花习性,以及开花期间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选择较佳时期和部位的朵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为其人工杂交育种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碘-碘化钾(I2-KI)法,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定黄芩花粉活力;采用I2-KI法测定不同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时间对黄芩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黄芩柱头可授性。结果:I2-KI,TTC法对黄芩花粉活力的检测效果一致,其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为先升高后降低;开花后第4天的黄芩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1 d当中8:00~18:00的花粉活力均超过62%,12:00左右花粉活力最强,为86.58%;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因贮藏方法(干法和湿法)不同存在差异;黄芩柱头的增长速率于开花后第5天趋于稳定,第6天可授性最强。结论:黄芩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是开花后5~7d,可以采集开花后第4天的花粉对开花后第5~7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杂交。  相似文献   

3.
鸢尾属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提高鸢尾属植物的繁殖效率.方法:用醋酸洋红法测定了白花马蔺、马蔺、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5种植物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同时观测了花药颜色变化和柱头颜色变化.结果:①5种植物在开花后4 h花粉活力最高;②白花马蔺、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在开花后4 h柱头可授性最强,马蔺在开花后2 h柱头可授性最强;③花药颜色能反映花粉有无活力,但不能反映花粉活力的高低;④柱头颜色变化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柱头可授性的有无和强弱.结论:5种植物最佳授粉时间为12:00-14:0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远志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以期为远志的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工作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I2-KI法,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定不同开花天数(开花前一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的远志花粉活力变化,并比较2种染色方法对远志花粉活力的染色效果。用I2-KI法分别测定1 d中不同时间段的远志花粉活力、不同贮藏方法(湿法保存的花朵和干法保存的花朵)的远志花粉活力及不同贮藏条件(4,26,-20,-80℃)条件下贮藏不同时间(2,4,8,24,48,72 h)远志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1)远志的花粉活力随着散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开花后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2)在一天8:00~18:00中,10:00~16:00的花粉活力较强;(3)干燥花粉在-20℃贮藏的条件下能延长花粉的贮藏时间;(4)开花后第5天柱头可授性最强。结论:可以采集花后第4天的花粉对花后第5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为远志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寿命及柱头可授性,为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及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川白芷与祁白芷花蕾期花粉已具有较高活力,随着雄蕊发育,二者活力逐渐增强,花药开裂盛期花粉活力均达85%以上,且花粉活力均随散粉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川白芷不同分枝花序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小,均维持在85%左右;祁白芷的花粉活力表现为主茎花序<一级分枝花序<二级分枝花序,整体来看,空间位置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较小.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开花后第5天花粉活力仍保持约50%,其中川白芷下降幅度大于祁白芷;-20℃条件下可适当延长花粉活力.柱头于开花后第4天逐渐具有可授性,第6天最强,随后逐渐萎蔫变褐,开花后第10天不具可授性.结论:在进行人工授粉时,应选花药开裂盛期的花粉对开花第6天的柱头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6.
党参交配系统及自花结实率低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党参的栽培及常规育种提供帮助.方法: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各种质党参花粉活力和对应柱头的町授性;估算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的值;田间进行人工去雄、直接套袋传粉结实特性实验.结果:党参花粉在开花前2~3 d,花药未裂时即有很高的活力,达80%,到开花前1 d活力最高达95%;柱头在开花第1天具有最佳可授性,此时花粉活力下降,且柱头上的花粉大量散失,柱头活力持续到开花第3天;理论上估测党参各种质的花粉-胚珠比(P/O)达104.84~185.75,杂交指数(OCI)为4;党参去雄天然异交结实率达25.6%~42.4%,套袋自交的结实率达3.3%~6.7%,自交亲和指数达3.0~21.8.结论:结合P/O,OCI和传粉结实试验推测党参的交配系统为自交、异交综合特征并存,倾向于异交;自交亲和,雌雄蕊成熟期的不完全同步及柱头最佳可授期时柱头上白花的花粉量不足是导致党参自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的花粉活力和寿命以及柱头的可授期,为肉苁蓉种子生产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不同生理测定方法对肉苁蓉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与田间人工授粉结实率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比较;应用适宜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肉苁蓉的花粉和柱头的活力变化.结果:确定肉苁蓉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测定方法分别为MTT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得肉苁蓉开花3 h后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为最高水平,此时花粉在柱头的萌发率高达95%以上,活性可保持4~5 d,而低温保存的花粉寿命可保持10 d以上.结论:肉苁蓉花粉与柱头的生理特征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适宜大面积田间栽培.  相似文献   

