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电针为主促醒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彭璠  陈泽奇  罗杰坤 《中国针灸》2010,30(6):465-46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穴的持续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3个月后苏醒率、苏醒时间,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苏醒率及3个月后的整体康复疗效。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8.57±7.14)天、苏醒率为72.4%(21/29),对照组分别为(24.60±5.00)天、37.0%(10/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3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5.04±16.68)天,亦短于对照组的(37.90±16.94)天(P0.05)。且观察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月后苏醒率显著高于同组非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及对照组同类型患者(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2.4%(21/29)明显高于对照组37.0%(10/2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的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神志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方法将14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Ⅲ型)昏迷患者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30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促醒率,采用ELISA技术测定两组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应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治疗组GCS评分与AchE浓度及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0、20、30天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对照组治疗20、30天GCS评分升高(P0.01)。治疗组GCS评分及苏醒率较对照组同期升高(P0.01,P0.05)。AchE浓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其浓度对CCS评分影响大于活性(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促苏醒作用,可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其促醒机制与AchE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姚建亮  毛平安  袁垒  黄平香 《新中医》2021,53(23):47-5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对血清B 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评分、血清BNP、hs-CRP 水平变化,并评价2 组临床疗效、促醒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率(84.00%)高于对照组(56.00%),且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GCS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血清BNP 水平高于治疗前,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常规基础疗法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DAI昏迷患者促苏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昏迷患者促苏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AI昏迷患者(GCS≤8)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意识好转率,并结合GOS评分评定预后.结果 治疗组苏醒率为86.7%,对照组为60.0%;治疗组平均苏醒时间为(22.4±4.7)d,对照组为(32.6±5.3)d,两组苏醒率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t=8.051,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西药可促进患者DAI昏迷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电针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GCS评分、卡氏评分、昏迷时间、药醒率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3 d时2组患者GCS评分和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 d、2周以及4周时随着患者恢复GCS评分和卡氏评分也较治疗前逐步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段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CBF、CB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昏迷程度,缩短昏迷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CBF、CBV,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予以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生命质量变化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患者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GCS评分、脑电图评分量表(EEG评分)、残废等级量表(DRS评分)、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脑外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这可能和该方法能改善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病理生理恢复,缓解昏迷和脑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13、7日、1413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检测血清S-100B、NSE含量,同时观察治疗7d、14d后苏醒时间、苏醒率,比较苏醒时间、苏醒率、治疗14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观察组血清S-100B、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更能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S-100B、NSE含量,更有益于脑损伤修复,对患者神志恢复有更好疗效,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早期面体针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急救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早期面体针疗法,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苏醒率及苏醒时间,同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疗程结束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评分情况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苏醒率及苏醒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GCS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后均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NSE浓度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后均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超早期面体针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昏迷具有脑保护作用,可有效发挥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前庭刺激联合标准化体位变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给予常规对症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庭刺激联合 标准化体位变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意识状态〔昏迷恢复 量表(CRS–R)评分〕、清醒时间、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脑功能变化〔脑电图(EEG) 改良分级标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77 %)高于对照组(74.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GCS、CRS–R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 GCS、CRS–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FIM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EEG 分级中 Ⅰ ~ Ⅱ 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Ⅲ ~ Ⅳ 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前庭刺激联合标准化体位变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昏 迷程度、意识状态及生活独立性,延长患者苏醒时间,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2 m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洛酮0. 5 mg/kg加入生理盐水1 L中持续泵注,治疗14 d后,剂量调整为每日4 mg,应用7 d后停药,同时给予安宫牛黄丸鼻饲,初始7 d每日1丸,7 d后每3 d 1丸。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1 d,治疗周期内恢复意识立即停药。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率为73. 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 15%(P 0. 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肝肾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可显著提高患者清醒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觉醒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u XH  He ZY  Fu X  Chen YH  Chen YL  Kang SJ 《中国针灸》2010,30(12):974-976
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患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相似文献   

12.
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持续昏迷至苏醒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持续昏迷或长期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总结了一例持续昏迷510天后苏醒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本例持续昏迷510天后苏醒的患者在昏迷期间无护理并发症,最终顺利清醒康复。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持续昏迷或长期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需掌握各期症状表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积极的护理工作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82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刺激合谷、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治疗结束时对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苏醒,改善其生存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青伟  孙柱  韩锦  高劲松 《新中医》2022,54(22):66-71
目的:观察六合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或腑实热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2 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早期益生菌添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加予六合丹湿敷腹部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评价2 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Balthazar CT 分级评分)、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 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症状积分、Balthazar CT 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2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六合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或腑实热结证患者,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与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将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电针辅助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良好率70.0%,对照组良好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 至2019年12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因脑卒中或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率,治疗 6 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清醒时间更 短,清醒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 GOS 分级较对照组更优(Z = 0.633, P < 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患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 TrkB和p75NTR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SC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4只)、电针组(24只)、经颅磁刺激组(24只)和联合组(24只)。模型组、电针组、经颅磁刺激组及联合组再按干预1、7 d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12只。并采用改良式Allen’s打击装置制备大鼠SCI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电针组穴取“大椎”和“命门”。经颅磁刺激组应用90%静息运动阈值。联合组用电针组加经颅磁刺激组治疗。1 d组于造模清醒后治疗一次,7 d组于1 d组同一时间每天重复治疗一次。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p75NTR蛋白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BB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05)。在HE染色中,干预1 d,可见模型组及各干预组脊髓组织结构被破坏,组织坏死,分界不清,中央管结构紊乱,红细胞大量聚集明显的空泡等;干预7 d,各组出血减少,电针组、联合组较模型组组织结构更加完整,空洞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 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BDNF、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1 d、7 d模型组p75NTR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7 d时:与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比较,电针组和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p75NT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说明督脉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BDNF及TrkB以及下调了p75NTR的表达有关。电针相对单纯经颅磁刺激在大鼠早期干预中效果更好,联合治疗对比单纯电针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促醒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陕西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促醒方法,治疗组采用安宫牛黄丸鼻饲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泵注促醒,比较两组3 w清醒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3 w清醒率及预后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大剂量纳洛酮能明显缩短Ⅲ-Ⅳ级弥漫性轴索损伤昏迷患者清醒周期,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死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5%,4mL/kg)一次性输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13例DA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及高渗盐水组(治疗组,63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高渗盐水一次性输注治疗合并休克的DAI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