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6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心电图的变化,治疗后半年内再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共入组68例患者,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胸痛,胸闷症状发作频率较对照组少,最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半年内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瘀汤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2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43)例。选择有心肌缺血证据,例如有阳性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史、心电图上特征性改变包括运动试验阳性(运动后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降低、J点后0.08秒降低≥0.1mV)的患者。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每日1剂。观察心绞痛症状、静息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耐量。结果,(1)146例中106例(73%)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2周内心绞痛频率、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同时间内心绞痛次数减少.每次最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治疗组121/146(83%)例异常ST段恢复,15/146(10%)例异常ST段明显改善。(3)心电图运动试验治疗组113/146(77%)例ST段回升0.15mV以上,运动耐量上升1级。(4)治疗组动态心电图44/62(71%)较治疗前恢复0.15mV。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益气活血祛瘀汤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运动耐量相对增加,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减低。临床疗效确实,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百令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下降、IL-2升高,较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和BUN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可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羟苯磺酸钙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安多明)对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A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6)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n=22)单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以降低AAN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改善AAN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结果试验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min达到TIMI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STEMI组125例和NSTEMI组42例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史、平时心绞痛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心肌损害指标、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STEMI组发病年龄及合并糖尿痛比例、冠心病史和平时心绞痛症状发生率均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0.05、0.05和0.01),而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NSTEMI组(P分别〈0.05、0.01和0.05);STEM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1);STEMI组冠脉单支病变明显多于NSTEMI组(P〈0.01),3支病变低于NSTEMI组(P〈0.05),狭窄程度〈70%及70%~90%者比例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和0.01),狭窄程度〉90%及完全闭塞者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5);STEMI组形成侧支循环及具有基础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P分别〈0.01和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患者发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比例相对较高,冠心病史长,平时多有心绞痛症状,心肌梗死时胸痛症状较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较低,冠脉病变弥漫、累及多支,但阻塞程度相对较轻,有基础TIMI血流3级及形成侧支循环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小时.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UAP,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4),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连用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无论是心绞痛症状还是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有显著的疗效,并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提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CRF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组、银杏达莫组、联合用药组(每组n=40)。3组均给予一定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羟苯磺酸钙组给予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口服;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4天测定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OL)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SCr、CHOL、TG、24h~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UN、RBP降低不明显(P〉0.05)。与其他2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SCr、CHOL、TG、24h—UP水平明显降低(P〈0.05),羟苯磺酸钙组与银杏达莫组之间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CRF显著降低患者的SCr、CHOL、TG、24h—UP水平,疗效优于单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或羟苯磺酸钙。  相似文献   

11.
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9例,与常规治疗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1);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5.5%和44.4%,(P〈0.05)。提示舒血宁注射液可通过改善冠脉血流,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功效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2.
徐玲香 《甘肃医药》2009,28(2):104-1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2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43)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方剂益气活血祛瘀汤,1剂/日;对照组给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8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ST段上升0.1mv以上,T波变平或平坦变为直立,运动耐量上升一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减少;5年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率减低方面的病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运动耐量相对增加,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减低。临床疗效确实,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给以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对照组75例,给以硝酸甘油5mg加入葡萄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7%;对照组分别为67.7%和3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12导联中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分为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和对照组(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各40例,分别将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与两组的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冠脉造影的多支病变(2支或2支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最高值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时,同时结合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治疗组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与近期症状恢复情况、冠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6 h后,其心电图ST段恢复例数及症状缓解例数比对照组多,对照组组ECGST段恢复17例,胸痛缓解19例。治疗组ECGST段恢复30例,胸痛缓解33例,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心力衰竭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比对照组少,治疗组住院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人数分别为8例和0例,对照组住院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人数分别为21例和2例,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情况,降低死亡率,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安全性、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30例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12导联ST压低数值总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药物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2%与65.8%,P〈0.05),改善心绞痛的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3%与38.2%,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脂的作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示治疗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UA患者的微循环指标改善明显,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ml(含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6%,心电图总有效率69.4%,对照组分别为56.7%和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夏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1-21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银杏叶片,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9%,对照组为5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71%,对照组总有效率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银杏叶片的疗效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结论:银杏叶片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5%,对照组为5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64.8%,对照组总有效率5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管炜  胡爱民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3):119-120,124
目的观察糖肾煎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在基础糖尿病的治疗上,对照组再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加糖肾煎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含量、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空腹血糖(FBG)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Cr、BUN及FBG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BUN、Cr及FBG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肾煎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优于单用羟苯磺酸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