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例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对照组)和28例行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治疗组)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前两组血清cTnI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6h及24h,VSD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无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2h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的介入治疗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减弱围术期心肌的急性损伤。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或负荷试验阳性患者101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他汀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睡前服用。所有病人入选后按分组开始治疗,治疗7d后行PCI治疗,术前、术后8h、术后24h分别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两组PCI术前CK、CK-MB和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CK、CK-MB和cTnI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进一步升高,P〈0.01;术后8h及24h,常规组CK、CK-MB和cTnI均较他汀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PCI围术期存在心肌的急性损伤,辛伐他汀预处理具有明显改善围术期心肌急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心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心包液和血清心肌标志物评估心肌受损情况。方法开胸心脏手术33例分为瓣膜置换术组8例,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4例。打开心包和术后24h,同时采集心包液和血清样本,测定心包液和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含量。结果各组术前心包液cTnI浓度均显著高于血清cTnI浓度(P〈0.01)。AVR和SA组中,术前心包液肌红蛋白显著低于相应血清中的浓度(P〈0.01)。术前,ACS组心包液及血清cTnI显著高于AVR和SA组(P〈0.01)。术后,各组心包液的各标志物浓度较血清中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术前心包液cTnI的积累可能反映了亚临床损伤,且这种损伤暂不能由常规化验发现。  相似文献   

4.
Wang NF  Tong GX  Li PZ  Zhang XW  Xu J  Wu GP  Jin JF  Zhou L  Ye XH  Yang JM  P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11-141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改变及意义。方法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是否介入治疗分成PCI组(49例)和非PCI组(21例),两组在PCI或冠脉造影术中均应用普通肝素,PCI组术后用低分子肝素7d。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24h及7d以免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GF的水平。PCI组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肌钙蛋白I(cTnI)。结果PCI组术前HGF水平显著高于非PCI组(13566ng/L±3769ng/L vs1736ng/L±604ng/L,P〈0,01),PCI组和非PCI组术后即刻HGF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11457ng/L±2298ng/L vs 967ng/L±349ng/L,P〈0.01),但两组间比较HGF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第7天时cTnI阳性组血清HGF水平仍显著高于非PCI组(P〈0.01),而cTnI阴性组已降至手术前水平。结论严重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伴有外周血HGF水平升高;PCI术后cTnI阳性组血清HGF水平的延迟降低与心肌微梗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例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对照组)和28例行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治疗组)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血清cTnI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6h及24h,VSD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无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2h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的介入治疗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Ps)、心肌钙蛋白Ⅰ(cTnI)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CHD患者血清中sICAM-1、sPs、cTnI在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后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sICAM-1、sPs、cTnI升高,术后24、48h下降,其中48h达最低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ICAM-1、cTnI术后72h显著升高(P均<0.01),但所有cTnI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介入治疗儿童CHD可以激活sICAM-1、sPs的表达,并可以造成心肌组织的微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评价曲美他嗪对CK-MB、cTnI及h-FABP的影响。方法:将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7例)及对照组(61例),于PCI术前即刻及术后次日清晨6时分别检测血清CK-MB、cTnI及h-FABP,另选取对照组加测术前即刻、术后3 h、6 h及术后>10h的血清h-FAB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明显增高(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有所增高(P>0.05),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术后>10h测得h-FABP值分别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CK-MB、cTnI术前-术后差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FABP术前-术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术前即刻、术后3h及术后6h h-FABP值逐渐增高,术后>10 h降低,但仍高于术前即刻水平(P<0.05)。结论:PCI术治疗对UAP患者术后心肌细胞可造成微小损伤,PCI术前至少24h以上给予曲美他嗪能够减轻UAP患者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术(RFCA)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61例S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左卡尼汀组(1I组)、曲美他嗪组(11I组)、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IV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术前、术后6h、12h、24h、72h检测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各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呈现术后6h升高,24h开始回落,以后于72h逐渐正常和接近正常的现象。Ⅱ组、Ⅲ组、Ⅳ组与I组相比,血清CK—MB、cTnI水平升高的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清cK—MB、cT—nI水平的增幅显著低于Ⅱ组及Ⅲ组,术后72hcTnI水平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对RFCA受损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合并Cox迷宫Ⅲ型手术中心肌保护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期行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按其术中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21)和HTK液组(n=21)。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ICU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出院前窦性心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HTK液组比含血停搏液组为(107.7±10.7)min vs(111.7±11.4)min,平均体外转流时间(171.5±16.3)min vs(169.1±15.5)min。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05±255.9)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5.09±0.62)次,平均灌注(3 081±369.6)ml。两组患者血液中CK、CKMB、cTnI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24 h仍然处于较高水平(P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HTK液组cTnI浓度在术后24 h时间点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在费用上明显高于含血停搏液组为(1.45±0.21)万元vs(0.82±0.12)万元(P0.01)。两组术中均无左房出血等并发症,含血停搏液组术后除1例出现缺氧性脑功能障碍,经呼吸机支持治疗1周及高压氧治疗2周后恢复,其余均在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HTK液与4∶1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中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组围术期心肌酶谱指标cTnI浓度在术后24 h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加服曲关他嗪行PCI术21例为曲关他嗪组,不加服曲美他嗪行PCI术2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PCI术前、术后1h、6h、12h、24h的血清cTnI和MDA水平。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术后6h、12h和24h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12h和24h升高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均〈0.05)。