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H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氧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荼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 (1)FI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索在心肺复苏时的效果.方法:将59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29例,对照组)以及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组(30例,观察组),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恢复时间以及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恢复时间及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较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恢复时间,提高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14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75例和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71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0.2±3.1)min、74.7%、52.0%、30.7%,在对照组为(20.8±4.8)min、47.9%、16.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提高1h、24h有效率及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1.8)min和(15.2±2.3)min,P<0.05〕;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0.8%和33.3%,P<0.01);试验组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和23.6%,P<0.05)。结论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方面优于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观察。方法:AMI并发呼吸心跳骤停CPR成功患者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30分内静脉注射;对照组6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例数,24小时存活例数和出院存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模拟临床心肺复苏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及用于复苏后研究的优势.方法 选择清洁级成年家兔15只,采用窒息法建立心搏骤停动物模型,气管夹闭窒息时间为7 min,观察气管夹闭心搏骤停前后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记录心搏骤停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6h、12h、24 h、48 h存活率.检测心搏骤停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①气管夹闭前平均动脉压(MAP)为116.18±8.89mmHg,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为121.03±16.75 mmHg,15 min后下降并维持在90.92±13.68 mmHg.心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为室颤2例、电机械分离11例、心跳停搏呈现为直线2例,从自主循环恢复后到30 min,ST段出现由明显抬高到恢复至基线的演变过程.②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00%(15/1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147.60±22.09 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403.33±130.18 s.自主循环恢复后家兔6h、12h、24 h、48 h存活率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53.33%(8/15)、26.67%(4/15).③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与窒息前相比,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明显下降(P<0.05),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乳酸(Lac)明显升高(P<0.05).结论 窒息法致家兔心搏骤停模型能基本模拟临床心肺复苏后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可相对满足复苏后实验指标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研究需求、实验操作易于掌握、以及不开胸等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脑复苏 (CPC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供氧与生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 8例实施CPCR患者根据行气管插管时间分早期气管插管组 (A组 ,n =2 5 )和非早期气管插管组 (B组 ,n =2 3) ,后者又分为 <5min组 (n =10 )、 5~10min组 (n =7)和 >10min组 (n =6 )。比较各组自主循环恢复 (ROSC)率和存活 2 4h或存活出院率。结果 :A组及B组的ROSC率、 2 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76 0 % ,5 6 5 % (P <0 0 5 )、 4 8% ,30 4 % (P <0 0 5 )和 2 0 0 % ,8 6 % (P <0 0 5 )。B组内各组间也存在差异 ,5min内行气管插管组ROSC、 2 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70 0 %、 4 0 0 %和 2 0 0 % ,与A组接近 (P >0 0 5 )。但 5~10min和 >10min才行气管插管组ROSC(5 7 1% ,33 3% )、 2 4h存活率 (2 8 6 % ,16 6 % )及出院存活率 (均为 0 )均低于 5min内气管插管组 (P <0 0 5 )。结论 :对于发生在医院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在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行气管插管 ,建立最有效的人工通气 ,可避免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从而提高CPC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中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疗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把心跳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CPR)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CPR组20例、抗凝组21例和溶栓组20例。观察各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24 h存活率、出院率及严重出血率。结果相比常规CPR组和抗凝组,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P<0.05)、24 h存活率(P<0.05)及出院率(p<0.01),但溶栓治疗显著增加了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p<0.05)。相比常规CPR组,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抗凝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率及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与非溶栓治疗比较,溶栓治疗增加了的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但从整体而言,CPR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武装警察部队重庆市总队医院接诊的实施心肺复苏的76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面罩通气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8例。面罩通气组在心外按压的基础上给予面罩通气,联合治疗组在面罩通气组的基础上联合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博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呼吸、心搏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面罩通气组[(9.1±1.5)min比(11.9±2.5)min、(5.2±1.4)min比(6.9±1.1)min、(33.5±2.2)min比(40.4±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面罩通气组[(84.8±9.5)%比(40.5±11.7)%,(32.6±7.6)mm Hg(1 mm Hg=0.133 k Pa)比(70.9±10.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均高于面罩通气组[76.32%(29/38)比34.21%(13/38);94.73%(36/38)比44.74%(17/38);63.16%(24/38)比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面罩通气联合气管插管急诊抢救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