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表现与病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脾脏SANT患者的病理和MRI资料,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对SANT的临床、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例脾脏SANT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多为单发、类圆形、无包膜、坏死及囊变,T2 WI多为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向心性充填的辐轮状强化,并伴有始终无强化的星芒状瘢痕病理特征,脾脏纤维硬化性间质中间见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内或结节周围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结节间纤维化.结论 脾脏SA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特征性表现对诊断脾脏SANT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CT、MRI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HIM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9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CT、MRI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共10个病灶,位于肝左叶2个,肝右叶8个。CT平扫:全部病例显示为低密度影;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3例)、等或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2例)、等或稍高信号(2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边缘强化5例,分隔强化2例,全瘤强化1例,无强化1例;除1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见强化,以及1例无强化外,其余7例动态增强均表现为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前明显。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周边纤维组织包绕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肝脏HIM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结合临床可与肝内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张维明  王明杰  李刚 《中外医疗》2016,(26):178-181
目的: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入该院的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采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其中4例病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仅1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肠系膜,3例位于腹膜后。 CT平扫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在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强化,表现出来的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其中4例病灶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2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采用MRI检查方式共检查5例病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增强扫描方面与CT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临床中关于局限型Castleman病比较少见,但是影像学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能够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过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EHE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5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行CT及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大部分位于包膜下,CT平扫病变均呈低密度,部分较大病灶中见更低密度区。MRI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变T1内见更低信号,T2内见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或持续性强化,CT平扫病灶中更低密度区及MRI病灶中更长T1更长T2区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包膜皱缩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等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肝EHE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有利于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为Castleman’s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弥漫型1例,CT表现为肝、脾肿大和多发肿大淋巴结。局限型5例,分别位于腹膜后(n=3)、肠系膜(n=1)、盆腔(n=1),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4例伴有"卫星"灶,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分支状钙化灶,3例病灶周围筋膜增厚;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各病灶内部或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其中4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MRI检查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CT相似。结论腹盆部Castleman’s病少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但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MT的CT、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CT、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CT、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8例IMT患者7例行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只行MRI检查。CT平扫病灶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密度,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者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密度均匀2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3例。MRI扫描表现1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1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病理上表现为病灶中间及边缘为纤维母细胞增生,间质胶原化、毛细血管增生与粘液变性,伴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IMT的CT、MRI征象与病理表现相符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IMT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明确病灶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有重要的价值,对术前诊断、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显著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7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只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2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尾部.直径3~14 cm.均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范围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分界变得清晰,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2例FNH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CT/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下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主要合并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密度/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CT平扫10例等密度、22例为稍低密度,14例可见裂隙状、条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时均可见清晰边界,30例动脉期明显强化,但中央瘢痕均无强化表现,5例于病灶内及周围均可见明显强化增粗迂曲动脉,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减低,6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4例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呈稍高密度表现;行MRI平扫,24例T2WI高信号,8例等信号,T1WI 17例稍低信号,12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12例病灶内中央瘢痕,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行MRI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均可见与CT增强扫描类似征像,其中8例于门静脉期可见中央瘢痕强化,延迟期12例呈持续强化表现,为稍高信号。结论 CT及MRI均能对FNH病理及血供进行准确、全面表达,于FNH的临床诊断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 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I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 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1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 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IHE的影像学表现,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CT平扫无特异性,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表现为3种类型: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周边、中心均结节状强化,病灶片状、结节状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较大病灶多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最后肿瘤密度高于或与肝脏一致。MRI平扫病灶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随着TE时间延长病灶信号更高,增强扫描类似CT表现,延迟期肿瘤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部分病灶可见引流血管。结论 CT及MRI增强扫描IHE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两者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和CT、MR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0岁。5例均行CT平扫,2例加做CT增强。3例行磁共振扫描。CT平扫高密度影3例,等密度影1例,高低混杂密度影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明显强化2例;1例平扫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未作增强。结论颅内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MR表现,可提高影像学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6例,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7例.结合病理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例FNH病灶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直径2~10 cm,平均3.5 cm.CT平扫呈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7例,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9例;平衡期及延迟期仍呈稍高密度5例,等密度11例;6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呈延时强化.10例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均呈明显强化,门脉及平衡期呈稍高或等信号,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强化.结论:典型的FNH影像学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呈高或等密度(信号)强化.延迟强化的裂隙样中央瘢痕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浅谈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选患者均行CT 平扫+ 增强扫描,16例行MR平扫,1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恶性畸胎瘤常为囊实性包块,CT平扫呈低、等密度影,可伴囊变和出血,MRI平扫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胚胎性癌内部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 或坏死,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多无典型信号.结论 熟练掌握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做出 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结核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患者5例,2例为手术病理学证实,3例为经抗结核治疗追踪临床证实;其中2例为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3例为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伴脾脏结核1例).5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核,1例伴钙化,CT表现为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轻度-中度蜂窝样强化,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呈环形强化.3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向上延伸至肝门部,部分融合,1例合并脾脏粟粒样结核灶,增强扫描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MRI表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边缘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为胰腺局灶蜂窝状轻中度强化,肿块及胰周淋巴结肿大伴边缘环状强化,可合并脾脏等腹腔结核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超声扫描(BUS).11例中,8例行CT扫描,其中4例为先平扫后增强,2例行动态双期扫描,另2例先动态后延迟扫描.结果 超声扫描所有病灶均呈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边缘中等强度强化.双期CT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被膜回缩明显.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在与肝内其他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小肝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共计纳入我院收治的50例小肝癌患者,对全部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记录2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平扫和增强3期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呈高、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MRI中TI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病变强化程度减低。CT平扫检出率为72.00%明显低于MRI平扫的88.00%,c2=4.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0.00%与MRI的92.00%对比,c2=0.122,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与MRI在小肝癌诊断上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通过让图像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理分期,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单一或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尾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尾肠囊肿的CT、MRI表现,4例均行腹部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结果 所有病变均发生于骶前间隙,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多囊改变、2例呈类圆形单囊改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1)CT表现:呈水样或软组织样密度,囊壁及分隔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2)MRI表现:T1WI信号多变,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可有强化而囊内容物无强化。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有助于尾肠囊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