两组PCI术后各时间点MDA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PCI术后12h和24h时MDA水平增加幅度较曲美他嗪组更大(P分别〈0.05和〈0.01)。结论:曲美他嗪能减少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从而减轻PCI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为PCI患者提供心脏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封堵介入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55~70(63.5±3.6)岁。超声下测量房间隔缺损术前为11~36(25.8±9.3)mm。单孔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双孔房间隔缺损患者6例。应用封堵器在影像学引导下行导管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并在术后进行复诊观察疗效。结果3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未见并发症.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导管封堵介入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症状的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情况.方法 50例患者中,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各25例,采用国产先健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封堵房间隔缺损,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心脏负荷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个月右室横径、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缩小,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远期随访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D介入治疗的患者61例(男25例,女36例),于手术前、手术后3d、3个月、6个月、1、2、5年分别进行随访,包括询问症状、检查心电图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状态、残余分流情况、心脏结构、心功能、有无封堵伞移位等。结果术后随访,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术后3d就明显缩小,术后3个月进一步缩小(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在术后3个月才明显缩小(P〈0.05)。术后3个月,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右心房、右心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d,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尸〈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逐渐增大(P〈0.05)。3个月后左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时,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P〈0.01)。,随访期间,15例出现心悸症状,半年内自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ASD介入治疗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有效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长期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测定65例ASD患者拟行封堵术前1 d、封堵术后3 d内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然后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封堵术前1 d及封堵术后3 d内的Pmax分别为(105.16±12.25)ms、(99.92±13.86)ms,Pmin分别为(86.61±12.41)ms、(84.76±11.75)ms,Pd分别为(18.55±9.77)ms、(15.16±7.99)ms,封堵术后3 d内与封堵术前1 d的Pmax及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封堵治疗恢复了正常右心形态及功能,缩短了心房传导时间,促进了心房电活动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肯定了ASD封堵治疗后的良好临床效果.Pd是ASD患者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型号选用依据,评价不同大小封堵器对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ASD患儿46例,分为A、B两组各23例.A组应用椭圆周长公式计算等效圆直径,依该直径加1~2 mm选封堵器型号;B组按经胸超声(TTE)测量最大径加2~4mm选封堵器型号.TTE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右房、左房收缩末径(RALD、LALD)、右室、左室舒张末径(RVDD、LVDD),计算RALD/LALD、RVDD/LVDD.测量封堵器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缺损直径为(16.56 ±4.23)mm,B组为(17.22±5.08)mm,两者无明显差异.A组封堵器直径为(19.18±5.29)mm,B组为(22.37±6.16)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RALD、RVDD、RALD/LALD、RVDD/LVDD均有下降,LVDD逐渐增大,封堵器厚度变薄,LVEF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B组(P<0.05).结论 椭圆周长公式可应用于ASD封堵器选择,封堵器大小对患儿心脏重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和电生理的变化。方法记录24例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心电图(ECG)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指标的变化,ECG指标包括PR间期、QRS时限和QTc;TTE测量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左房横径(LAD)、右房横径(RAD)、计算RAD/LAD比值;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RVDD/LVDD比值。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RAD由(42±10)mm降至(36±8)mm(P〈O.01),RACl/LAD由1.3±0.2降至1.1±0.1(P〈O.05);RVDD由(33±8)mm降至(27±6)mm(P〈O.01),LVDD由(40±7)mm升至(45±6)mm(P〈0.01),RVDD/LVDD由0.8±0.1降至0.6±0.1(P-(0.05)。术后6个月时,RAD降至(32±8)mm,PR问期由(135±20)ms降至(127±18)ms(Pd0.01),QRS时限由(101±10)ms降至(92±11)ms(Pd0.01),QTc由(430±20)ms降至(425±18)ms(Pd0.05)。LAD至术后6个月时仍无显著变化。结论ASD的介入封堵治疗减轻了右心系统的容量负荷,使心脏的几何构型在术后早期即发生改变,电生理在随后数月也发生变化。介入封堵术逆转了ASD患者的,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入选继发孔型房缺患者33例,均于封堵治疗前后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检测其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在行封堵治疗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而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及三维右室射血分数(3D-RVEF)在封堵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术后3个月下降趋缓,术后6个月达到新的平衡。结论①房间隔缺损患者在行封堵治疗后右心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功能具有便捷、无创、可重复性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能较准确全面地评价右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的对比。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3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28例,房间隔缺损(ASD)168例,室间隔缺损(VSD)240例。在TTE及x射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605例患者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5.1%,31例封堵未成功,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正畸肜。术后100%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随访,85%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以上随访。x射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TTE检查PDA及VSD患者封堵术后1—2月左心室腔缩小(P〈0.01),ASD封堵术后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r=0.45,P〉0.05);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1—2个月,PDA及VSD患者左心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彧  唐红  宋海波  白文娟  安琪  赁可  张尔永 《西部医学》2009,21(9):1585-1586,158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95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后3~6月TTE随访。结果95倒患者行ASD微创外科封堵术,封堵成功86例,占90.5%,9例封堵失败。TEE与TTE对ASD最大径及残缘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房间隔伸展径TTE测量值大于TEE(P〈0.01)。TTE对上、下腔静脉缘的显示率为71.6%和77.8%,低于TEE(P〈0.01)。术后3~6个月1vrE随访,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贯穿了微创外科ASD封堵治疗的全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ASD介入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经胸心脏超声(TTE)及X线透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术后24h、72h、1个月行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42例患者除4例因房缺太大,2例合并不可逆肺动脉高压外,置入均成功,技术成功率达100%,封堵效果佳,未见残余分流,1月后随访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 ASD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但需掌握好手术适应症,ASD大小及边缘、合并其它先心病、房间隔膨出瘤和肺动脉高压等因素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