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Jiang XY  Li TZ  Li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33-2635
目的 观察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情绪行为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患儿4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术前30 min分别口服0.5 mg/kg咪达唑仑(Ⅰ组)和安慰剂(Ⅱ组).麻醉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观察两组患儿术前情绪、术中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术前镇静满意率Ⅰ组优于Ⅱ组(P<0.05),两组之间术后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七氟烷全麻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入室时患儿的焦虑情绪,但不能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樊娟  李爱军  李福龙 《广东医学》2016,(23):3604-3607
目的 与咪达唑仑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预防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手术患儿6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和咪达唑仑组(n=30).两组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分别于建立静脉通路后泵注含1μg/kg右美托咪定或含0.05 mg/kg咪达唑仑的生理盐水稀释液10 mL,泵注时间均为15 min.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于入恢复室即刻开始对患儿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镇静、FLACC镇痛评分评估,每隔5 min评估1次,评估总时间为15 min,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各时点躁动、镇静、镇痛评分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10.00%)少于咪达唑仑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且苏醒快,无呼吸抑制,并发症少,术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学龄前儿童颌面外科门诊(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a)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 ence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门诊手术患儿40例ASA 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眯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人1min后置入喉罩,术中2%~3%七氟烷吸入维持,术中保持自主呼吸,M组术毕前10 min经鼻滴入咪达唑仑0.25 mg/kg,C组滴入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EA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估并记录躁动期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M组儿童术后苏醒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术后躁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离院时间无差异.结论:咪达唑仑能有效缩短学龄前儿童经七氟烷麻醉门诊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躁动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240例,使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术后30 min的苏醒状况进行评分,保留4分及以上的患者(200例),对其相关病史资料作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术前用药、是否给予咪达唑仑、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药物、有创操作与麻醉诱导次序、术时长短及术毕是否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34、0.004、0.000、0.008、0.015、0.028)。经多因素分析:诱导使用咪达唑仑、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麻醉前留置胃管、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7、0.004、0.042、0.0001,OR值分别为:2.603、0.317、2.264、0.334、9.173)。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胃管、麻醉诱导期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而术毕使用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术前留置导尿管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咪达唑仑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躁动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2例术后出现躁动的患者行急诊CT检查,确定无颅内出血后,根据躁动分级情况泵入咪达唑仑。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进行检测和记录。结果患者在使用咪达唑仑持续泵入后未出现意外拔管、受伤和坠床,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颅内出血,安全度过术后高危期。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躁动患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许强  韩萍  张绪东 《医学综述》2009,15(10):1592-15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8例行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M组和D组,其中M组用咪哒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D组用地西泮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Ramesay镇静评分、患儿躁动发生率及术前、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均在静脉复合非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M组术后苏醒时间比D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术中丙泊酚、氯胺酮的用量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少,对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静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8%七氟醚+吸氧(5 L/min)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七氟醚2%~3%+吸氧(2 L/min)维持麻醉.B组七氟醚3%~5%+吸氧(2 L/min)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预防全麻术后入ICU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入ICU患者40例,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丙泊酚持续泵入,B组给予咪达唑仑持续泵入,观察用药病人的生命体征、起效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入睡率、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均可有效地预防全麻后苏醒期的躁动,但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的苏醒时间快且苏醒后再入睡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儿麻醉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51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苏醒期谵妄躁动组120例,经匹配对照组39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神经外科患儿麻醉苏醒期发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OR=2.695,95%CI:1.183~6.139,P=0.018)、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OR=0.210,95%CI:0.049~0.902,P=0.036)和复合吸入麻醉(OR=2.862,95%CI:1.300~6.301,P=0.009)是神经外科患儿麻醉恢复期发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手术室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方法是发生谵妄和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麻醉维持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谵妄和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会阴部手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不给予麻醉诱导前药物.实验组给予麻醉诱导前0.05mg/kg咪达唑仑,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实验组躁动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期间的躁动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会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术前经鼻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和对照组(经鼻滴入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从拔管后5 min至lh咪达唑仑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经鼻应用咪达唑仑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 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及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11、0.042、0.019)。多因素分析发现: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49、0.004,OR值分别为:5.481、10.867、11.604)。结论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维持,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邓达治  刘刚 《广西医学》2011,33(9):1109-1111
目的 比较地西泮或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无气管插管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头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地西泮组和咪达唑仑组各10头.地西泮组采用地西泮10 mg和氯胺酮0.1 g诱导麻醉,地西泮0.45 mg·kg-1·h-1、氯胺酮4.5 mg·kg-1·h-1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  相似文献   

15.
刘冬冬  李萌  杨义 《中原医刊》2011,(19):110-110,112
目的比较氯胺酮、地西泮和丙泊酚、咪达唑仑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住院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地西泮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术中呛咳和屏气发生例数、术中呼吸暂停发生例数、麻醉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儿术中发生呛咳和屏气、呼吸暂停例数少,麻醉恢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一咪达唑仑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后躁动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因鼾症行全麻腭咽成形手术病人,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D)组和咪达唑仑(M)组,每组30例。患者选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1,稀释至50ml,静脉输注,15min注完。咪达唑仑(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mg.kg-1稀释至50ml,15min注完。术毕待患者呼吸恢复,清醒拔管。监测拔管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观察患者手术后躁动的时间和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M组T2,T3,T4时间点MAP、HR值与T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D组各时间点较T0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躁动发生率为对照组20%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对比,右美托咪啶显著减少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探究应对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2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全麻患者,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麻术后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前用药情况、咪达唑仑的使用情况、麻醉方法、麻醉维持药物、气道管理方式、有创操作、手术时间、麻醉气体吸附器的使用均是全麻术后患者出现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躁动发生的原因对全麻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普外科病人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普外科接受全麻手术病人514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变量对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514例病人中32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显示躁动病人性别、ASA分级、术中补液、术后贫血、留置导尿管、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4分比例高于安静组(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SA分级、留置导尿管、术中补液量大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4分是全麻后躁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对ASA分级高、留置导尿管、术中补液量大及手术疼痛较严重的病人应当积极进行术后镇定,预防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与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疝气及鞘膜积液及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选择1~5岁ASAⅠ级患儿:疝气100例,鞘膜积液80例,隐睾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Ⅰ组选择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Ⅱ组选择咪达唑仑、氯胺酮复合麻醉.结果:Ⅰ组效果均满意,术后苏醒迅速,无恶心、呕吐发生,具有术后躁动发生少的优点,与Ⅱ组比较,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术后噪动发生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较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有优越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64例,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时异丙酚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 mg/kg,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5~0.2 mg/kg,至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6μg/kg、潘可罗宁0.08~0.1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行恒速输注,2组分别为异丙酚8 mg.kg-1.h-1,10 min后减至6 mg.kg-1.h-1,20 min后减至4 mg.kg-1.h-1;咪达唑仑0.2mg.kg-1.h-1,10 min后减至0.15 mg.kg-1.h-1,20 min后减至0.125 mg.kg-1.h-1。分别于术后5、10、20、30、60 min记录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Gcs)及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第1天及第3天询问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异丙酚组患者睁眼时间、对简单命令有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天均无术中知晓。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的术后苏醒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