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共调查4~16岁儿童9.31人,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31人,发生率为13.89%;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1120例儿童及少年行为问题调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豫北三市(新乡、卫辉、鹤壁)1120名4~16岁儿童,共筛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34例,占12.74%。经复查89例,其中55例有各种行为问题,计多动症23.6%,学习困难21.8%,其他异常54.5%。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已经长期地得到公认。但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基础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尚无统一的结论,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沿海城乡在校少年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沿海城市与农村在校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城市与农村12~16岁1744名在校少年。结果 城市、农村在校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0.82%和19.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喂养方式、同学关系、儿童疾病、母亲健康状况、抬头时间、学习成绩、教育方式和在校表现。农村组依次为亲子关系、在校表现、乙童疾病、同学关系、父母婚配、会走时间、停止尿床时间和母亲疾病。结论 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家庭生活事件与儿童行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家庭生活事件问卷和儿童行为问卷对城乡301个家庭,共402名3-15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生活事件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伴随关系,且发现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良以及你母角色能力不足等方面的6项家庭生活事件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枣庄市4—16岁儿童和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率及流行学特点,笔者应用信度和效度较高并适用于人群流行学调查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简称CBCL量表)调查了枣庄市907名儿童,调查发现行为问题儿童检出率为11.25%。  相似文献   

7.
儿童行为问题(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国外报道其检出率已达到5%~30%。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抚养儿童与教育儿童的方式的变化,以及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环境污染的影响等,儿  相似文献   

8.
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对1002名12~16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是父母,托儿所养育,父母职业为干部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父母期望过高,教育态度不一致,溺爱或过严,打骂为主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高。环境安静,学习风气浓,住房条件好,与家庭成员关系好,有好朋友,参加娱乐活动多的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环境和父母情况以及儿童本身素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上海地区4~16岁儿童1702名。市区1004名,其中独生子女745人,占74.2%;农村698名,其中独生子女455人,占65.18%。共筛查出有行为问题儿童123例,检出率为12.25%。市区与农村无明显差异。独生与否也无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4~5岁女孩多动分较高;6~11岁男孩分裂样或焦虑分略高;6~11岁女孩残忍分较低。  相似文献   

10.
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北京地区4~16岁儿童612名(男303,女309)。共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57名,检出率9.7%;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校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五年后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纵向研究在校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变化,方法:采用中文版Conners教师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同一群体的儿童分别于1992年及1997年进行随访调查分析;1997年同时进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测主,结果:男生的行为,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Conners量表五年前后资料配对t检验表明因子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测评结果表明,在行为,合群,智力与学校情况三个方面有性别差异,即男生自我意识评价低于女生.结论:提示儿童早期的情绪,行为总是可延续到少年前期,儿童自我意识评价,男生低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学生l223名,男638名,女585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以及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7%,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得分比无行为问题学生显著为低,行为问题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是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预防及干预时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3.
14.
PURPOSE: Children with epilepsy have high rates of behavior problems. The purpose was to describe prospectively the association of seizures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new-onset seizures. METHODS: Subjects were 224 children with new-onset seizures (aged 4-14 years) and 159 siblings (4-18 years). Caregiver's ratings of the behavior were collected 4 times: at baseline, and at 6, 12, and 24 months. During the 2-year period, 163 (73%) children had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seizure, and 61 (27%) had non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both with and without covariates [site, age, gender, race, caregiver education (years), and seizure medications]. RESULTS: On average, children had higher CBCL Total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scores across all times when experiencing recurrent seizures than when not experiencing recurrent seizures (Total Problems, p = 0.041,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s and seizure medications). Sibling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scores than both children experiencing (Total Problems adjusting for covariates, p = 0.0001) and not experiencing recurrent seizures (p = 0.0004). Externalizing Problems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children with recurring seizures, children without recurring seizures, and siblings. CONCLUSIONS: Recurrent seizure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ehavior problems very early in the course of a seizure condition, even when key child, demographic, and seizure variables were controlled. Explanations for these findings include the possibilities that both seizures and behavior problems are caused by an underly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 that seizures per se disrupt behavior, or that children hav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seizur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被忽视、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县43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儿童被忽视量表》(CNS)、《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分别测查儿童问题行为、儿童被忽视程度以及儿童心理弹性能力。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5.2%。Rutter总分与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呈显著正相关(r=0.163~0.350),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呈显著负相关(r=-0.243~-0.134)。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被忽视、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尊重儿童、同时培养其抗压能力可能会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研究组)及正常人子女(对照组)进行测试,两组各为108人,对其家庭教育状况和在学校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为32.5%,多于对照组(11.1%);研究组CBCL平均得分为26.32±9.35高于对照组(9.22±5.65;t=16.27,P<0.01)。研究组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在学校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发生行为问题较多,为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违法青少年尤其是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及暴力犯罪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在未成年人劳动教养所中随机选取男性暴力违法青少年131例和非暴力违法青少年98例,以181例普通高中男生为对照,进行MOA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评定.结果 违法青少年实际家庭亲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对亲密度的不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暴力组相比,非暴力违法组对家庭适应性的不满意程度更高.MOAS与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结论 违法青少年尤其暴力违法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足,家庭的情感联系薄弱,需要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为工具,对2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研究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健康者的子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子女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状况差、孕产期不利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居住地社会风气差和学习成绩差。结论 精神分裂症子女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为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需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心理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 (EMBU)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儿童版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分别对 4 2名网络成瘾儿童及 4 2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 结果 :网络成瘾儿童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对孩子过于严厉 ,惩罚过多 ,而理解关心不够。在CBCL评定中 ,网络成瘾儿童在交往不良、不成熟、违纪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网络成瘾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 ,他们的孩子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