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学报》1992年第I期登载了四川省涪陵第四中学岳龙华老师《穴位与外感受器》一文。笔者怀着浓厚兴趣,捧读了全文。有感于岳医师教学之余,对针灸浓厚兴趣,乃近二十年的探索,产生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经络学说到神经学说,从用针刺穴位治病到不用针——“注意穴位”治病这一新疗法。欣喜之余,不免也为一些细节所困惑,特向岳医师求教,不到之处,还望岳医师及同道指正。一、穴位治病仅靠兴奋外感受器吗?  相似文献   

2.
点穴治病     
1984年2月1日晚,一位三十岁的妇女左脚扭伤,外踝下方肿一包块,剧痛,不能行走。取阿是穴,在包块及包块附近共针四针,正好在经络和穴位上,为了避免内出血,只在皮肤上浅刺,没进入皮下,没留针。第二天早晨基本治愈:包块消失,微痛,能行走。扭伤是怎么治愈的呢?当时针没进入皮下,更没进入肌肉,当然更没刺激内感受器。针刺在皮上,刺激了外感受器,使外感受器获  相似文献   

3.
探讨临床针刺治痛穴位的确定和针具的选择.从临床痛证证型出发,分析治痛穴位特点、临床各种针具的特点.临床痛证以虚实为纲,治痛穴位可分为阿是穴、反阿是穴、正反穴,对应地选择适宜针具.  相似文献   

4.
针术与深部感受器放电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9只兔上观察到每类深部感受器均可对所用针术产生放电反应;针刺影响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点。说明针刺对感受器的有效刺激主要是针刺的压力、牵拉和振动等所产生的使感受器发生形变的应用作用。认为胀与胀痛,包括酸感为主的手针针感主要是兴奋了深痛感受装置。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用针刺阿是穴对应点为主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1例,除3例好转外,余皆治愈。一、取穴:找寻患肢明显压痛点即阿是穴,取健侧与患肢阿是穴相对应的部位,即为针刺穴位。二、手法:以提插刮针捻转或烧山火,留针30~60分钟,每10~20分钟行针1次,同时在患肢阿是穴以快速针刺法(不留针)针之,并拔火罐10~15分钟后,以艾条灸5~10分  相似文献   

6.
对合谷与涌泉穴内肌肉感受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合谷穴与涌泉穴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穴位,因此对该等穴位内针感感受器的研究也较多。一般在针刺该等穴位时,产生针感的部位多在深部肌层。不少学者认为形成针感的感受器应在肌肉内,并根据组织学与生理学方法的研究,提出针刺时所兴奋的深部感受器可能是肌梭。为了探讨计感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含肌肉较多的合谷穴与涌泉穴肌肉内的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臀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取穴臀痛穴。采用整体平衡针刺疗法,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针感为宜。[结果]34例中,治疗1次,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1例。[结论]针刺平衡穴位激发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能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钟祖建  廖学运   《四川中医》2008,26(5):118-119
目的:观察针刺与拔罐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罐结合的方法治疗6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针刺选穴单侧或双侧腰眼穴、阿是穴、肾俞、三焦俞、委中.结果:治愈62例(91.17%),有效4例(5.88%),无效2例(2.94%),总治愈率97.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的穴位是体针穴位,针感以酸重胀为主,痛不计在内。祖国医学指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灵枢》)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也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疗也好,针刺镇痛也好,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也好,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把产生针感的组织结构——穴位针感感受器搞清楚,对于阐明针麻原理,探论经络实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分娩期保健又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环节,如何减轻分娩痛则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予以极大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往的研究资料表明,针刺或电针一定穴位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针刺信息是经外周针感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痛觉调制作用的。参照有关手法针刺所引起的针感感受器的瞬间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治疗了40例急性扭伤的患者,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选穴选压痛点作为针刺部位。损伤部位表浅时用手指可找到压痛点,痛点可有数个,取最痛的一个点作为针刺穴位。挫伤的组织较深,用手指找压痛点可引起剧痛,此时出现的痛点就是要找的穴位。2针刺方法2.1得气:即针刺入痛点后的针感——酸、麻、重、胀、痛,这些针感由提插行针手法来完成,一定使针感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2.
腕踝针结合针刺"阿是穴"与体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针刺"阿是穴"与体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采用针刺"阿是穴"与体针,并结合腕踝针,对照组常规针刺"阿是穴"及体针.结果:治疗组治愈80.72%,显效12.05%,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51.61%,显效20.11%,总有效率88.71%.经统计学处理,从治愈率角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从总有效率角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阿是穴"结合腕踝针与体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明显优于单纯针刺"阿是穴"与体针.  相似文献   

