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昏谵 ,为临床危重之候 ,即指神昏与谵语而言。因二症常伴随出现 ,故温病学中多昏谵并称 ,其基本特征是神志障碍 ,语无伦次 ,意识丧失。昏谵与昏愦亦有轻重之别 ,昏愦是指重度昏迷 ,昏睡不语之谓 ,故曰轻则昏谵 ,重则昏愦 ,但二者都是温病发展过程中 ,一个严重的神志症状。虽然引起昏谵的最终机理多为清窍阻蔽 ,但神明失常的病因病机是多种多样的 ,治法选方亦不尽相同。因此 ,临床若处理不当 ,则后患莫测。为了便于临证 ,本文试就其病机归纳浅析如次 ,以便鉴别和掌握。1 邪热内陷 ,逆传心包由温热病 ,肺卫之邪不解 ,内陷心包 ,壅闭清窍…  相似文献   

2.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2):15-16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昏谵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刘仕昌,温病,谵妄/诊断,谵妄/中医药疗法温病过程中昏谵证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堪虞。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病辨证论治方法,积累了治疗温病昏谵的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1温病昏谵的临床特点温...  相似文献   

3.
一、名词定义解释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是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除具有一般急性热病的临床见症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发斑疹等特征的一类独特表现的急性热病。 3.夜热早凉:指至夜发热,天明则不热,多伴见热退无汗。系温病后期,余邪留伏阴分的证候。 4.神志如狂:其表现为昏谵躁扰,妄为如狂,多为下焦蓄血,淤热扰心所致,并见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等。 5.解表法;是用于驱除表邪,解除表证,具有疏泄腠理,逐邪外出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八法”中的“汗法”,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表证。  相似文献   

4.
神志异常是温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以神志不清、语天伦次,或妄为如狂,甚至意识完全丧失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有神昏谵语(昏沉)、神志昏蒙、昏恨不语、神志如狂四种。其中以昏沉为神志异常的基本表现。温邪侵扰心神是温病神志异常的基本病机,但由于温邪性质不同,侵扰途径有别,病机有异,临床辨证应注意鉴别。对于湿病神志异常的辨证分类,《湿病学》(孟赵江主编)是以上述四种主要表现来辨别,笔者认为,似欠妥当。因为“昏沉”是神志异常的基本表现,无论“神志昏获”还是“神志如狂”,都包含“昏沉”在内,…  相似文献   

5.
一、名词定义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伏邪温病:是指感受外邪,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的温病,实际上是指病发于里的温病。 3.营分证:是指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个证候类型。其临床表现是: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 4.寒热往来: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往来起伏如疟状。为热郁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5.神志如狂:指表现昏谵躁扰,妄为如狂,多为下焦蓄血,淤热扰心所致,并见少腹硬满疼痛,大便色黑,舌质紫暗等。 6.祛湿法:是以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及淡渗利  相似文献   

6.
一、名词定义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3.血分证;是指热邪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种证候。其临床特点是: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舌质深绛,吐血、衄血、便血、溺血,斑疹密布等。 4.壮热;指热势炽盛,多表现为但恶热而不恶寒,系邪正剧争,里热蒸迫所致。热入阳明,多呈现壮热。 5.痉厥:筋脉拘急而手足抽搐,称为痉,或称动风;神志不清,四肢逆冷,则为厥。因为痉与厥常多并见,故合称痉厥。  相似文献   

7.
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准确判定引起昏谵的不同原因,对于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至关重要。本文拟就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略称“心包腑实”)和单纯阳明腑实(略称“单纯腑实”)所致昏谵的鉴别略述管见。心包腑实者,既有痰热阻窍,又见腑实熏扰,以昏谵、便秘为其特征。单纯腑实者,除燥结于肠外,因胃热乘心,亦可出现昏谵。何以  相似文献   

8.
四、内科1.温病温病从,口鼻入,先卫气,后营血。卫为表,主辛凉,桑菊饮,银翘散。气分热,汗渴烦,用石膏,知母汤。营分热,神志昏,热逼血,血妄行。急凉血,犀地汤,牛黄丸,至宝丹。热至极,便生风,紫雪丹,急急冲。主育阴,兼熄风,复脉汤,定风珠。理病后,清余热,用竹叶,石膏汤。  相似文献   

9.
神志异常是热病过程中常见严重症状之一,多见温病极期阶段,此症来势急、变化快、病情重,往往是病情恶化的征象。临床以神志不清、语无伦次、或妄为如狂,甚至意识完全丧失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有神昏谵语、神志昏蒙、昏愦不语、神志如狂、烦躁、神情呆顿6种。其中以神...  相似文献   

10.
答:营分证和热入心包证,都是温病中病情比较严重的阶段。因心主血属营,热入心包也属营分证范畴,都有神志异常、舌绦。脉细数等共同症状。不同的是?营分证的病机,主要为热劫营阴,心神被扰。临床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诂语,日干反不甚渴饮,或斑疹隐隐等为主要表现。治宜清营透热,滋养营阴,方用清营汤,热闭心包证的病机,主要为热陷心包,炼  相似文献   

