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 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小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0):1232-123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女性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明确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早期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下降,逼尿肌压力增加,初始尿意、残余尿量正常;晚期组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下降明显,初始尿意、残余尿、膀胱容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病例组和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20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90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0例,充溢性尿失禁患者40例.比较各组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迫性尿失禁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溢性尿失禁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排尿压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4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56.97±10.68)岁,病史1个月至50年,平均(8.44±8.85)年。尿动力学检查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术前常规进行,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部分,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总容量、初始尿意、强烈尿意、急迫尿意和漏尿点压力等参数。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使用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资料,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随年龄增加,尿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加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加下降。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②方法对36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和对比分析。③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顺应性均有显著差别(P〈0.05),逼尿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应及早干预,延缓膀胱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芪缩尿方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规律应用胰岛素降糖、营养神经等药物。观察组加服丹芪缩尿方,每日1剂。观察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尿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芪缩尿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a-硫辛酸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a-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B组(3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C组(18例)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膀胱初尿意容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B、C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硫辛酸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均有效,其中硫辛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伟高  钟欢  李辉  俞彬  汤建儿  陈煜 《浙江医学》2010,32(7):1025-1027
目的 探讨并评价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特点,以期为该术式的施行提供动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施行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的20例男性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就尿流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容量、充盈压、最大排尿压及顺应性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自主排尿,无需再次导尿,拔除导尿管1周后尿量为110~570(188.4±24.8)ml.其中19例(95.0%)白天控尿良好,17例(85.0%)夜间控尿良好.术后6、12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示新膀胱位置、形态良好,肾、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患者术后12个月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其它参数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具有容量大、相对低压、顺应性好和术后排尿、控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特征等特点,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原位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48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为观察组,20例泌尿系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均正常的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均有尿频、尿急症状,其中伴尿痛11例,夜尿增多14例,排尿不畅7例,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25例,伴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22例。观察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P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膀胱感觉增强(IBS)、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22.9%(11/48)、14.6%(7/48)和12.5%(6/48),其余16.7%(8/48)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表现多样化,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中的意义及膀胱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8例,病程入院初次发现-3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结果48例患者完成了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异常患者占68.8%,正常患者为31.2%,所有患者中膀胱感觉迟钝表现明显的占48%。在尿动力学异常患者中逼尿肌收缩减低及反射消失表现明显的占45%和18%。3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压力-流率测定,在男性患者中确诊为膀胱出口梗阻者占男性患者的46.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进行客观评判,并及早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愈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门诊行尿动力检查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尿动力学诊断结果,进一步对逼尿肌无力(detrusor underactive,DU)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656名女性患者基本情况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其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合并疾病及尿动力学诊断分布情况,按年龄、尿动力学诊断分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症状及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按糖尿病患病情况分组比较DU患者LUTS和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电话随访163例女性DU患者,了解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并使用AUAss评分量表评估未经治疗者的疾病发展情况。结果:尿频是本组门诊女性LUTS患者中位居首位的症状(25.03%),其次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20.04%)、尿急(19.97%)、排尿困难(17.32%)、急迫性尿失禁(12.00%)。SUI是LUTS患者的首要尿动力学诊断(36.04%),其次为DU(24.08%)、膀胱出口梗阻(17.58%)。