13.
针刺的疗效除了与治疗的时机、穴位、手法有密切联系外,与"治神"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有道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命盛衰息息相关,人的情绪、精神、意识等直接影响到人的脏腑气血。《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记载。针灸"治神"对于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神"是针灸治病大法,为针灸治病的要旨。治神,贯穿了针刺的全过程,针前的察神、定神,针时的候神辨气,针后的守神养神。神者,生命之本。治神,包括治医者之神和治患者之神,只有医患相互沟通配合,治之以神,才能提高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术与皮肤感觉器放电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泉声  董新民 《针刺研究》1992,17(3):221-229
<正> 我们曾用不同针术刺激同一穴位,在相关的皮神经和肌神经上都可引导出各具特征的、可以作为针下反应对比性指标的“针刺诱发电位图”,进而指出皮神经和肌神经中传导针刺信息的纤维类别亦因针术不同而有差异。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和浅、深感受器的针刺反应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本文报导不同术式针刺与皮肤感受器放电反应的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头皮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种之一,由于药物等疗法均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故在临床中多选用针灸治疗。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针刺头皮针枕上中线及枕上旁线比针刺体针委中、后溪、腰痛穴、阿是穴的效果好,疗效快、疗程短,50%以上可获1次性治愈的满意效果,其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感是临床用来判断针刺是否得气的标准之一,穴位局部的组织结构是产生针感的基础,穴区局部的组织结构不同,产生的针感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梳理针感的性质,对针感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医者针下的跳动性针感与穴位局部的肌肉或神经干受到突发性刺激有关;医者针下的沉紧涩滞感多因穴区结缔组织缠绕针身,或源于穴区局部肌肉中的肌梭感受器受到针体刺激。患者接受针刺时的酸胀感源于穴区局部肌肉、肌腱或骨膜受到针体刺激,而针尖刺激穴区神经干多可使患者产生麻感、蚁行感、跳动感、放射感;毫针刺激到穴区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末梢可使患者产生痛感;针刺时患者自觉穴区局部的“寒”或“热”感与该区域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相关。但由于针感多复合出现,且针感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故未来可结合具体影响因素或病种,探索得气针感产生的机制及针感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得气针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针刺镇痛及针刺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效应的研究中,历来重视由伤害性感受器兴奋而激发的负反馈机制的作用。这次,从研究人皮肤C纤维伤害性感受器(CMHs)的活动和疼痛的感觉这一目的出发,根据微小神经电图法导出人皮肤CMHs的活动,研究了在其感受野内进行针刺时,CMHs活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刺疗法是中国两千年来从实践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基本理论是人体上分布着气血循行的经络系统和许多穴位其治疗特点是选择穴位进针后留针15—20分钟或更长时间,采用捻、转、提、插等操作,或燃点艾绒于针头上将热导入体内,或接通脉冲电流以增强刺激等方法.近年来已发展用超声和激光等刺激穴位. 针刺治病由中国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前12万名日本医生中有6千人能用针刺治病.第  相似文献   

19.
通经接气针法是通过针刺远端手部穴位,针尖朝上,并加针以引气,使针感反应直通病灶,达到消除炎症、痛症的目的;转移兴奋灶针法是取穴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针刺用泻法或用药物穴位敷贴发泡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兴奋,使局部疼痛消失,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运动针法即针刺局部的同时结合缓慢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达到增强针感、尽快缓解病痛的目的;综合剌营微创针刀疗法是采取针刺或针刀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达到清泄热毒、消肿止痛之目的;而经验穴“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分别位于人迎穴及水突穴旁开1.67cm处,更靠近喉窍,该二穴之针法对急慢性喉病所致的声音嘶哑疗效明显。以上五种针法单独或结合运用,对五官科疾病炎症、痛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薛愧玲 《光明中医》2010,25(10):1872-1872
采用针刺手三里穴配合局部拔罐的方法,发挥经络调节和局部气血调节相结合的作用,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并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100%。一侧腰扭伤取同侧手三里穴,两侧及腰脊正中扭伤取双侧穴位。针刺时患者手臂举起,手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取1.5寸长的毫针直刺,行强刺激提插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配合,尽量大幅度地活动腰部,行针约1min,局部产生酸麻胀感时,把针提至皮下,放平手臂,留针15min后举起患侧手臂,按上述方法再次行针后出针。留针期间,在腰扭伤局部以阿是穴为中心,拔1~2个大号火罐,留罐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