8.
川贝母开花动态及授粉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川贝母有性繁殖特性,为川贝母集约化良种繁育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观测川贝母单花开花动态及雌、雄蕊发育过程;采用分期授粉方式与套袋实验测定柱头熟性和自然异交率。结果与结论:川贝母单花从现蕾至开花结束约需12 d;花药散粉方式为纵裂式,散粉时间2~4 d;雌蕊先成熟,中蕾期开花第3天柱头均有可授性,最佳授粉时期为花开放第2~3天;自然异交率为81.9%,属典型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滇重楼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今后滇重楼良种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滇重楼花部行为和传粉媒介;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滇重楼花粉活力和柱头的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的值;进行田间人工授粉试验。结果:滇重楼花朵开放早期,柱头裂瓣微张,花药从外轮散粉,柱头和自花花粉距离相对较远,推测利于异交;花朵开放后期,柱头裂瓣完全外张,全部花药散粉,柱头和自花花粉距离拉近,推测利于自交。滇重楼花存在部分雌性先熟的现象;柱头寿命大概10~12 d;花药散粉后,前2 d花粉活力平均保持在10%左右,前10 d花粉活力平均保持在20%左右。杂交指数为4;结实率试验和传粉媒介观察表明滇重楼自交亲和,不具备主动自交的能力;试验居群自然情况下异花结实率低,主要依靠自花辅助传粉结实;异花传粉主要依靠风媒,自花传粉主要依靠蜘蛛吐丝结网。结论:滇重楼为混合交配系统,自交、异交特征并存。滇重楼花部行为和雌性先熟在实现避免雌性干扰、促进异交和延迟自交方面具有重要适应意义。滇重楼是风媒-虫媒传粉植物,传粉媒介因环境而变化。花粉限制是滇重楼居群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栋  周守标  刘坤  夏青  洪欣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166-2169
目的:探究野芝麻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野芝麻的栽培和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田间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并统计野芝麻的群体、花序和单花开花过程;用TTC法测定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与结论:野芝麻具两性花,为轮伞花序,每轮有花4~14朵;花期4-6月,单花花期约3d;从花朵刚开放到开花后8h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较强,两者有效可遇期约为8h;野芝麻繁育类型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此外,探讨了野芝麻育种中适宜采用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苦参开花和授粉特性,以及小花发育的特点。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生理活性的测定,研究苦参开花和授粉习性。结果 根据花器官的形态和生理活性变化,把苦参的小花发育分为S1~S7阶段。在S3~S5阶段,花朵尚未开放时,花粉和柱头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活力且柱头的发育滞后于花粉的发育;在S6阶段之后,小花开放,花药迅速失活,但是柱头继续伸长并维持活力。小花开放后的72 h内,花粉保持较高活力。柱头活力在9:00最高。结论 苦参的柱头和花粉在花蕾开放前已具有生理活性且花粉已经释放,显示出典型的闭花授粉特征,但是花蕾开放之后,柱头继续伸长,并保持活性,表明也有异花授粉的特征,这对苦参种子生产、遗传资源保存、杂交育种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鸦瓣传粉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老鸦瓣进行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了解其传粉生殖特性,为今后实现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于老鸦瓣盛花期观察花部性状;采用不同花粉活力检测方法动态检测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动态测定柱头授性;估算老鸦瓣花粉-胚珠比(P/O),计算杂交指数值(OCI),依据Dafni及Cruden标准判断老鸦瓣繁育系统类型;进行野外繁育系统验证实验及访花昆虫观察。结果:老鸦瓣花具有典型的百合科花部特征;花药未炸裂前已有一定比例的具活性花粉,在刚开放的1~3 d活力最高,但直至花凋谢时,仍有一部分花粉具有活力,柱头在花开放当天授性最强,随后的5 d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老鸦瓣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隧蜂属昆虫为老鸦瓣主要传粉昆虫。结论:老鸦瓣属兼性异交类型,异交为主,自交为辅,昆虫为老鸦瓣传粉媒介,风力对老鸦瓣传粉是否起作用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肖飞  李薇  李其凤  王治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04-3107
目的:探讨USMM联用技术在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FE-CO2提取分离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超声提取丹参酚酸类水溶性成分,膜分离与大孔树脂纯化丹参水提物,以丹参活性成分的转移率及纯度为考察指标,探索USMM技术在丹参提取分离中的可行性.结果:丹参SFE-CO2萃取工艺稳定、可行;丹参SFE渣超声提取物丹参酚酸类成分提取率高;大孔树脂纯化技术能提高丹参活性成分的纯度;膜分离及膜分离与大孔树脂技术联用对丹参酚酸的纯化工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USMM技术应用于丹参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夏枯草的繁育系统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夏枯草的开花特性进行观察,测定单花期内夏枯草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测定夏枯草的花粉-胚珠比和杂交指数,进行套袋实验测定夏枯草结实率并检验种子品质.结果:夏枯草单花花期为1~2 d,主茎花序的花期为7 ~14 d;夏枯草的花粉胚珠比为1 046±148.26,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杂交指数为2,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套袋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昆虫传粉的情况下,有较高的结实率,且所结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结论:夏枯草的繁育系统为自交、异交混合型,自交亲和.  相似文献   

15.
紫堇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紫堇的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其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荷园内紫堇自然种群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紫堇在3—5月份开花,群体花期72 d,一个总状花序花期14~24 d,单花花期5~10 d。开花过程中柱头与花药无明显空间隔离现象,由花粉活力检测和柱头可授性观察,可知雌蕊先于雄蕊成熟。杂交指数(OCI)为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857.14,为兼性异交;人工套袋和授粉实验证明其繁育类型倾向于自交。结论:紫堇的花部自身结构和传粉昆虫单一可能对结实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