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气性坏疽是由各种气性坏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气性坏疽多由产气荚膜梭菌、诺氏梭菌或败毒梭菌引起,溶组织梭菌、双酶梭菌、生孢梭菌等很少单独引起感染,常与上述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性感染。人接触被上述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可通过皮肤上的破损处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中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的特异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若不及时的抢救治疗,可因窒息、肺部感染、循环衰竭等导致死亡,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针对破伤风患者加强护理,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一、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  相似文献   

4.
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故在常规的检测中不易检出。而厌氧菌中的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又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因此,提高脓汁中厌氧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厌氧菌的检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非产毒艰难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以小鼠的死亡数、盲肠内容物上清液的细胞毒性和盲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判断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非产毒艰难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能明显降低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非产毒艰难梭菌对感染艰难梭菌的BALB/c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厌氧芽胞梭菌由于来源困难,临床标本较少,为此,我们从土壤中分离厌氧芽胞梭菌中的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制备菌种、芽胞和荚膜标本片,用于临床检验专业的厌氧芽胞梭菌培养实验及其他专业芽胞和荚膜特殊结构形态观察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其分离制备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发热、腹泻、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腔感染,且存在复发性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艰难梭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其感染率逐年上升,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复发及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探讨艰难梭菌的感染机制,从中发现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疗法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并探讨其防治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破伤风梭菌芽孢玻片标本制作的改进及体会。方法:采用2种方法制作破伤风梭菌芽孢玻片标本,传统方法:采用疱肉汤培养基培养破伤风梭菌48h后进行芽孢染色;改进方法:采用自制的血清葡萄糖培养基和圆底立式厌氧培养袋培养破伤风梭菌48h后生理盐水浸泡细菌,随后采用结晶紫、卢戈碘和95%酒精染色。结果:传统方法制得的标本背景脏,芽孢结构不清晰,在一个视野里细菌芽孢极少。改进方法制得的标本背景清洁,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在一个视野里几乎所有细菌都有芽孢形成,芽孢经过染色后芽孢内部为无色空泡,呈典型鼓槌状。结论:改进方法制作的标本片背影清晰,芽孢形态结构完整,易于观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对此类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分离情况以及临床感染特点。结果从291份感染性腹泻标本中分离出33株艰难梭菌,阳性率为10.3%(18/174),其中26株为产A/B毒素菌株(12例患者)。艰难梭菌主要分离自老年男性,均具有严重基础疾病,且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和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粪便常规和血液学相关指标对艰难梭菌感染及产毒与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严重的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且易引起院内感染的播散,医院可以根据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规范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兴化地区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兴化市某医院住院腹泻患者(年龄≥18岁)的粪便标本229例,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Xpert实时荧光PCR法,赛沛公司)、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tigen, GDH)和毒素检测(酶联免疫层析法,美艾利尔公司)。结果 229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Xpert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tcdB阳性,未检测到cdtA和tcdC缺失)、酶联免疫层析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GDH阳性15例、毒素阳性3例、2者同时阳性1例),诊断为艰难梭菌感染19例(感染率8.30%)。结论 兴化地区住院腹泻患者存在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应做好相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感染严格依赖于艰难梭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近年来对艰难梭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也发展和建立了一些新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方法。本文对艰难梭菌毒素的生物学和艰难梭菌毒素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 )又名魏氏梭菌(cl welchii) ,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因 ,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 ;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 ,也有散发性报道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死亡。因此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其所分泌的肠毒素 (α、β1、β2 、ε、ι、enterotoxin)性质不同而分为A~E五型 ,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C两型 ,B、C、D三型与动物的感染密切相关[1] 。C型是引起动物 …  相似文献   

13.
<正>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血清病是破伤风抗毒素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不良反应,一般在注射后7~14d发病,亦有在注射后2~4d发病者,血清过敏性休克很少见。笔者所在医院诊治了破伤风抗毒素皮内实验过敏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医学》2008,30(6)
梭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诊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是战伤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战时发病机会较多,平时也常遇到。我们自1970~1983年共收破伤风3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疴隋凶险,常因呼吸衰弱、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现将我科对破伤风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哲祥 《中外医疗》2009,28(14):81-81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本文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粗浅地分析了破伤风的临床状况,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崔英姬 《吉林医学》2007,28(18):2035-2035
破伤风是一种常与创伤相关的特异性感染,是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我科于2007年2月22日收治1例中耳炎引起破伤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