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比较两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肌力评级.结果 两组各45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4周干预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和手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烫伤、水疱和瘙瘁等.结论 火龙罐疗法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治疗组50例用醋酸泼尼松龙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45例单用康复疗法,总疗程6周。结果两组组内Ⅰ期和Ⅱ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期总有效率(100.0%,35/35)高于对照组(86.2%,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期总有效率(86.7%,13/15)也高于对照组(68.8%,11/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治疗,肩周封闭配合康复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取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抬高患肢及被动运动,连续4周后评价效果.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均P<0.01),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取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抬高患肢及被动运动,连续4周后评价效果。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表和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分级、手指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均P0.01),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早期不同理疗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理疗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理疗,治疗组给予低频电流理疗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与行为干预,康复周期为1个月。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红外线理疗,低频电流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偏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组总有效率85%、运动及作业疗法对照组总有效率5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肌取穴法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法、耳穴贴压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加用针法、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对比临床效果,于治疗前后进行Mc Gill疼痛、HAMA焦虑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能力评分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监测血清细胞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同型半胱氨酸(Hcy)、P物质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2%相比对照组的73.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c Gill、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而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Hcy、P物质水平则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 针法、耳穴贴压联合康复训练能通过调控血清中CGRP、Hcy、P物质水平来减轻肩手综合征患者肩手关节痛感,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联合肢体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伴患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1例)和C组(27例)。均按常规予以抬高患肢,在此基础上,A组实施温热疗法,B组实施运动疗法,C组实施温热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周后评价三组患肢肿胀程度。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治疗后三组患肢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治疗后患肢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评分显著高于A组、B组(均P〈0.05)。结论温热疗法、运动疗法均为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康复的有效方法,而温热联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 将108例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予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 结果 对照组49例、干预组48例完成全程研究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上肢痉挛缓解程度、运动功能提高程度、临床结局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损伤。 结论 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可有效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5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其中32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应用中药超声透人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的效果,将1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透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熏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的情况及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肛缘水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vs63%,P〈0.05);治疗组疼痛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50%,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超声透人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疗效显著,能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4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36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60/62);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2.9%(39/6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DAI评分降低更明显,Pd0.05。结果表明,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区域动脉灌注(local arterial infusion,LAI)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0例,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B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脉给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血淀粉酶下降较B组迅速(P0.05),血液流变学的比较显示,A组的血液粘滞度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LA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优于经静脉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顺尔宁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介质及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及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及IgE浓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化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新生化颗粒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浸膏口服。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持续时间≤1周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化颗粒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和减少流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36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肛门疼痛、排尿困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妇康片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取本医院自2012年8月~2014年2月接诊的青春期DUB患者7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接受口服妈富隆和妇康片治疗;而对照组39例则仅接受口服妈富隆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控制效果和止血时间,并统计两组出现的相应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为79.5%(3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和完全止血时间分别为(22.1±8.3)d和(37.6±15.8)d,对照组为(36.3±10.2)d和(58.1±16.7)d,止血失败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和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DUB,止血和对月经周期的控制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是治疗青春期DUB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