各类型疾病的患病高峰主要集中于51~60岁,年轻女性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经尿动力学检查后未见明确病因。DU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膀胱感觉较非糖尿病患者迟钝(P<0.05),对DU患者的随访结果还提示,未经治疗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门诊女性LUTS患者以储尿期症状为主,SUI在尿动力学诊断中占首位。随年龄增长,患者膀胱感觉和逼尿肌功能逐渐减退,老年患者中DU取代SUI成为首要诊断。对于DU患者,糖尿病会影响其膀胱感觉功能,未经治疗的DU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尿路疾病预后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尿路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6个月后观察患者排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尿动力学指标的患者IPSS-S和OABSS得分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58例患者IPSS-S评分明显改善,65例患者OABS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IPS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IPSS-S改善明显;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OAB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虽都降低,而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OABSS得分改善明显;将年龄、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最大尿流率和膀胱体积作为自变量,将临床症状改善与否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因素,OR值分别为4.685、4.957和5.263.结论:下尿路疾病患者的预后与治疗前尿动力学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Liu N  He F  Man LB  Huang GL  Wang HD  Wang H  Li GZ  Wang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69-27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2月至201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的80例男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分为膀胱功能正常组(A组)、早期膀胱功能障碍组(B组)和晚期膀胱功能障碍组(C组).全部患者均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问卷调查,比较各组间的评分情况.结果 A组(30例)、B组(22例)和C组(28例)的IPSS总分分别为9.4±4.6、11.3±3.3和15.0±3.4,QOL评分分别为2.1±1.1、2.2±1.0和3.4±1.3,排尿期症状总分分别为3.8 ±2.7、6.2±2.6和10.4±3.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储尿期症状总分分别为5.6±3.4、5.1±2.9和4.6±2.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排尿期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PSS总分、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两组之间IPSS总分、QOL评分和排尿期症状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主要出现在膀胱功能障碍晚期.排尿期症状为典型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caused by lumbar disk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male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00 to April 2010 in our hospital with lumbar disk herniation underwent an urodynamic tes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bladder function group ( Group A), the early-stage of bladder dysfunction group ( Group B) and the late-stage of bladder dysfunction group (Group C) according to the urodynamic results.LUTS in thes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Results In Groups A ( n = 30), B ( n = 22) and C ( n = 28 ), the total IPSS scores were 9. 4 ± 4. 6, 11.3 ± 3. 3 and 15.0 ±3.4 while the QOL scores 2. 1 ± 1.1, 2. 2 ± 1.0 and 3.4 ± 1.3 respectively. The total voiding symptom scores were 3. 8 ± 2. 7, 6. 2 ± 2. 6 and 10. 4 ± 3. 1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 all P <0. 05 ). The total storage symptom scores were 5. 6 ± 3.4, 5. 1 ± 2. 9 and 4. 6 ± 2. 3 in 3 group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insignificant (P >0. 05). Between Groups A and B, the differences of total voiding symptom score were significant ( P < 0. 01 ) while those of the total IPSS and QOL score were insignificant (both P>0. 05). Between Groups B and C,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otal IPSS, QOL score and total voiding symptom score were significant ( all 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LUTS caused by lumbar disk herniation are notable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bladder dysfunction. As one typical early manifestation, the voiding symptom may aid an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AUR)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老年男性AUR患者保留导尿2~5 d后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拔管失败者分别于AUR发生后4周和12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初次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03例AUR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组(DUA组,n=36)和非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UA组,n=67)。DUA组患者年龄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NDUA组(P〈0.05,P〈0.01),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103例患者AUR发生4周时尿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AUR发生1周内(P〈0.01或P〈0.05),但与1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有效评估AUR老年男性的膀胱功能,AUR发生4周时进行检查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三种肠代膀胱术的下尿路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回肠膀胱术、可控膀胱术、正位膀胱术3种术式的术后下尿路尿动力学研究。方法对41例行肠代膀胱术的患者,包括回肠膀胱术18例,可控膀胱术12例,正位膀胱术11例,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比分析其储尿囊及流出道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回肠膀胱术组储尿囊容量及剩余尿量均较其余两组显著减少,可控膀胱术组及正位膀胱术组尿囊储尿功能良好,但排尿阻力较高,且有出口梗阻表现。可控膀胱术组最大流出道压及控尿带长度增加,而正位膀胱高压区主要在储尿囊颈区。结论回肠膀胱术储尿能力降低,流出道区压力低,可控组膀胱组及正位膀胱组储尿能力正常,排尿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80例D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降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硫辛酸,2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改变、治疗效果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各项尿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MFR)、膀胱最大测压容积(VM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可明显改善DNB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缓解症状。硫辛酸可提高DNB患者抗氧化应激功能,从而为硫辛酸治疗DNB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