11.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这类疾病虽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一旦温邪上扰心神,或内闭心包,或蒙蔽心窍,即可导致神志异常,此类证候临床上不仅不少见,且大多为危急重证,诊、辨、治稍有不当,便危殆立至,祸不旋踵,可见认识温病神志异常的种类、表现,研究其产生的病因、病理,掌握其诊断、辨证、正确使用其治法、方药,其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神志异常的分类温病神志异常的种类较多,分法不同,名称各异,但现在为大家所公认的无外乎以下几种:心烦、躁扰、懊恼、昏蒙、神昏、谵语、昏愦、狂乱、神倦。二、神志异常的表现心烦:心中烦闷不舒,坐卧不安。躁扰:心中躁动不安,心神不宁,较心烦为甚。懊恼:虚烦之甚,自觉心中烦郁无奈,反  相似文献   

12.
<正> 神昏、谵妄是多种病证在神识方面的两种表现.就温病说,前者多为热邪直犯心、脑,或痰浊阻闭清窍,神明受蒙的危急征象;后者则多气分热、实,热毒进犯营血、心包,或热瘀蓄血等扰及神明的重证.由于导致昏、谵发生的因素不一,情机复杂,且多表示着病势重、急,辨治方法有别. 因素和机理一、因素温病是以“温热”或“湿热”等毒邪为主因.这些毒邪致病,除风、暑温邪所致的某些病可早期出现谵语,甚至神昏外,其它一些疾病见此,大多与治疗失当、正气偏虚、邪气内陷有关.因此,它的成因有:  相似文献   

13.
7.温病舌质红、绛、紫各主什么病? 答:温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致,而热邪容易化燥化火内传营血,邪入营血反映在舌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红、绛、紫三色。故舌红、绛、紫是温病邪热亢盛,传入营血时的常见舌色,它们所主的病候各有所异,请见下述。温病舌质红是指比常人的舌色稍深一些的舌质变化。在温病舌质红,多为热邪已渐入营的表现。但温病邪在卫、气分时,热势亢盛,也可见舌红,不过它多表现在舌的边尖部位,且舌面多有苔垢,这与热入营分全舌纯红而苔少,或无苔,自有不同。除此之  相似文献   

14.
神志异常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笔者就神志异常这一温病的常见症状,谈谈其临床不同表现及辨治。 1 卫、气阶段,多以邪气上扰或上蒙之心烦、烦躁或一时性昏谵及昏蒙为主。 发热,伴恶寒,咳嗽,时有心烦,口干咽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温热外袭,邪郁上焦肺卫,虽邪浅热轻,但上焦热邪可径扰心神,在表证同时可见时而心  相似文献   

15.
<正>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应用卫气营血对温病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指导治疗的理论,就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卫气营血是温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标志着温病病变过程中四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温邪入侵,引起人体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依据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血分证。这四类证候各具不同特征,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气分证是温病的中期,营分证是温病的深重期,血分证是温病的最深重阶段。②概括温病的传变过程,标明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温病的传变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表入里,如病发于表的多由卫分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或血分;一是由里达外,如病发于里的  相似文献   

16.
今以吴通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并着重于不挟湿邢的温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个部分叙述如下: 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在肺与心的领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上焦温病可以分为卫、气、营、血四大类。卫分温病上焦卫分温病主要是桑菊饮证和银翹散证。桑菊饮证: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欬,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在方后指出:“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羔、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人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肺甚热,加黄芩;渴者,加花粉。”从这里可以看出:①桑菊饮证属上焦卫分温病的轻证,其证微热(多不恶寒),微渴而欬,是因肺卫温邪轻微而津伤未甚所致,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翹、苇根、桔梗、杏仁、薄荷、甘草)属辛凉轻剂,故能主治本  相似文献   

17.
汗出异常是温病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并贯穿于病程之始终,故温病有“汗病”之称。通过观察温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汗出异常的表现,可为分析病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故辨汗是温病临床辨治的重要方面,兹将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二、辨斑疹白(疒立口) (一)辨斑疹斑疹是温病中常见的体征,二者有若干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三、辨常见症状温病过程中,能出现许多症状,其中以发热、昏谵、痉厥更为重要,辨别这些症状,对探求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4 关于温病营分证中“口干不甚渴饮”一症的病机解释温病过程中出现“口干反不甚渴饮”,是温邪进入营血分的一个特异性的症状。关于此症的病机解释,目前尚有争议,《教材》在“温病的辨证”章中,认为“营热蒸腾则口干不甚渴饮”,此释是据吴鞠通《温病条辨·上·十五·自注》中,“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而提出来的。然按此推论,既然营热可蒸腾营阴上潮于口,那么气热亦可蒸腾气分的津液上潮,何以又大渴引饮?这种病机解释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此外尚有“胃气衰败”说、“机体失代偿”说,并有从临床角度观察分析的“神志异常”说等等,我们认为都欠圆通,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  相似文献   

20.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